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2015-01-24段萍
段 萍
(河南省汤阴县人民医院,河南 汤阴 456150)
老年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目前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脑卒中风,排在第四位。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原发性退化性疾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的发病率为0.5%左右,85岁以上就可达到8%。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124例,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63例,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52岁,平均年龄(75.44±12.05)岁,住院时间最长的65 d,最短的9 d,平均住院天数(33.11±18.88)d。分析患者其他资料,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影响试验结果。
1.2 方法
1.2.1 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淀粉样肽假说是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的最主要的学说,主要病理特征变化为大脑皮层的萎缩,进而导致NFT形成,神经元丢失以及痴呆的表现。该假说强调的是,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使大量的神经元数目,特别是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出现减少,同时形成老年斑。在该病形成过程中,自由基和过氧化损伤参与了Aβ的核化和聚集,糖基化可使蛋白产生交联,对蛋白酶的抗性增加,可溶性降低。补体和激活的小神经胶质细胞是老年斑的恒定形成成分。该学说还认为,患者大脑内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出现显著下降也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之一。目前大多数的老年痴呆症的治疗药物也是在这个学说的基础上开发的。有关其他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理论仍在进一步研究探讨中。
1.2.2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①胆碱能药物。目前临床上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症最常用药物是胆碱脂酶抑制剂,主要用于以他克林为、多奈哌齐、卡巴拉洒汀、加兰他敏和石杉碱甲等为代表。②改善脑循环或脑代谢药物。增加脑部营养改善脑代谢可以对老年痴呆症进行有效缓解和延缓疾病进程。目前使用的脑循环促进剂和改善脑组织代谢剂,主要有脑通(尼麦角林)、都可喜(阿米三嗪)、脑加强(萘呋胺酯);脑复康(吡拉西坦)、三乐喜(回拉西坦)以及爱维治、施普善等。③神经保护药物。神经保护主要是抗氧化损伤和清除自由基,目前这两种制剂的使用仍然在临床试验阶段。维生素E和司来吉林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是抗氧化剂主要代表性药物;银杏叶提取物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目前作为清除自由基的代表性药物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另外还有褪黑素、去铁胺等也在试用于临床。
2 结 果
通过对124例患者的发病机制分析和药物治疗,使用脑血管扩张药物病例44例,有效42例,其中显效39例,有效率95.45%;保护神经药物35例,有效32例,其中显效27例,有效率91.42%;提高胆碱能药物18例,有效16例,其中显效12例,有效率88.89%;改善脑循环药物27例,有效18例,其中显效8例,有效率66.67%。
3 讨 论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精神功能全面衰退,并出现情感、记忆、思维等一系列精神障碍,自我意识消失[1-4]。对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提高胆碱能,改善脑血液循环,维持残存脑功能的正常功能,减少合并症状的发生。
研究表明参与学习和记忆的关键神经介质是乙酰胆碱,而胆碱又是乙酰胆碱的前体。在老年痴呆症中,胆碱功能缺失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最早,因此,早期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以提高胆碱能为主,在临床使用的提高胆碱能的药物中,他克林因为对肝脏具有毒性,已经很少采用;多萘哌齐、卡巴拉洒汀、加兰他敏和石杉碱甲,均已证实对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
对患者已经出现行为和意识障碍的,利培酮和奥氮平通过双盲试验,对治疗该病的精神焦虑症状有效果,维生素E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使用维生素E2000IU和抗氧化剂司来吉林10 mg给药,可延迟病情进程4~6个月。
中医认为老年痴呆属于中医中的健忘、癫狂等病症的范畴,是神志病变的问题,其病症主要是本虚标实,多因为老年人肝肾亏亏损以及心脾不足,精血衰少以及脑脉失氧等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生。因此中医采用锁阳补肾、健脑安神以及活血祛瘀等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老年痴呆症的整个发病过程是渐进的,不可逆的,主要是由胆碱能神经损伤和基因突变引起,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没有特效药来针对治疗。提高胆碱能、神经保护、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
[1]李爱萍.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6-17.
[2]张振馨.如何早期发现老年痴呆症状[J].健康必读,2013(12):36.
[3]赫基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J].家庭健康,2013(10):54.
[4]沈洪梅,张鸿.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J].中国农村卫生,2013,24(3Z):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