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医患联盟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
2015-01-24吕赛张辉杨凤池
吕赛, 张辉, 杨凤池
构建医患联盟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
吕赛, 张辉, 杨凤池
近来医患冲突现象日趋凸显,严重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系.从医方、患方和其他方面对构建医患联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缓解医患矛盾的发生.
医患联盟; 影响因素; 策略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日趋严重,甚至恶性伤医事件频发,严重破坏了医患双方的感情和信任关系.如何让医患之间形成联盟、朝向同一目标通力合作是关乎和谐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命题.
1 医患联盟的特点及意义
医患联盟是基于疾病诊疗形成的医患之间的统一战线和利益共同体,医生与患者结成同盟,共同对抗疾病这一“敌人”.联盟双方以治愈疾病、早日康复为共同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既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又需要患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1],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医患之间理应结成同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通力合作[2].
医患联盟的提出,打破了以往“以医生为中心”或“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之间的鲜明对立,建立起依赖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和双向交流的协作关系,对于改善医患各自的角色定位、思维观念和医患关系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构建医患联盟的影响因素
2.1 医患联盟中各主体的角色与关系
医方和患方是构建医患联盟最主要的直接相关主体,只有医方与患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自愿合作,才能达成医患联盟,而医患互信的前提是实现双方利益上的平衡.然而由于医生掌握医疗资源处于垄断地位,医患之间的利益分配完全由医生决定,现阶段无法实现医患双方的信息对等.除此之外,还涉及到政府、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以及社会媒体等其他利益相关的主体.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各大主体之间必然展开激烈博弈,形成交互式博弈的格局[].
在众多间接相关主体中,政府主导利益分配,在各方利益平衡中起宏观调控的作用.然而,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断弱化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要求公立医院承担筹集资金的职能,却较少关心医疗服务的公平和质量.在这样的调控下,公立医院自然会优先保证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将医生的薪酬与医疗经济收入直接挂钩.除医院内部外,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也分享着主诊医生的权利,和医生捆绑在一起,共同从医疗过程中谋求利益.因而,在市场经济指挥棒的驱动下,追逐丰厚的经济回报成为医生优先利益的选择.
社会媒体作为医患之间的媒介,对医患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医患纠纷的冲突性以及大众好奇、追求公正等天性,使得医患冲突的个案注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带有浓厚感情色彩和缺乏中立的媒体报道中,原本处于攻守同盟、共同对付疾病这一“敌人”的医生和患者却被人为地化作对立面;片面强调患方的弱势地位,忽视医生的合法权益.更有甚者,为了追求所谓的新闻轰动效应,扭曲事实真相,甚至人为炒作,严重混淆公众视听.这不仅无助于医疗纠纷的公正解决,反而激化医患矛盾.
2.2 医疗体制和社会因素
医患关系的紧张状态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将医疗机构商业化、市场化的卫生体制改革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4],让医院和医生的收入直接建立在更多人患病或患病越重收益越高的运营模式上,当医疗机构和医生不得不直接从医疗行为中谋生时,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必然沦丧.与此同时,过度医疗产生的高昂费用,损害了患方的个体权益,有些患者在抗争过程中采用非法手段,出现伤医行为.于是医方和患方各自提高警惕、加强戒备,双方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
此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这一特殊阶段,人们心理失衡,为了缓解焦虑,潜意识开始运用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酸葡萄心理泛滥,于是人们仇官、仇富,敌视一切社会不公平现象.医疗作为直接面向百姓的窗口行业,很容易成为社会矛盾喷发的“火山口”.医护人员又身处前沿阵地,往往成为诸多外在问题的替罪羊和被无辜伤害的对象.医患纠纷呈现集中式爆发就是最明显的表现.
2.3 医患双方的思维观念
医方片面推崇现代化诊疗设备,忽略人文关怀. 20世纪以来,拥有各种先进的医学诊断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日益成为现代化医院的标志.医生也因此陷入了技术崇拜,盲目追求高端医疗,导致医疗费用不断飙升.此外,在医学技术至上思想的指引下,医生拘泥于生物医学模式之中,眼中只见病,只关注致病原因,偏离正常的化验数据、细胞形态的变化等,而作为个体的患者,其情感和人格却被漠视.正如很多患者抱怨的那样,现在的医疗活动太技术化而缺乏人情、太市场化而缺乏人道、太程序化而忽视人的情感、太科学化而忽视人的内心感受,这种医学人文精神的丧失必然会导致医患关系的僵化乃至对立.
患方一方面将医患关系等同于消费关系,认为医生诊疗疾病的最基本动机是追求钱而不是病人的利益,患者到医院花钱看病,属于消费行为,患者就是消费者,医生治不好病,必须赔钱偿命.这种把看病当成商业交易的错误观念,使得患者站在了医生的对立面,构建医患联盟的根基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患者对医学疗效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医学无所不能,只要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就可以让人起死回生.于是过度相信医学神话,不惜代价地寻找新药、特贵药,误以为只要肯花钱就能治好病,却将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抛之脑后.从而一旦发生医疗意外,医患之间反目相加,医患关系变得脆弱不堪.
2.4 医患关系模式
目前较为常见的3种医患关系模式均不利于医患联盟的构建;主动G被动型医患模式,医生处于绝对权威的角色,患者完全被动、没有发言权;指导G合作型医患模式,尽管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利有所提升,但仍受到医生的制约;共同合作型医患模式,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有时会出现不信任医生的情况,甚至影响医生的诊断[5].
3 构建医患联盟的策略
3.1 平衡医患联盟构建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关系
医患联盟中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每个主体在追求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都可能会伤及其他方的利益[6],因此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对于医患联盟的构建尤为重要.医患关系中的利益直接相关主体是医生与患者,而患者的利益又是重中之重.因此,要紧抓主要矛盾,解决上述二者的利害关系问题,同时兼顾处理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冲突.即患者支付合理的医疗费用,对医生付诸信任,获得满意的医疗服务;医生付出劳动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同时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以及病人的尊重与理解;政府在财政收支平衡的基础上,既维护纳税人的利益,又保证医院与医务人员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多方利益的平衡点,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多赢局面[7].
3.2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强化媒体正面舆论导向
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以及医患矛盾的剧烈程度,与政府对医疗事业的财政投入成反比,与媒体对医疗机构的负面曝光成正比.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应以公益性为主.国家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保障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发挥其公益性作用.原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对公立医院而言,要把主要医疗资源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强化媒体的正面舆论导向作用.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代言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秩序的建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媒体应本着对公众和社会负责的原则,为社会和谐、医患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到真实、客观地报道医患纠纷,打造医患沟通的平台,促进医患间的理解和信任.多让大众看到医疗界的阳光面,挖掘正面的医者形象,弘扬先进典型,多展示广大医务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精神和为人类健康付诸的不懈努力,为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3.3 纠正医患双方错误的观念
作为医患联盟主体的医方,除应具有一流的医疗技术之外,还要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美国阿拉巴马大学Williams等[8]提出的环形医患关系模型中,医患接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医患沟通是疾病治疗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最基本形式,是解决医患冲突的根本之道.因此,在医学生培养和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应设置医患沟通的相关课程,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掌握医患沟通、情绪识别与压力管理等方法,强化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的意识,提高与患者良好沟通的能力.当医患冲突发生时,应变“堵”为“疏”,如定期举办患者及家属的学习交流活动、为某些患者提供集体心理治疗的机会、建立医患沟通网络平台等.
作为医患联盟主体的患方,需改变医学万能论的观念,认识到医学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行医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使命;医生不是神,对某些医学难题也束手无策,无法做到药到病除、起死回生.此外,患者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医生配合,改变与疾病相关的不良生活习惯、非理性的观念,加强康复锻炼等,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让自己的病情得到全面的治疗,从而避免因医患关系紧张所造成的身心痛苦与经济损失.
3.4 医患关系模式的整合
商谈式医患关系模式主张医生和患者之间通过平等对话、自由协商,最终达成对治疗的共识[9],但这一模式过于强调医患个体层面的交流,忽视了整个宏观环境下其他因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德国学者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认为,无论传播者还是接受者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磁场”中进行的,并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显示其传播的性质和作用[10].这一理论恰恰弥补了商谈式医患关系模式的不足,可以将医患关系置身于更宏观的社会全局下进行思考.因此,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医患模式应是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与商谈式医患关系模式的整合.
综上所述,构建医患联盟是让医患关系回归本位的正道,这需要医患双方、医疗体制以及社会媒体等多方共同努力,在彼此之间共建理解、尊重与信任的平台.
[1] 白剑锋.中国式医患关系[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1.
[2] 戈登,爱德华,著.治疗医患矛盾的12张处方[M].宋鸿立,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3] 王冬秀,胡晓东.医患关系:多重博弈和亲密相依[J].中国医院,2013(3):48G51.
[4] 葛延风,贡森.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5] 吕宜灵,周尚成.我国现代医患关系的模式及形成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7(5):305G306.
[6] 顾名思,吴远征.利益导向视角下医患关系的提升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3(7):41G46.
[7] 赵玮,梁慧敏,那晓玮,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建设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23(3):54G56.
[8] Williams ES,欧睿杰.一种新的环形医患关系模型[J].当代医学,2006(6):70G73.
[9] 张金凤,胡文华.医患沟通是解决医患冲突的基石[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76G81.
[10] 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第2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2G48.
The Effect Factors and Strategy of Building DoctorGpatient’s Alliance
LV Sai,ZHAN GHui,YANG Fengchi.School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Capital Medical UniversiG ty,Beijing,100069,China
Nowadays the phenomenon of conflic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which seriously effects the building of harmonious doctor patient relationship.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factors from the doctors,the patients and the other aspects,and constructive strategy of building doctorGpatient alliance was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lleviating the doctorGpatient conflicts.
DoctorGpatient’s alliance; Effect factors; Strategy
R197.1
A
10.3969/j.issn.1673G5625.2015.06.002
2014G12G27)(本文编辑 熊月琳)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SM201310025002)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