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临床分析

2015-01-24张玉梅温红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锥体外系自控阿片类

张玉梅 温红娟

(1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2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剖宫产术后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临床分析

张玉梅1温红娟2

(1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2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剖宫产;术后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临床分析

舒芬太尼是新一代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与μ受体的亲和力为芬太尼的7~10倍,少见干扰呼吸循环功能[1],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是现代镇痛治疗的最佳方法,也是临床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2]。PCEA时以往一般使用吗啡,与之相比舒芬太尼具有镇痛作用强而稳定、持续时间长、药物用量小、少见不良反应等优点。为此,笔者将剖宫产术后使用舒芬太尼PCEA的疗效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笔者经治的98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2~36岁,身高155~173 cm,体质量45~95 kg,单胎孕37~41周,ASAⅠ~Ⅱ级,排除术前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中度以上贫血、对阿片类药物过敏和严重疼痛史的产妇。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的年龄、身高、体质量、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输液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和镇痛方法:采用蛛网膜下隙-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A),选L2~3间隙为穿刺点,于蛛网膜下隙向头侧给予2.5 mL 0.75%布比卡因+0.5 mL 10%葡萄糖+0.5 mL麻黄素的混合液1.5~2.0 mL,给药后常规置入硬膜外导管并调节感觉平面至T6±1水平,术中视患者痛觉的情况硬膜外给予3%可谱诺3 mL,手术时间1 h左右。

研究组和对照组镇痛均使用电子止痛注射泵。前组镇痛药液的配伍为50 μg舒芬太尼、100 mg布比卡因、2.5 mg氟哌利多加入0.9%生理盐水至100 mL,后组镇痛药液的配伍为5 mg吗啡、100 mg布比卡因、2.5 mg氟哌利多加入0.9%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手术结束时连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给予首次剂量5 mL,并设定持续输注背景剂量2 mL/h,PCA剂量每次2 mL,锁定时间15 min。术毕返回病房后将自控镇痛泵按钮交给产妇,当产妇疼痛时按下按钮即可启动自控镇痛泵注药止痛,PCEA保留36~48 h。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止痛效果的评价标准:术后4、8、12、24、48 h分别随访患者并进行评分,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即在标尺的两端各写“无痛”及“剧烈疼痛”字样,标有从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然后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标尺上作一个记号,则可表示疼痛的强度。无疼痛0分,极度疼痛10分,<3分为优良,4~5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不满意。

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呼吸抑制(RR<10次/分,SpO2<92%)和锥体外系反应。

1.4统计分析方法:数值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不符合应用条件者应用确切概率值法,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产妇镇痛效果的比较:研究组产妇术后4、8、12、24、48 h的VAS评分均值分别(1.0±0.2)、(1.2±0.5)、(1.5±0.4)、(1.2±0.5)和(1.0±0.2),对照组分别为(2.0±0.1)、(1.5± 0.3)、(2.0±0.5)、(1.5±0.5)和(1.1±0.1),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机会的比较:研究组只发生恶心呕吐1例,锥体外系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15例,皮肤瘙痒10例,尿潴留5例,呼吸抑制和锥体外系反应各1例。假设检验表明,两组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呕吐χ2=14.64,瘙痒χ2=11.14,P<0.01),尿潴留、呼吸抑制和锥体外系反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潴留校正χ2=3.37,P>0.05;呼吸抑制P=0.5,锥体外系反应P=0.51)。

3 讨 论

近年来新式剖宫产术以其快捷、安全性高的特点,取代了一些困难的阴道分娩。越来越多的孕妇要求以此方式结束分娩,使得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然而剖宫产术后疼痛使产妇精神紧张、恐惧、焦虑、失眠,有影响乳汁分泌及身体恢复等不良反应,产妇要求术后镇痛也随之增加。舒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的问世即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其与吗啡等镇痛效价时,所用剂量少,不良反应少,现已证实,舒芬太尼镇痛效价是吗啡的80~100倍[3]。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复合使用时,有协同或相加作用,有益于术后患者的早期活动以及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硬膜外镇痛泵自控持续镇痛于剖宫产术镇痛,镇痛效果肯定,产妇满意度高,但是临床观察将舒芬太尼运用于术后镇痛患者呼吸抑制轻微,血流动力学稳定,恶心、呕吐、尿潴留等阿片类并发症明显少于吗啡等其他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与μ1受体的结合较吗啡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舒芬太尼加强硬膜外感觉阻滞优于吗啡。关于舒芬太尼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作用机制,据推测,一方面,舒芬太尼可以通过硬膜外腔渗透扩散到脑脊液中,作用于脊髓后角的阿片受体,另一方面,有部分舒芬太尼经静脉丛吸收,激发内源性阿片肽释放,产生抗伤害性刺激作用。该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心胸外科、神经外科、腹部外科等复杂大手术、妇产科及门诊手术。本研究以舒芬太尼与吗啡按等效价剂量进行剖宫产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CEA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是阿片类药物最危险的不良反应,其表现为中枢性呼吸抑制,研究组没有出现,其OAA/S评分均为5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有1例产妇出现震颤、双眼向上凝视,眼睑不能闭合、大量出汗、不自主伸舌等锥体外系症状,是镇吐药氟哌啶引起的不良反应,可静注东莨菪碱0.3 mg或安定5~10 mg可使上述症状很快消失;研究组有1例产妇出现轻度恶心,可预防性的术毕前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注或格拉司琼3 mg静注;没有出现尿潴留、皮肤瘙痒等其他不良反应。假设检验表明,两组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呕吐χ2=14.64,瘙痒χ2=11.14,P<0.01),尿潴留、呼吸抑制和锥体外系反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潴留校正χ2=3.37,P>0.05;呼吸抑制P=0.5,锥体外系反应P=0.51)。

以上分析表明,剖宫产术后使用舒芬太尼PCEA镇痛,镇痛效果可靠,在体内较少产生蓄积[4],并发症发生率低,产妇可早下床活动,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并且早吸允增加催乳素分泌,母乳喂养次数增加,致乳汁分泌提前,有利于母乳喂养。促进子宫的复旧及胃肠功能恢复,因此,为了提高麻醉质量和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很有必要在临床常规开展术后镇痛业务。因为舒芬太尼是阿片类药物中镇痛作用最强,用药后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影响最小,不良反应最小的一种镇痛药物。因此应大力推广舒芬太尼行术后镇痛,以满足患者需求并提高其满意度。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更好[5]。

[1]陈莉,刘金峰.开胸术后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研究[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3(6):439.

[2]杭燕南,庄心良,将豪.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Peng WH,Sandler AN.A review of the use of fentanyl analgesia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ain in adults[J].Anesthesiology,199 9,90(2): 576-599.

[4]戴体俊,俞田,唐显玲.麻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舒敬华,夏东云,邱国美,等.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J].安徽医药,2006,10(1):22-23.

R614

B

1671-8194(2015)17-0089-02

猜你喜欢

锥体外系自控阿片类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抗精神病药物与苯海索联用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分析
成功来自于自控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固体清洁剂自控装置
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路易体痴呆8例临床特征分析
舍曲林致吞咽困难1例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误诊13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