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牧草种植推广情况及经验分析
2015-01-24左芝仙云南省巍山县大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72400
左芝仙 (云南省巍山县大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72400)
王宏伟 (云南省巍山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72400)
人工牧草种植推广情况及经验分析
左芝仙 (云南省巍山县大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72400)
王宏伟 (云南省巍山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72400)
巍山县经过20多年人工牧草的推广,根据气候、土壤、种养殖结构等特点找到了适合本地种植的牧草品种和牧草种植方法,让人工牧草的种植价值的得到了极大发挥。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本地在引种和种植方法的经验,避免在推广过程中少走弯路。
人工牧草;种植技术;因地制宜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属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全境总面积2200平方千米,境内河谷、山地、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年平均气温15.6℃,降雨量804mm,日照2188h,无霜期240d。冬季平均气温大于5℃,无积雪和冻土;夏季平均气温21℃,无酷暑。畜牧业一直是巍山县的支柱产业,饲料饲草开发利用,畜禽品种改良及配套畜牧先进技术的推广一直处于全州领先水平。
1 人工种植牧草推广历程
巍山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引进人工牧草种植技术,曾先后引进过鸭茅、特高黑麦草、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苏丹草、高丹草、鲁梅克斯、甜高粱等牧草。经多年的筛选淘汰,到2014年县内主要种植的牧草是特高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
1.1 挖掘人工牧草价值,促进推广进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巍山县内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天然牧场资源丰富。人工牧草种植推广主要集中在山区乡镇。采用的播种方式为单播和混播两种。草地类型主要以放牧型草地为主。一般鸭茅单播,多年生黑麦草和豆科牧草 (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等采用禾、豆比例3∶1的方式混播。在初春播种,盛夏牧草长势和产草量达到峰值。而盛夏时节由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天然牧草的长势和产量也同期达到了峰值。因此,人工牧草的优势和经济价值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推广一度陷入低潮和困难。后来通过调整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将放牧型草地改为放牧刈割混合型草地。在夏季牧草产量高,天然牧草丰富时将人工牧草晒制成优质的青干草储备作为冬季的饲料,这一举措解决了家畜冬季草料短缺的难题,充分体现了人工牧草的价值,从而促进了人工牧草的推广进程。
1.2 利用优胜劣汰法则保留优势品种
巍山县是典型的山区县,秋粮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烤烟,夏粮主要种植蚕豆、油菜、小麦,2013年粮食作物合计种植 3.11万 hm2,其中小麦种植 2100.3hm2,蚕豆种植3838.6hm2,啤大麦种植5981.7hm2,稻谷种植6253.3hm2,玉米种植8010.7hm2,油菜籽种植2838hm2。饲养畜种主要是肉牛、奶水牛、猪、黑山羊和肉禽。饲养模式仍是一家一户散养模式为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适度规模养殖和养殖合作社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所占比例仍不高。种植结构决定了秋季有过剩的青贮、氨化原料,因此以青贮为主的牧草品种苏丹草、高丹草、甜高粱在推广初期就被淘汰。巍山县的畜牧推广科技一直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前列,饲养畜禽的科技化水平较高,粗放的饲养模式已经逐渐被科学的饲养方式取代。鲁梅克斯、鸭茅、红三叶等草种因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差等缺点也被摒弃。
1.3 因地、因季播种提高人工牧草的利用价值
巍山县气候垂直差异较大, “山高一丈,大不一样”的“立体气候”明显。山区和坝区的土壤性质也大不相同,经过多年的推广,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成熟的种植方案,坝区推广刈割型草地,种植牧草主要是单播特高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白三叶、紫花苜蓿由于生长速度缓慢,根系发育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在春季播种,到11~12月份当地霜期来临时苗壮根固才能安全度过霜期不被冻死。特高黑麦草在秋收后播种,在当地的优势有:一是巍山县的夏季雨水充沛,阳光充足,自然牧草丰富、玉米秸秆类饲料也在这个季节丰收,人工种植牧草的优势在这个季节得不到最大发挥;二是坝区田块排水性差、气温高、雨量足,地块容易积水从而滋生腐根病和锈病,导致特高黑麦草大面积死亡,2008年本县大田种植的特高黑麦草曾因以上原因造成重大损失。
山区主要推广放牧刈割混合型草地,播种方式为混播,一般为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播种比例为1∶3。最佳播种季节春季。冬春季放牧,夏秋刈割晒制青干草作为牛羊过冬的优质饲料。
2 在推广中优化种植方案和种植方法
2.1 种植
2.1.1 地块处理
雨水来临杂草生长至3~5cm时,每亩施入1500~2000kg农家肥,种植紫花苜蓿的地块施入20kg石灰粉后,翻耕土地,深度以20cm为宜,捡出杂草、石头等异物后,砍细平整土地,四周和平缓地带挖排水沟。
2.1.2 播前灭草
杂草再次出苗生长至5~8cm时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磷在晴天杀灭杂草。草甘磷喷后6d可播种牧草。
2.1.3 播种量
一年生黑麦草2kg/亩,白三叶2kg/亩,鸭茅2kg/亩,红三叶2.5kg/亩,紫花苜蓿2.5kg/亩。
2.1.4 播种时间
草甘磷喷后6d开始播种,一般6月中下旬~8月。
2.1.5 疏松表土
播种当天将要播种牧草种子的地带轻锄、浅锄疏松10~15cm宽的表土,空行内不锄。
2.1.6 种肥
用N:P:K比为13:7:5的三元复合肥20~30kg/亩,与牧草种子混均即可播种。当天拌的种子当天播完。
2.1.7 播种方法
条播,行距40kg,播后适当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充分结合以便提高出苗率。
2.1.8 豆科牧草接种根瘤菌
用开水将甲基纤维素调制5%的浓度冷却后将等量的牧草种子和根瘤菌拌匀,再加入适量的轻质炭素钙包衣后放在阴凉处约2h,最后与钙镁磷肥 (50kg/亩)混匀即可播种,一般当天接种的种子要当天播完。
2.2 管理
2.2.1施肥
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豆科牧草多施农家肥或磷钾肥;禾本科牧草多施氮肥,多施农家肥;尿素施用量为5~8kg/亩·次,其中牧草生长至7~10cm首次尿素施用量为4kg/亩。
2.2.2 除杂
虽然已进行播前除杂,但草地中仍有杂草,如不及时进行除杂,将给牧草生长造成很大影响甚至种草失败,杂草长至2~5cm为最佳除杂时机,此时除杂省工、省时,除杂效果好,除杂时应轻锄、浅锄,以免将杂草种子翻到表层,增加杂草数量。
2.2.3 防虫
牧草幼苗期,特别是白三叶、紫花苜蓿、红三叶等豆科牧草容易受到地老虎 (土名黑土蚕)、蛴螬 (土名白土蚕)等害虫的危害,牧草开始出苗时及时用杀虫剂防治,否则严重者会在一夜间被害虫食光。
2.2.4 松土
草地每刈割1~2次就应松土,并结合施肥等措施才能获得较高的产草量,并注意在牧草刈割后生长至4~5cm时进行。
2.3 利用
(1)播后牧草长至20~25cm时开始首次刈割,有利于分蘖 (分枝),留茬高度5~7cm,首次刈割之后留茬2~5cm。开春后牧草进入生殖生长季节,此时加强水肥管理、适当提早刈割 (牧草起秆前刈割),可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
(2)利用时期:牧草在开花前幼嫩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此时利用最好。
(3)利用方式:鲜草割回后切碎,加入适量配合料或混合料便可饲喂家畜。
(4)山地种草,在雨水间隙期抓紧调制青干草、干草粉、青贮料,冬春季节供牲畜利用。
3 经验分析
人工种植牧草的推广至少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素才能少走弯路,以最快最大的发挥其优势。
(1)推广地的气候因素,找到适合本地气候的品种。
(2)当地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和天然牧草资源,避免资源浪费,造成种植效益低下。
(3)畜种养殖结构特点。根据当地饲养畜禽品种,种植与之相适应的牧草品种,最大化发挥其优势。
(4)因地制宜,多渠道开发人工牧草的利用方法,提高其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