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92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5-01-24于晓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6期
关键词:哮喘病肺气支气管

于晓利

(长春师范大学校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2)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92例临床疗效分析

于晓利

(长春师范大学校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2)

目的 整合比较在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住院过程中选用中医方法予以临床治疗的疗效结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84例,无差别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2例,对照组服用中成药,治疗组采用中药辩证分型并根据病情加减法内治和穴位敷贴外治法辅助治疗,对比治疗后临床症状,整理结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4%,比较对照组68.4%的总有效率高出近25%,临床医治成果显著,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支气管哮喘病在临床上使用中药内服和穴位外敷的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可以为医院治疗此病的方法提供新的参考。

中医治疗;疗效;分析

支气管哮喘病主要是气道炎症以致反应敏感,接触刺激原而发病[1]。多在夜间和凌晨发作,其临床表现多为复发性的喘息、气急、并伴有咳嗽、胸闷,严重者可因呼吸不能而窒息死亡,给患者造成极大恐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以来,由于周围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劣,患此病的人数也急剧提升,但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给其治疗增加了很大难度,目前西医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大且价格较贵等限制了其应用,而中医疗法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小,价格便宜和疗效显著等优点其临床应用正逐年增加,我院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中医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病的疗效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医治成果明显,方法安全可靠,为中医疗法应用与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病做出了良好的参考,笔者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时期接收的前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184例病例,将个体按照1∶1比例无差别分为两组,各92例患者,给其命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以此对比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两组的患者的患病病程、疾病严重水平、临床表证情况、年纪性别等其他方面均没有可比较性,即P>0.05,符合统计学的意义。两组基本情况为,对照组中女54例,男38例,患病时长为1~6年,平均病长为2.5年,年龄在31~62岁,平均年龄44岁,治疗组女32例,男60例,患病时长为2.7~10年,平均病程6.2年,年龄在40~68岁,平均年龄52岁。

1.2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诊断和中医辩证分型均以200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领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准则。患者发作均由某种过敏原刺激,表现为不同水平病情的咳嗽、痰多、呼吸不顺、肺部哮鸣音明显、复发性的喘息等临床症候;辩证分型为冷哮、热哮、风哮、虚哮4种。冷哮表证为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痰清稀,苔白滑,脉弦紧;热哮表证哮喘痰鸣,烦热燥渴,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风哮症候呼吸声大,气道挛急、肺气不通,胸闷阻塞,坐卧不得,五窍不畅,苔厚脉滑实;虚哮多反复发病,面灰苍白,体弱无力,易于感冒,舌白苔淡,气短脉细;并排除较严重心、肝、肾危重患者、呼吸系统肿瘤和由于其他脏器损伤导致的器质性支气管哮喘。

1.3治疗方法[2-3]

1.3.1对照组:采用神奇制药公司出产的中成药止咳定喘颗粒(含麻黄、黄柏、郁金、当归、苏子、百部、蝉蜕、前胡、防风、炙麻黄、川芎、僵蚕、苍耳子)治疗,每天1剂,分2次服用。

1.3.2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法治疗,分为内治和外治。内治法采用自拟平喘汤辩证分型加减治疗,基本方为:麻黄、厚朴、黑苏子、地龙、紫苏叶、石菖蒲、五味子二钱,将离、杏仁三钱,甘草一钱。冷哮型方中应加椒目、细辛、干姜以祛寒;热哮型方中应加虎杖、冬瓜仁、鱼腥草、金荞麦以解热;风哮型方中应加回云、射干以宣肺祛风;虚哮型方中应加玉灵、黄芪、人参以补气健身。如痰多则加地文、胖大海、贝母解痰利咽;如有胸闷严重的情况,加山蒜、吊瓜以疏郁通气;如苔黄口干者加天花粉、天冬、莱阳参以养阴清肺;如鼻塞喷嚏者加房木、老苍子以利湿通窍;便秘者加桃仁、肉苁蓉以泻肺通腑;如面唇暗淡无华者,加当归、红根以疏通血脉。取以上中药加水煎煮30 min,合并三次煎煮液,于每天早晚饭后分为2次加温服用。外治法为辅助治疗,采用穴位贴敷法,选择辣菜子、元胡,主田、小辛等中药,一起研成细末,与姜汁混合调成膏状,以此为敷贴膏,在夏季贴双侧定喘、肺俞、脾俞穴上以治疗,春、秋、冬季敷贴肺俞、足三里、天突、涌泉穴,以防止发作。临床试验期间两组患者均应避免接触刺激性过敏原,禁忌生冷、油腻食物,并停止使用其他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以便于观察临床效果,若急发哮喘,情况严重者可适量给予氨茶碱缓解。两组病例均以1周为1个疗程。

1.4疗效评定标准[3]: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参照《中医药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支气管哮喘疗效评定标准来衡量两组病例的临床治愈情况。显效:临床症状、表证消除或基本消除,各项检查指标基本达到要求,可以正常生活;有效:哮喘发作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各项检查指标有较大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1.5统计学分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临床试验的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评定其统计学意义,其中一般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比较每组内的一般资料,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经过软件计算,结果是P<0.05,说明此试验中两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效果,在统计学意义范畴内,试验内容可以当作临床参考而广泛推广。

2 结果

2.1治疗效果:按疗效评定标准项下,整合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92例对照组病例中,显效36例,约占39.1%,有效27例,约占29.3%,无效29例,约占31.5%,总有效率约为68.4%;治疗组92例病例中,显效58例,约占63.0%;有效28例,约占30.4%;无效6例,约占6.5%,总有效率为93.4%。从此次试验数据可看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提高显著,比较两组方案,治疗组诊治见效显然,且两组差异P<0.05在统计学范畴范围内。

2.2不良反应:试验时期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心慌、头痛、恶心及咽部刺激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组并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能够良好医治。

3 讨论

哮喘病在中医中属于“哮病”范畴。历年来中医学者对其研究甚广,中医理论认为其病机是由于肺气失调、不能运行津液,脾肾阳虚、水液代谢不通,精微运化不利,以至体内津液积聚而成痰,宿痰黏附于肺中,即为哮喘发病的“夙根”,如遇刺激原如情绪、食物、外感、疲劳等外部因素触发,导致气道挛急,肺气上逆、宣降失调,气道阻痰所致[4]。因此中医上当以调肺化痰为基本治疗手法。

麻黄发汗解表、散寒宣肺、止咳平喘,黑苏子性温,降气消痰、平喘泻肺,两种中药一敛一散、一开一泻共为君药,共同调节肺气,使肺气通顺、宣降正常,共奏平喘定咳之功效;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活血理气共为臣药;厚朴行气消积、燥湿化痰、降逆平喘;地龙味咸性寒,此方中主要用于理顺经络,清热定喘;将离性凉,是补血良药,可平肝抑阳、养血敛阴、祛除内热;五味子主益气、养五脏,敛肺固涩,除热治风,滋阴生津,收散气补不足,可治肺虚咳喘;杏仁苦温宣肺、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解毒;加上外敷法根据穴位进行加强治疗,诸药一起,共成温寒合用、开泄并奏、共调肺气之功,肺降肝宣、行气通顺、清热除痰,哮喘自消[5]。

与前人的临床试验相比较,从治疗方法来看,本次试验治疗组采用内服和外敷两种治疗方法,内服中药方为综合古代治疗支气管哮喘病的名方之精华中药,并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了辩证加减、分型治疗的方法,外治法采用穴位敷贴法,以此进行强化治疗,两种方法合并,共奏中医之精华所在,从疗效上也可以看出,采用此种方法的治愈率也有显著提升,总有效率高达93.4%,比对照组总有效率68.4%高出25%,可谓治疗效果昭著,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和提高生命质量,更为其他医院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1] 李春琦.静脉滴注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6):5792.

[2] 甘春生,严兴海.解痉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0):826-827.

[3] 余洪良.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7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30):605-607.

[4] 苏成程,章匀,唐艳芬,等.哮喘病各证型发病特点与微观指标分析[J].山西中医,2012,28(3):14-15.

[5] 陈华,熊珊珊.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概述[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4):77-78.

R256.12

B

1671-8194(2015)36-0219-02

猜你喜欢

哮喘病肺气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雨天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人到中年补肺气
哮喘病人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