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雁精液稀释倍数对种蛋受精率影响试验

2015-11-30刘笑鸿1李双2鲁英3郭艳芹3于红岩4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受精率种蛋输精

刘笑鸿1李双2鲁英3郭艳芹3于红岩4

大雁精液稀释倍数对种蛋受精率影响试验

刘笑鸿1李双2鲁英3郭艳芹3于红岩4

1 试验目的

大雁人工授精技术在养雁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原精液的稀释倍数的说法不一。为更好推广该技术,科学合理发挥优秀公雁的最大利用效率,本项目开展了 “精液的稀释倍数对大雁受精率影响的研究”,为大雁人工授精提供科学实践依据。

2 试验地点

通榆县向海乡鹤乡大雁养殖场。

3 试验时间

2014年 4~5月。

4 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动物:挑选体格健壮、生殖器官发育健全的公雁10只。选择已开产的、体质健康、外貌特征良好的优秀母雁120只。

试验方法:试验共设两项,首先是按不同倍数对原精液进行稀释,测定不同倍数稀释对原精液的影响,主要测定精子活力。其次是用不同倍数稀释的精液授配母雁,统计其平均受精率。

4.1 原精液稀释试验方法

试验共选择10只采精正常的公雁的原精液,设5个组分别作2、4、6、8、10倍稀释,然后测定各组的平均活力。每组2只公雁,24只母雁,公、母雁按1:12比例进行人工授精。

4.2 采精

准备工作:人工授精前做好各种器具,包括集精杯、输精器、注射器、稀释液、脱脂棉花、75%酒精、输精台(高60~80cm)、显微镜及其配套器具、保温瓶、围栏等,集精杯、输精器、注射器在每次使用前应先消毒备用。

将公雁固定,作爬行状姿势,尾部向外,头部夹于左臂下,采精者先用左手自公雁背部向尾部按摩尾羽数次,随即以左手贴于尾部,并用大拇指和其余4指夹着尾羽,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在泄殖腔两侧沿着腹部柔软部分上下来回按摩,直至泄殖腔周围肌肉充血膨胀并向外突时,再改变按摩手法用左手大拇指与食指紧贴于泄殖腔上下侧,右手大拇指于食指紧贴于泄殖腔左右侧,两手交互有节奏挤捏,使交媾器勃起、精液流出,用集精杯收集精液。同时用消毒药棉擦去泄殖腔流出异物,防止精液污染。公雁一般精液量0.5~1.5ml,以隔天采精一次为宜。公雁在开产前进行采精训练,使其形成良好的采精条件反射。人工授精种雁公母比例1:12,训练前要按1:6留足公雁。

4.3 输精

输精时间安排在上午大多数母雁产蛋后进行,一般在8:00~9:00为宜。助手捉母雁保定在输精台上,输精员面向母雁的尾部,左手将尾羽拨开,用大拇指张开泄殖腔,右手持输精器插入泄殖腔后,转向左下方插进5~7cm,慢慢注入精液。每次输精量0.1ml,每隔5~6天输精一次。输精时应用消毒药棉擦拭输精管保持清洁卫生。母雁输精后采集种蛋进行孵化,统计种蛋受精率。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精液不同倍数稀释对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见表1。

从表1测定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精液稀释倍数的增加,精液活力出现递减趋势,2、4、6倍稀释对精子活力影响不大。

精液不同稀释倍数对受精率影响:结果见表2。

表1 精液不同倍数稀释对精子活力的影响

表2 精液不同稀释倍数对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4、6倍稀释的精液种蛋受精率较高。稀释4倍的精液比稀释8、10倍精液种蛋受精率分别高6.41、8.64个百分点、差异显著 (P<0.05), 稀释6倍的精液比稀释8、10倍精液种蛋受精率分别高5.02、7.2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 (P<0.05)。

6 结果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精液不同倍数稀释效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4、6倍稀释效果最佳,原因是精液稀释倍数小,精子密度大,供给精子贮存过程中的养分偏少;而稀释倍数过大,则有效精子数会降低,而且活力也会降低,影响种蛋受精率。实际操作过程中,公雁采精量一般为0.5~1.5ml,商品稀释剂每包50g,可配制1000ml稀释液,所以建议种雁精液一般做4~6倍稀释,经济而且受精效果更好,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

(1,吉林省集安市太王镇畜禽防疫服务中心 134200;2,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137000;3,吉林省白城市畜牧科学研究院 137000;4,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畜禽防疫服务中心 134216)

刘笑鸿 (1971.3.15-),男,吉林省集安市人,副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禽品种改良及动物生物技术。

猜你喜欢

受精率种蛋输精
种蛋受精率检查的重要性和结果解释
夏季雅士勇对蛋用种鸡受精率及孵化成绩的影响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深部输精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使用效果分析
种蛋运输车尾板与车内轨道设计研究与应用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输精周期和数量对绿壳蛋种鸡受精率影响
火星丁丁当·优质种蛋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