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研究

2015-01-22王伟波

2014年35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培养模式

王伟波

摘要:本文重点探寻了一种新型的能够让学生与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的能力培养模式,旨在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锻炼机会的问题,让在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有更深的了解,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关键词:培养模式;社会实践;专业理论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1],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人才培养模式同样成为热点问题。和国外比较,我国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相当突出。由于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忽视,大学毕业生难以符合社会需求,出现了高分低能及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

而就财务管理专业而言,财务管理对于整个企业而言,就相当于链条对于自行车,一旦链条失灵,整个自行车也就无法行动了。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迫切需要同时兼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而且,现在的行情是基础人才太多,普通人才太多,优秀的财务人才需求还是很大。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也就是说要成为一名预备级优秀财务人员,在学校首先要把基本功练扎实,其次是尽量多参加实习,最后有条件的话再接受专业培训。那么社会实践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它能改变同学们本身对会计的认识,从而使我们能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

从社会需求上看[2],许多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外企和跨国公司以及大型国有企业与高科技公司都需要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这样需要学生在学成之后,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基础、系统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能用专业知识熟练地进行公司财务管理的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能力过硬和综合能力过强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会更受欢迎。因此,作为在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不同的模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调查方式

(一)方式分类

1、问卷调查法

我们设计了杭州市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调研的在校生卷和企业卷,对抽样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2、访谈法

通过电话、网络、直面三种形式对学生、学校老师、企业高层进行访谈,以征求他们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意见。

(二)具体途径

1、通过对全国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业余时间所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基本了解其所涉及领域以及该领域对财务管理专业同学今后发展的前景。

2、通过与所选择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直面访谈,了解他们对实践活动的看法和建议。

3、通过走访校内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社团,了解校内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概况。

4、通过走访社会上能为学生提供业余实践活动的机构,了解他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的要求,以及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5、通过连线网络上能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机构,了解新模式下财务管理专业网络实践概况。

6、通过走访老师,全面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在校生在实践中所需要提高的能力以及在今后学习中所要不断提升的素质。

三、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调查五所学校,发放问卷175份,回收170份,其中有效问卷166份。

(一)调查对象整体情况

被调查者中男性有33人,占19.9%;女性有133人,占80.1%。女性的比重远远超过男性,这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性别比例相符合,所以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符合分析要求。从性别比例这一角度来说,本次调查据有较高的科学合理性。

其次,被调查者中大二学生占45.78%,接近半数。大三学生占50.60%,略超过半数。而大一学生只占极小部分,这也符合分析的要求。大一学生经历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多,对这方面的了解程度也不够,真正有发言权的当属大二和大三学生。由大二、大三学生的调查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也可以反映出在这一关键的过渡期,学生心理及行为上发生的变化。这为最后给出可行性意见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二)问卷内容分析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愿度

实践是人类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是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更加需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查显示,认为参加社会实践非常必要的被调查者占43.6%, 认为必要的被调查占54.9%,两者均在50%左右,而认为没有必要的被调查者仅占1.5%。上述数据表明,在校財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较高,认为有必要参加此类活动。

针对已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表3-1显示了学生参加此类活动的强度。

由表可知,每学期参加一二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占了极大的比例,其他三种情况所占比例均偏低。总体看来,绝大多数在校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具有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但是,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并不多,强度也不大,相对来说仍然缺少这方面的锻炼机会。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五所高校中以自主创业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均占极少数,通过中介机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也相对较少。可见,学生能够获得的自主创业的机会较少。中介机构作为学生获取有关社会实践活动信息的桥梁,它的作用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学校、学院的自我组织和熟人介绍这两条最常见的途径起着主导的作用,不同的高校重点把握的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也有所不同。

调查显示,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各类比赛和勤工俭学是在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首选方式,而其它的方式并不普遍。其中,男性更偏重于自主创业,女生更偏重于发传单等兼职。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性别对于实践方式的影响,学校、社会想要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需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3、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

调查显示,在校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实践能力,增加社会经验。这表明大学生们已经普遍意识到了自身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希望通过大学四年的时间不断累积实践方面的经验,成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过渡。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希望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扩大交际面,积累人脉资源。

如下表所示,获取物质报酬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可见有偿劳动对大学生们有一定的吸引力。

薪资人数比例50元以下6063.851-100元1414.9101元以上2021.3总计94100.0

39.74%的被调查者愿意参加无偿劳动,少于半数。可见有偿劳动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如果学校、社会能够更多地提供有偿劳动的岗位,那么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表3-2可知,参加有偿劳动的被调查者中,有63.80%的人期望薪酬在50元以下,14.90%的人期望薪酬在51-100元之间,21.30%的人期望薪酬在101元以上。经计算,薪酬的加权平均数是53.72元。可见,过半数的人期望的薪酬是较低的,而且薪酬的一般水平为50元左右。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如果学校、社会能够积极组建提供有偿劳动的平台,并且一般情况下薪酬定在50元左右,将极大的改善目前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

4、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数据显示,所有大二大三的被调查者中,没有一人认为所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所学习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非常相关。这反映了现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没有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量身定做的内容,绝大多数的社会实践只是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相关性,甚至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无关。所以学校、社会有必要提供一些特别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信心。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现实社会中专门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是比较少的。这也提醒在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对于高校而言,高校应尽可能地提供能使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运用專业知识的平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大三同学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财务管理的频率高于大二学生。这可能与学校的教学计划有关,学校引导大三同学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性大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大于大二学生。

5、社会实践活动对在校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53.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了解其它专业知识,从而弥补自身的劣势。而其它三种方法并没有被大多数人采用。说明在校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到了本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更加重视本专业知识与其它专业知识相结合这一方法,以达到显示本专业优势的目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相比之下,选择其他选项的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并不多。说明他们在意识到本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后,并没有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实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上,而是通过努力吸取本专业和其它专业的知识,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四、对于建立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的要求和建议

(一)完善高校实践体系

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认识的主要误区是只有专业技巧优势[3]、实践能力弱、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和思维死板,这些误区的存在使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能得到足够的社会实践机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自我完善。

根据调查发现,五所学校都被各自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具备帮助在校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体系,但是该体系并不够完整。这表明高校普遍存在这种体系,但还是有所缺陷,间接地说明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力度不够。

在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存在种种误区以及学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推行制度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高校积极组建能够为广大在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建立全新的、可行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应努力完善帮助在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体系。

(二)构建新型高校教育模式

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应运用于实践。在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理论应运用于实践的呼声很高。同时,对于压缩课时,发展个性的呼声偏低,可见用压缩课时来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的做法并不是十分可取。

学校、学院应改进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使教育模式朝着学生所要求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真正地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社会零距离接触。

学校可以建立能够提供及时、有效、涉及范围广的实践信息网站,这给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提供了一个方向。高校应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后勤助学指导中心为辅助力量,为学生提供快捷、方便、有效的服务,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拓宽社会实践活动渠道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田晨光.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河南教育中旬刊, 2007年第12期

[2]李玉新.李海红.需求导向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许宏艳.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12期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的探析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