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说明文教学“三步走”

2015-01-21钟敏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三步走说明文趣味

【摘要】说明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说明文文体的特殊性,教师缺乏教法的引领,学生缺乏学法的兴趣,说明文的教学大多流于形式,枯燥乏味。说明文这种特殊的文体,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特殊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文体特征,善于发掘其中的趣味因子,捕捉其中的语文味道,通过精心地解读与设计,让学生乐学、善学。

【关键词】说明文 ;趣味;精当的词句;说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将课文内容大致分为了三类,即:叙事性文本、诗歌和说明文。其中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质的文章。依据说明对象和目的,又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使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我国小学中学不同年段的教材中都编排了相应内容的说明文,内容方面多以介绍身边的生活现象、高新科技以及著名景点或者科普小知识为主,如《雷雨》《新型玻璃》《赵州桥》等课文;有的则直接运用了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如《航天飞机》等等。

说明文讲求科学,准确、生动、形象是其语言最大的特点。说明文的学习是学生们学好语言的极佳范本。但是当前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老师认为说明文写法单一、内容平实,只靠学生自学就能学会,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讲解的知识点。所以公开课大家避而远之,家常课大家一带而过,说明文的教学便陷入尴尬的境遇。教学中,由于没有把握住课文的教学重难点,要么把课上成了自然常识课,要么机械地对学生重复单调的说明方法,课堂教学了无生趣,枯燥乏味,这些课文就成了“匆匆过客”,与学生“擦肩而过”,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效率低下。

文章不是无情物,说明文同样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我们的教学要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应该像其他文体的教学那样,让它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还原其语文的本色。

崔峦先生说:“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简而言之,就是告诉我们教学就是要先“吃准教学目标”。说明文的教学,首先要先确定课时的划分。通常情况下,第一课时我们要做到的便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文章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理文脉”;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文章是怎样写的,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这就是所说的“悟写法”。对说明文的教学,要以说明方法和重点词句为抓手,去品味语言,去读书。教材中的说明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结构清晰,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素材。说明文的言语特色需要用心体察,忽略了这一点,说明文往往就会异化成科学课或思品课了。

基于以上几点,结合日常教学经验,浅显地赘述一下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一、浓厚的趣味引领

在解读说明文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找到文章的趣味点。让学生感兴趣,这是上好说明文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从文章精彩的布局结构入手。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作者叙述思路的表征,也是作者独具匠心的体现。如在《新型玻璃》一课中,作者在文章的开篇就描绘了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惊悚的警报声骤然响起”的场景,让学生们的神经都禁不住紧绷起来了,他们便会迫不及待地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文章的内容。只有充满趣味性的说明文,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喜欢说明文,才会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会学”向“善学”发展。

二、精当的词句运用

尽管是说明类文章,作者依然特别注重推敲词语,讲究词语的精当、贴切。《新型玻璃》一课中,作者在介绍“夹丝玻璃”时就是用了“藕断丝连”和“安然无恙”这两个词语来说明这种玻璃的安全性能。教学中无需向学生连篇累牍地解释这种玻璃是如何的安全牢固,我们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用心领悟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即可。让学生们联想到日常吃的藕,只要学生头脑中能浮现出藕折断时中间连着的丝,便能很准确地感受到“夹丝玻璃”是何等的安全牢固。把握好说明文中这些有着画龙点睛作用的重要词语,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本打通,学生自然会借助这些得力的抓手体会到文中事物的特点,进而感受到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三、多样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一篇说明文需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一种或多种说明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说明方法在介绍事物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鲸》一课中,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段文字为了让我们感受到鲸的“大”,作者“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多种说明方法并用。为了说明鲸喷出的水柱的形状,作者写道“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作者用学生所熟悉的喷泉来说明鲸喷出的水柱的形状,“打比方”这一方法的运用一下子就让学生了解到了鲸的这一特点。

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特殊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文体特征,善于发掘其中的趣味因子,捕捉其中的语文味道,通过精心地解读与设计,让学生喜欢学,学得好。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姓语”,语文课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老师要做的事。只要老师愿意付出智慧,说明文的课堂教学也能呈现出活力,散发出魅力,闪动着智慧,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1]褚灏.教学做合一——论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历史与现实意义[J].成功(教育),2007(9).

[2] 汤靓亮.教学做合一——我的儿童习作教学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6).

作者简介:钟敏,女,1978年生,西藏拉萨北京中学,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辑:唐荣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步走说明文趣味
说明文阅读专练
午睡的趣味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