APP下载

卧床并发便秘患者的中医护理

2015-01-24杨金环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中医科肠蠕动针灸疗法

孟 涛 杨金环 肖 春*

(青岛市市立医院中医科,山东 青岛 266001)

卧床并发便秘患者的中医护理

孟 涛杨金环肖 春*

(青岛市市立医院中医科,山东 青岛 266001)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卧床合并便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卧床合并便秘患者采用穴位按压、针灸疗法、腹部按摩、耳穴压豆等中医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达到86.72%,愈显率达到72.43%。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促进血液运行,增加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使肠蠕动增强,达到较好通便效果。

卧床;便秘;中医护理

便秘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长期卧床患者的肠蠕动减少,腹肌和膈肌松弛无力,排便时腹内压不足,导致排便困难,使食物残渣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多吸收,大便干燥引起便秘。便秘时因用力排便,常使患者血压升高甚至颅内压升高,增加了出血和心功能不全的风险,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影响患者预后。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我科应用中医护理、穴位按压、针灸疗法、耳穴压豆等护理方法缓解卧床患者的便秘,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中医科收治的长期卧床便秘患者70例,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81岁,平均年龄(56± 2.6)岁。纳入标准:排便时间延长,3 d未解大便,粪便干燥坚硬或伴有腹胀者,排除已经有明确的肠道病变或肿瘤患者。对纳入标准的便秘患者,采用穴位按压、针灸疗法并做好饮食、情志护理、排便训练等措施。对发生便秘的70例患者,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达到86.72%,愈显率达到72.43%。

2 中医护理

2.1穴位按压及针灸疗法:取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大肠俞穴进行穴位按压,重度患者给予针灸疗法,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等脏器相关,总属气虚不运,气虚阻滞致大肠传导失司,阴阳燥热,津液亏虚,无水行舟所致。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为强壮要穴,可健运脾气,脾俞既可健脾胃,益气血,以开生化之源。三阴交为足三阴经至交会穴,可滋阴生泮以润肠,且三阴交又为足太阴脾经主穴,可调脾胃之气,使气机升降得顺,以通便。大枢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墓穴,大肠经经气汇聚于此,肺与大肠相表里,故此穴可泻阳明之热,又能激发大肠与肺经经气便气机调畅。综上所述,取这些穴位按压及针灸疗法可健脾益气,生泮润肠,调畅气机,起到泻热同腑,润肠通便的作用。

2.2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促进消化道的活动,其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指导患者平卧、全身放松,用一手掌放在肚脐上方,用拇指及四指指腹顺时针走向,从右至左沿结肠走向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每天2次,早晚各1次,每次5~10 min。同时可按摩天枢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 min。

2.3耳穴压豆: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耳朵相应的穴位,主穴选大肠、小肠、直肠,实证配肺、三焦、胃,虚证配脾、肾、内分泌,每次选主穴3个,配穴2个[2]。指导患者以指腹按揉,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按揉每次5~10下,每天2~3次。王不留行籽冬季5~7 d更换,夏季1~3 d,春秋3~5 d,若有潮湿及时更换,局部疼痛不适时立即撤籽,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破溃,酒精消毒以防感染。

2.4饮食调护:中医学非常重视饮食护理,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患者的饮食原则应清淡富于营养,容易消化,少食多餐,不可进食太饱,饮食中应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粗纤维。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适当摄取粗粮,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不宜吃柿子,可多进食蜂蜜、香蕉等,以润滑肠道,疏通大便。避免食用辣椒、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忌烟。其次,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粪便水分,稀释粪便,有利排便。

2.5情志护理:《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因此中医非常重视情志调理,以情治情。我们耐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让患者了解便秘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明白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同时我们细心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及时解决患者生活所需,交会患者床上大小便和饮食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了不良情志的刺激,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使之处在最佳心里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2.6排便训练: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清晨醒来后做腹肌收缩运动、肛门收缩运动和排便训练各10 min,以增强排便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坚持训练7~10 d,选择早餐后进行排便,因早餐后食物的刺激容易引起胃——结肠反射,逐渐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同时应集中精力,不要阅读报纸或做其他事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3]。

[1]赵海燕,贠晓梅.穴位按揉及腹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排便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65-66.

[2]季晓鹏,张雅丽.耳穴贴压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护理效果评价[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6):85-87.

[3]林征,林琳,赵志泉,等.对慢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64-265.

R473.5

B

1671-8194(2015)16-0277-01

猜你喜欢

中医科肠蠕动针灸疗法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中医科临床带教中一对一及一对多教学法教学效果对比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综合医院中医科奖金二次分配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中医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在中医科护理中的作用
针灸疗法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