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脑血流检查中静脉注射示踪剂的护理
2015-01-22帅冬梅梁志刚
帅冬梅,卢 洁 ,梁志刚,马 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核医学科,北京 100053)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可将PET与CT图像进行融合,从分子水平无创地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能够早期发现病灶和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性[1]。示踪剂13N-氨水是一种超短半衰期的正电子核素,是临床评价脑和心脏血流的主要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准确地评价患者脑血流受损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2,3]。PET显像为放射性摄取减低或缺损区,但由于13N-氨水半衰期仅为9.96min,为确保图像的质量及诊断准确,注射示踪剂的护理配合工作至关重要。我科对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静脉注射13N-氨水行PET/CT脑血流显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5年4~5月,我科20例患者静脉注射13N-氨水行PET/CT脑血流检查,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6~81岁。临床诊断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脑血管狭窄17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2例、烟雾病1例。20例患者均神志清楚能够配合,2例检查过程中癫痫发作。
2 显像设备与方法
PET/CT机型为联影公司uMI S-96R。13N-氨水由本科放射性药物实验室自行制备,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检测,各项指标合格,放射化学纯度>96%,显像剂通过伦理委员会论证和审批。参照我科检查规程[2,3],床旁静脉注射13N-氨水 444~555MBq行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
检查前用药准备:由于13N-氨水药物衰变速度快,因此需要现用现配,护士操作需要快速准确。我科取得第四类《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参照文献[4]和我科放射性药物实验室生产规范,自行制备13N-氨水显像剂,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审批,并在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患者准备完毕通知制备药物,药物制备完成前5min通知护士。穿铅衣,戴铅帽、铅围脖、铅镜、手套等防护设备准备接药,药物到达后根据患者体重(0.25~0.3mci/kg)进行药物分装,应用活度计测量准确的活度,将抽好药物放入便携式铅盒内携至患者旁边铅车。
3 护理
3.1 检查前的心理护理
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检查的目的、意义、方法等,告知须经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13N-氨水进行显像,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但随着时间延长药物会衰变,剂量在国家规定安全范围内,从而减轻患者及家属顾虑。
患者准备:嘱患者取下戒指、项链以及头饰,了解患者手部血液循环情况,选择血管明显、弹性好、无皮肤损伤及结痂的手背部静脉血管,常规消毒后进行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将美敷贴妥善固定穿刺针,并给予灭菌注射用水4ml经行封管。将患者带至检查床上,嘱患者闭眼用清洁束带将其眼部遮盖,起到视听封闭作用,嘱患者平卧将埋有留置针的手臂外展置于铅车上。
3.2 检查中的护理
(1)将留置针肝素帽进行常规消毒,灭菌注射用水4ml冲管后推注13N-氨水,操作完成同时告知技术员注射剂量,将患者手臂置于胸腹部,推开铅车,开始图像采集。(2)检查过程中注意周围环境温度、患者肢体循环情况。由于PET/CT运行需要温度较低,因此应注意患者保暖,保证其血流通畅。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嘱患者禁止头部活动,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20例患者检查中2例出现癫痫小发作,发作时间4~5min,扫描时发生四肢痉挛抽搐及躁动,报告技师暂停检查,给予患者压舌板保护,防止舌咬伤;吸氧、平卧,固定患者肢体。遵医嘱给予安定10mg肌肉注射,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症状缓解后与医生沟通继续检查。
3.3 检查后的护理
检查结束后将患者扶下检查床,嘱其在候诊室休息,拔去留置针,棉签按压>5min以防止出血。由于药物具有放射性,告知患者24h内不接触孕妇及婴幼儿,注意排泄物污染衣物;适量饮水以利药物排除体外,可正常饮食。
总之,注射示踪剂前、中、后对患者的护理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因此细致、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对提高检查与诊断成功至关重要。
[1]杨星,贾峰涛,任庆余.PET/CT设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3):74-76.
[2]崔璨,马云川,王曼,等.脑血管重度狭窄患者脑代谢与脑血流损害特点初步研究[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4,38(3):141-147.
[3]王曼,马云川,吉训明,等.脑代谢-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特征与类型[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43-48.
[4]唐刚华.短半衰期正电子发射放射性药物合成方法学及进展[J].核技术,2003,26(7):55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