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2015-01-22马必委黄玉环卢兴温徐宝旦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环酸氨甲环酸色斑

马必委 黄玉环 卢兴温 徐宝旦

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马必委 黄玉环 卢兴温 徐宝旦

黄褐斑;穴位埋线;氨甲环酸;疗效观察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而又难治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尤以育龄期妇女多见,多对称分布于双面颊,形如蝴蝶亦称蝴蝶斑,中医称“肝斑”、“黧黑癍”,无自觉症状,有碍美观,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笔者采用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60例,均为女性,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 30 例,年龄 23~55 岁,平均(38.0±7.2)岁,病程 0.5~9.0 年,平均(4.8±2.1)年;其中蝶形型11例,上部型8例,下部型4例,泛发型7例;伴睡眠障碍10例,大便异常9例,月经不调13例。对照组30 例,年龄 21~49 岁,平均(36.5±6.9)岁,病程 1~7年,平均(4.9±2.2)年;其中蝶形型 10例,上部型 9例,下部型3例,泛发型8例;伴睡眠障碍9例,大便异常11例,月经不调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符合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同时符合以下特征: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1.3 排除标准 排除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及滥用激素和化妆品引起的黄褐斑;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显示有凝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有肝脏、心血管等疾病者,曾经有血栓形成、脑缺血病史者;分娩后不足半年或半年内服用避孕药者;近3个月内曾应用其他治疗黄褐斑的相关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者;治疗期间终止治疗或更换药物及方法者;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或中途退出观察。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给予氨甲环酸250mg,1天3次;维生素C 0.1mg,1天3次;维生素E 0.1mg,1天1次;治疗组在口服西药基础上加用体穴埋线和面部埋线;对照组在口服西药基础上加用体针和面部围刺。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

2.1 治疗组 体穴埋线:治则:补益肝肾、行气活血、通络祛斑。取穴:①心俞、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②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内关;③阿是穴(局部皮损区)。操作:将3号胶原蛋白铬制医用羊肠线按无菌操作方法剪成1~1.5cm线段,浸泡在75%酒精中备用,埋线前羊肠线必须经红外线灯烘烤10~20min,使线体在干烤过程中脱水、变硬,再进行埋线。针具为一次性埋线针。将选定的穴位用甲紫作标记,按照常规皮肤消毒后,戴手套、铺洞巾,镊取1段1~1.5cm的已消毒烘干的羊肠线,放置在埋线针管前端,然后接针芯,左手固定穴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用创口贴覆盖,根据临床伴随症状每次选6~8穴植入羊肠线,每2周埋1次,2次为1个疗程。

面部埋线:按黄褐斑分布区选取2~4穴次。选用4或5号胶原蛋白铬制医用羊肠线按无菌操作,线体经红外线灯烘烤10~20min,在距离穴位1~1.5cm处,将针平刺入穴位,进针1~2.5cm左右后,边退针边推针芯,将线体埋入穴位皮下组织内,出针后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至不出血,3天内不用化妆品,不做面部美容。连续埋线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体针取穴同治疗组。操作∶先让患者俯卧,常规消毒,用直径0.25mm、长25mm毫针针刺①组穴,得气为度,不留针;再让患者仰卧,用直径0.25mm、长25mm或40mm毫针针刺②组穴,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周3次。面部围刺:选取局部皮损区,常规消毒,用直径0.16mm、长13mm的微针直接刺在皮损区或包围皮损区针刺,在正中直刺l针,四周斜向中心横卧透刺4针,不必行针,所取针数根据色斑大小、颜色深浅、患者接受能力而定,原则上以针数多为宜,留针30min,每周3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治疗前后观察色斑、肤色暗淡、脸部皱纹变化,每2周观察记录1次。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2]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伴随症状消失;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伴随症状消失;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伴随症状减轻;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伴随症状无改善。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基本治愈15例(50.0%),显效12例(40.0%),好转 3例(10.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基本治愈14例(46.7%),显效13例(43.3%),好转 3例(10.0%),总有效率 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个别患者对线体过敏,局部出现轻度红肿,一般在3~7天自行消退,无需处理。

4 讨 论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肾两脏有密切关系,肝郁、肾虚是发病之本,气血瘀滞、络脉不通是发病之标。情志不遂,精神紧张,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肝火上冲,血热不能华面;或因肝郁气滞而气血不畅,气血不能润泽肌肤,则面若蒙尘,血瘀于颜面,故发褐斑,或肝木克土,致脾虚失运,痰湿凝聚,秽浊之气循经上熏于面、凝滞肌肤可导致该病发生。或因房事过度,久伤阴精,肾水不充,不能制火,火旺伤血,虚热内蕴,郁结不散,阻于皮肤所致。冲任二脉隶属于肝肾,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使气血凝滞而发生褐斑。总之,脏腑功能失调为发病之本,血瘀为发病之标。据此,我们确立“补益肝肾、行气活血、通络祛斑”的治则。

埋线是用医用羊肠线来替代毫针,起到长久刺激穴位作用,是针刺的长效机制,同根同源。针刺五脏俞穴能调节五脏气机,提高机体功能,刺之能气血兼调、阴阳兼顾,疏通脏腑经络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肾气平稳、肝脾调和治本的目的。又所谓“无瘀不成斑”,膈俞乃活血化瘀要穴,因此,治疗选取五脏俞加膈俞,以整体调整五脏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取曲池、足三里、血海以行气活血;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又是足三阴经交会穴,刺之可调肝脾肾三脏,理气活血,使气血充足,胞宫得养,冲任得充,阴阳重归平衡。中医认为,黄褐斑发生于体表浮络,在治疗中加用局部微针围刺或埋线,可疏通面部经络,调和气血,促进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消除斑片,增强肌肉弹性,具有紧肤、美白、消斑作用。总之,以上诸穴合用,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斑消病愈。

黄褐斑发病病因和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内分泌、某些药物、化妆品、遗传、微量元素、肝脏疾病及紫外线等因素有关[2]。氨甲环酸是目前治疗黄褐斑较常选择的药物,其机制可能与酪氨酸酶有关。研究发现[3-4],氨甲环酸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而干扰黑色素细胞和角化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减少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另有研究[5]显示,氨甲环酸注射的皮损内,黑素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黑素含量减少,说明氨甲环酸不影响黑素细胞的数量,可能是通过影响黑素细胞的功能,抑制黑素表达,从而达到淡化色斑的效果。研究[6]表明,低剂量氨甲环酸长期口服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十分肯定,且安全无不良反应。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能影响酪氨酸酶的活性,同时能使颜色较深的氧化型色素还原为颜色较浅的还原性色素,抑制黑素形成。

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埋线联合氨甲环酸和针刺配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但治疗组埋线疗法,每2周埋1次,省时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柴铁劬,刘洁.皮肤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38-145.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学杂志,2004,18(5):278.

[3] Maeda K,Tomita Y.Mechanism of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melanogenesis in cultured human melanocytes in the presence of keratinocyte-conditioned medinm[J].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2007,53(4):389-396.

[4]章晓鹰,杨希穗,杨红,等.止血环酸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4):227-229.

[5]李大宁,石钰,杨骥,等.止血环酸对紫外线诱导的色素斑黑素细胞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9):649.[6]吴溯帆,石杭燕,陈永,等.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2):106-110.

(收稿:2014-04-03 修回:2014-07-23)

浙江省苍南县2013年科技计划项目(No.2013S02)

浙江省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苍南 325802)

马必委,Tel:13057928829;E-mail:chinjunma2006@163.com

猜你喜欢

环酸氨甲环酸色斑
氨甲环酸在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1632例老年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提高人工膝关节远期疗效/DRAIN N P, GOBAO V C, BERTOLINI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S):S201-S206. doi: 10.1016/j.arth.2020.02.047. Epub 2020 Mar 4.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进展*
牙膏中的氨甲环酸,有隐患吗
巧手饰色斑
静脉及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对比研究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人脸皮肤表面色斑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