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
2015-01-24赵永会
赵永会
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
赵永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5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中均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好转。结论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史, 发作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且伴饥饿感、软弱以及血糖测定结果典型病例不难诊断。
糖尿病低血糖症;诊断;治疗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尽管糖尿病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高血糖综合征, 但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 尤其是在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后常出现低血糖症, 血糖控制越接近正常, 低血糖就越容易发生。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加强自我血糖监测、规律进餐、随身携带少许食物, 以备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早进食[1]。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50例, 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44~86岁, 平均年龄60岁。最多见多于进食过少、饥饿或空腹时或注射胰岛素后发病。表现为低血糖症状、昏厥(可有癫痫样发作, 甚至昏迷)及低血压。有垂体功能减退病史,检测血糖过低可以确诊。
1.2 治疗方法 首先解除糖皮质激素缺乏情况, 可选用氢化可的松100 mg静脉推注。其后立刻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60~100 ml, 一般患者可立即清醒, 未恢复者可反复注射直至清醒。然后可根据情况酌情补充, 如再以100 mg氢化可的松加入500 ml的5%~10%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滴注, 总量在200~400 mg/d。
2 结果
临床症状的发生和轻重不仅与血糖下降幅度、下降速率和持续时间有关, 亦与机体反应性、耐受力和平时血糖水平有关。平时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即使正常也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而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则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5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中均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好转。低血糖纠正后要及时治疗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祛除诱因, 防止低血糖再发。
3 讨论
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分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神经低糖症状, 前者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饥饿、焦虑、紧张、软弱无力、面色苍白、流涎、肢凉震颤、血压轻度升高;后者早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头晕、视物不清、迟钝、步态不稳,发展可有幻觉、躁动、行为怪异等精神失常表现, 进一步可出现神志不清、舞蹈样动作, 甚至痉挛、椎体束阳性, 乃至昏迷和血压下降。
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进餐时间不规律、运动量增大、不恰当的胰岛素治疗等都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此外, 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加强血糖控制的同时也会增加低血糖事件的风险。发生低血糖事件的危险性与糖尿病患者的 HbA1c水平呈负相关。反复发生的低血糖、甚至严重低血糖会影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和老年患者的心脏供氧供能, 并可导致反应性高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2]。因此,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加强自我血糖监测、规律进餐、随身携带少许食物,以备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早进食。
不同患者, 不同时间发作, 临床表现亦不相同,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症状的轻重及表现形式与血糖下降速率、降幅、持续时间、平时血糖水平、年龄、机体反应性和脑血管调节功能均有关。血糖下降快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明显, 下降慢者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应注意防止漏诊。静脉血浆葡萄糖2.8 mmol/L是人为确立的低血糖界值, 事实上, 每个人发生低血糖反应时血糖值亦不相同。大多数健康人在血糖<2.5~2.8 mmol/L时出现认知功能异常, 而有些妇女和儿童血糖<2.5 mmol/L亦无任何症状。有广泛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或控制不佳的糖尿患者可能血糖降<3.9 mmol/L时即发生神经低血糖。尤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常发生夜间未察觉低血糖, 致次晨血糖增高, 有时会误认为是胰岛素剂量不足, 增加胰岛素剂量则导致更严重的夜间低血糖和更显著的次晨高血糖, 往往使糖尿病病情加重, 这时应注意查凌晨2:00~3:00血糖。由于部分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时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症状, 仅表现为大脑皮质功能抑制为主的神经低血糖症群, 有时很快陷人昏迷,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 其中血糖控制严格的1型糖尿病更易出现。应提高对本症的认识, 凡遇昏迷者均须做常规血糖检测筛查[3]。
糖尿病低血糖需与胰岛素瘤、胰岛外肿瘤性低血糖、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婴幼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PHHI)、特发性功性低血糖、药物性低血糖相鉴别。胰岛素瘤腹部B超或CT扫描可明确诊断, 胰岛外肿瘤以发源于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癌瘤常见, 包括原发性肝癌(晚期)、肺部、纤维瘤及纤维肉瘤等, 血浆胰岛素不高, 有原发癌瘤的临床表现, 可助鉴别。药物性低血糖有明显的引起血糖降低药物的服用史。
各种病因的低血糖症预后不尽相同, 主要根据原发病的治疗效果, 胰岛细胞瘤如能手术切除, 预后良好;严重肝病、恶性肿瘤预后差。低血糖急性发作的预后主要取决于低血糖的持续时间和程度, 以及是否采取及时的诊断处理, 超过6 h的低血糖昏迷造成的脑细胞损害多为永久性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均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步增加直至血糖较好控制。Ⅰ型糖尿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者应使HbA1c维持于6%~7%水平。对年老者应放松血糖控制的标准。尚需复查肝肾功能。肾功能明显减退者不宜用任何口服药, 并慎用长效胰岛素。轻度肾功能损害者不宜用糖适平以外的任何口服降糖药。肝功能异常者应少食多餐。使用中、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患者应注意必要时监测夜间1:00~3:00血糖。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79.
[2]王仁华, 王保文.糖尿病低血糖反应20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5):765.
[3]梁宪光, 刘柯, 魏新伟.以偏瘫伴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低血糖症.中国全科医学,2003,6(9):767.
[4]张巾超, 王吉耀. 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91-99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63
2014-11-26]
162400 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