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D IntimaⅡ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2015-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针管软管静脉炎

关 涛

(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清镇 551400)

BD IntimaⅡ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关 涛

(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清镇 551400)

目的 探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内二科2011年2月至2014年5月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5320例。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302例,发生率为5.68%,其中并发静脉炎58例。结论 认真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操作常规,加强静脉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留置针;Y型;并发症;静脉炎;护理

浅静脉留置针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医院中进行补液、给药、输注血制品以及肠外营养的常规途径[1]。近年来,静脉留置针(vein detained needle)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广泛用于输液、输血等患者,为了预防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笔者收集我院内二科2011年2月至2014年5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5320病例,对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静脉炎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全部来自我院内二科,内二科由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组成,本组5320例全部为2011年2月至2014年5月住院患者,男3382例,女1938例,年龄15~99岁,平均46.2岁,置管时间为3~7 d,平均5.6 d。

1.2材料与方法

1.2.1材料:采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BD intima Ⅱ 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1.2.2操作方法:洗手戴手套,并评估环境,从包装中取出中留置针,检查产品完整性,检查确保滑动夹紧块/封管夹未夹上,旋紧肝素帽和端帽,或取下肝素帽或端帽后直接边接带有鲁尔(螺口)接头的输液装置;准备留置针,排气,常规消毒准备穿刺点,用拇指和食指握住鳍状针座和软管座,旋转松动护套并以直线向外的方式取下,持鳍状针座和软管座,左右松动鳍状针座以松动软管,持鳍状针座直刺静脉,观察回血流至软管,放低角度,送入软管和针管,保证软管尖端位于血管内,持软管座的延伸臂,稳定软管,轻轻拉出少许针管;稳定软管座并抽出针管,将针管放入防刺、防漏的锐利物品收集箱内;按照操作规程用无菌贴膜或胶布固定软管和长导管。

输液结束后封管,封管时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抽有封管液(无菌生理盐水,每次用5~10 mL,每隔6~8 h重复冲管一次,或稀释肝素溶液,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肝素钠10~100 U,每次用量2~5 mL)的注射针头刺入肝素帽,使用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直至针头完全退为止,确保正压封管,用小夹子夹住延长管再拔针,使用正压接头替代肝素帽时,可不用封管;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先抽回血,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推注5~10 mL生理盐水,然后将将输液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2 结 果

本组53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02例,发生率为5.68%,其中静脉炎58例,发生率为1.09%,经对症处理后全部恢复正常。

3 讨 论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本产品由软管、软管座、针管、鳍状针座、隔离塞、长导管、导管座、肝素帽等组成,制作成分为不锈钢0Cr18Ni9、聚氨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先进的生物材料,于1958年应用于临床,30年前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引进,在我国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已经有20多年,但是浅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仍经常有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护理十分重要[2],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且运用循证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4-5]。

本组资料显示,532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302例,其中静脉炎58例,发生率为1.09%,静脉炎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刘业玲等[6]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同时注重了封管前的处理,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有效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发现静脉炎,我们的处理措施是,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使用静脉留置针,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纱布湿敷,每天2次,每次20 min;必要时配合超短波理疗,每天1次,每次15~20 min;或将中药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天2次;如合并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临床护理观察发现,静脉炎主要原因是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所致。另一方面,静脉炎主要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且多发生于置管后的3~4 d,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容易滑动等特点导致。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对心功能不全、血管病变的老年患者来说,科学合理有效的加强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封管技术是决定静脉留置针留置长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防止置管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反之则易破坏局部血管[7-8],诱发静脉炎的发生;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并掌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则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9],一般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3~5 d,最好不要超过7 d[10],我科的置管时间为3~7 d,平均5.6 d,笔者认为,留置针时间以6 d以内为佳。

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对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静脉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穿刺的成功率,血管选择方面,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柔软和富有弹性、无静脉瓣的血管为宜,同时尽量避免关节、骨隆突部位。因下肢静脉回流速度次于上肢静脉,有静脉瓣,容易形成血栓,且行走不便,一般不选取下肢静脉穿刺。上肢置留置针在减少并发症效果较好[11],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从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佳,主要是手背静脉、桡静脉。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为患者静脉置针前做好健康教育,认真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操作常规,加强静脉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1]Tripathi S,Kaushik V,Singh V.Peripheral IVs:Factors affecting complications and patenc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Infus Nurs,2008,31(3):182-188.

[2]徐晶晶.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130.

[3]朱粉芳.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79-281.

[4]陈莲花.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2-43.

[5]张泓,张彩虹.循证护理在老年病科开展个性化封管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9-31.

[6]刘业玲,王亚慧.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15.

[7]于桂香,周娇.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88-89.

[8]李静,刘新凤.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28-2131.

[9]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26(21):1996-1998.

[10]李小寒.常用静脉输液法[M]//李小寒,尚少海.基础护理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75-382.

[11]陈宗玉,谢明杰.术中上、下肢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对比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70-571.

R473.5

B

1671-8194(2015)17-0243-02

猜你喜欢

针管软管静脉炎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图形创意作品赏析
软管式液压隔膜泵的研发与应用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软管传声筒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用针管作画的小护士
新型回弹皮套式瓶塞穿刺器用于静脉输液
膜下软管微喷应用技术
辐照橡胶软管实现中国制造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