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症辨治经验
2015-01-23李君,李宁
李 君,李 宁
(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99)
·临床经验·
小儿遗尿症辨治经验
李 君1,李 宁2
(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99)
脾肾不足是小儿遗尿的主要病因病机,固泉止遗丸主要作用就在于益气健脾、固肾开窍。从传统中医学理论来讲,固泉止遗丸在治疗小儿遗尿中的广泛运用有其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也符合一般的中医辨证治疗规律,其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小儿遗尿/中医药疗法;固泉止遗丸/治疗运用;脾肾不足;固肾开窍;医案
小儿遗尿症俗称尿床,是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该病被认为是不损害健康而且能自愈的小病,但可影响患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自卑心理,造成其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1]。笔者在研究古今医贤治疗本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对小儿遗尿症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现阐述如下。
1 西医诊治现状
小儿遗尿症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5岁时发病率为15.0%~20.0%,7岁时发病率为10.0%,虽然每年以15.0%的比例自然消退,但仍有1.0%~2.0%的患儿持续到成人[2]。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明。现代医学治疗小儿遗尿症的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且大多集中于观察疗效、药物副作用、治疗前后膀胱功能的改变,治疗机制的探讨,提高疗效的改进等。行为治疗主要是膀胱功能训练,让患儿白天多饮水,扩张膀胱容量,当有排尿意识时,嘱其憋尿到不能忍受为止,以增大膀胱容量;在白天排尿过程中,训练其尽可能做到排尿—中断—再排尿—再中断……,锻炼其腹内肌和尿道外括约肌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达到夜间控制遗尿的目的。药物治疗以抗胆碱能和人工合成抗利尿激素药物为主。药物疗法有一定的副作用;行为治疗虽疗效相对稳定,但需家长和患儿具有良好的依从性[3]。
2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遗尿多因肾气不足,不能固摄,导致膀胱约束无权而发生;或因肺脾气虚,气不化水,脾失健运,导致水湿不行,渗入膀胱,水道无以制约而发生。文献关于遗尿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九针》曰:“膀胱不约为遗溺。”指出遗尿是由于膀胱不能约束所致。《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曰:“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以后历代医家均认识到尿液的生成、排泄与肺、脾、肾密切相关,且小儿遗尿症的发病与肺、脾、肾功能失调同样密切相关,临床多见肺脾气虚、下元虚寒、心肾失交等证型。固泉止遗丸采用太子参、焦白术、节菖蒲、益智仁、西小茴香、山药、熟地黄、远志、砂仁、山茱萸、甘草等按比例炼制成水丸,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证实:对小儿肺脾气虚、下元虚寒2型遗尿均有确切疗效。固泉止遗丸通过益气健脾、固肾开窍而达到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目的。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历来以温补肾阳为主,如《太平圣惠方》记载的菟丝子散,《妇人良方》中记载的缩泉丸,均是以温肾祛寒为治则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经典方剂,后世医家多以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方中太子参、焦白术、砂仁益气健脾;山茱萸、西小茴香温肾补阳;益智仁温补脾肾,固精气,缩小便;山药健脾补肾,固涩精气;远志配节菖蒲,养心开窍。
3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男,9岁,2010年8月20日初诊。主诉:遗尿4a余。患者自5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小便自遗,每晚遗尿1次,小便量多,平素怕冷,到当地某医院就诊,腰骶部X线检查提示腰骶椎骨质未见异常,泌尿系彩超检查提示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给予药物(具体不详)口服,遗尿无明显改善,故前来就诊。症见:神疲乏力,面色稍黄,纳差,平素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无力。西医诊断:遗尿症。中医诊断:遗尿,证属肺脾气虚。治宜益气健脾,固肾开窍。给予固泉止遗丸治疗,处方:太子参15g,焦白术15g,山药15g,熟地黄15g,节菖蒲12g,益智仁12g,山茱萸12g,西小茴香10g,远志10g,砂仁8g,甘草3g。以上药物共研细末,过200目筛后,制成水丸,如梧桐子大。2次/d,20丸/次,持续服用1个月。同时嘱家长耐心对待患儿,不增加其心理负担,睡前少饮水,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9月3日二诊:患儿精神较前明显好转,舌脉如前。继服上药3个月,患儿能自觉醒来排尿。随访半年,未复发。
例2 患者,女,5岁4个月,2013年2月17日初诊。主诉:遗尿1a余。患儿自4岁起出现遗尿,多则一夜数次,小便量多,畏寒怕冷,在当地某医院就诊,给予药物盐酸甲氯芬酯口服,遗尿时轻时重,故前来就诊。现症:患儿面色无华,纳差,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尿常规、腰骶部X线及泌尿系彩超检查结果均无异常。西医诊断:遗尿症。中医诊断:遗尿,证属下元虚寒。治宜温补肾阳,固肾开窍。给予固泉止遗丸治疗,处方和制各方浊同例1,2次/d,15丸/次,持续服用1个月。同时辅以丁香12g、肉桂24g研细末,每次取3g药粉以黄酒调配,睡前敷予神阙穴,次晨除去,隔日贴敷,共用10次。嘱患者忌食生冷之品。服药3周后,每周遗尿1~2次。3月20二诊:面色转红润,其母诉患儿服药以来手足渐温,舌淡红,脉沉有力。继服上药2个月,患儿遗尿未反复。随访3个月,未复发。
4 小 结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脾肾不足是导致小儿遗尿的主要因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可致水液代谢紊乱和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不足进一步导致肺、脾、肾之气皆不足,气摄津能力不足而致遗尿,诚如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遗溺》曰:“脾虚则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司二便,对全身津液代谢起主要作用。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失养等因素易引起肾气不足,导致气失固摄、难以约束水道而发生遗尿,正如《诸病源候论》曰:“肾与膀胱虚寒不能制约于水。”阐明了下元虚寒、膀胱失约所致遗尿的病机。在小儿遗尿症的发病过程中,脾、肾既可互相影响,又可兼见同病。肾虚可引起脾虚,脾虚亦可导致肾虚,脾肾不足,脾肾同病。在辨证时,既应辨别脾气虚的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等主要特点,又应掌握肾气虚之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睡中多次遗尿、智力与同龄儿童相比稍差、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等主症[4]。
临床上小儿遗尿症脾虚与肾虚常兼而有之,甚少单独出现,脾肾同病虽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但诊治时常难以辨析是脾虚为主兼见肾虚还是肾虚为主兼见脾虚;因此,应同时调理脾、肾,辨证论治小儿遗尿症。然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后天之脾易补,而先天之肾难养,遗尿之小儿多久病脾虚、脑窍失养,固泉止遗丸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辅以固肾开窍。
[1]王玉清.遗尿症儿童的生活质量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14(4):233.
[2]SchulpenTW.Theburdenofnoctumalenuresis[J].ActaPadiatr,1997,86(9):981-984.
[3]张丽辉,王斌.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5,4(2):111-114.
[4]刘延翔.吴立文教授从脾肾论治小儿遗尿的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7,3(2):1-2.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4-0047-03
R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4.25
2014-12-31;
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