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契机 引导学生习作
2015-01-21马稳玲
马稳玲
【摘要】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本文叙述了教师如何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习作。
【关键词】学生;习作;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必需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学生学会表达,才会用笔把想说的话书写成文字,把口语性的表达变成书面语的形式。同时,还要培养和激发学生有主动交际的愿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交流,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
一、巧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可是我们往往对此熟视无睹,忽视了它的存在,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写作的好素材。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一)关注自然
自然界带给我们花红柳绿,送给我们风雪雨露,我们要适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动描写。例如,大雪过后,我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观察雪景,让大家谈看到雪景的第一感受,用词语或句子表达。第二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官亲近雪景,说自己的体会。第三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雪景。第四步,自由活动。活动过后,学生习作有话可说了。天晴后,我又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感受晴空下的雪景,重点引导学生观现象、说感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二)关注小事
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很多,这些事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发散出去。比如,一年级教室的讲桌上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就可以“讲桌上的铅笔”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先对学生说:“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一听这话,学生们都笑了,话题就有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
(三)关注媒体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关注媒体信息,感受国内国际事务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指导的最佳时机。在“神十天宫对接嫦娥玉兔奔月”的日子里,许多教师把“走近神十”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孩子经历了:看电视了解——查资料深究——课堂交流深化——作文表达。关注“神十”飞天的进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求知欲,还使他们积累了创作的素材,增强了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二、巧抓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是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只注重热闹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视了活动细节的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
(一)切割活动过程,引导观察方法
在“记一次活动”的习作练习,要求写好比赛场面。为了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话可说。习作前,我特地组织学生举行一次拔河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我先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拔河比赛切分为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三个场面。启发学生把重点部分“比赛中”再切分开来。要详写那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一场;要写出扣人心弦在哪里,这样学生就容易把握住重点。我告诉学生写场面描写时,还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如天气、景物、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在场面中,我们不可能一笔就全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就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顺序,还要注意详略得当,有条不紊地把各种因素组合成一篇文章。终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次习作。
(二)规划系列活动,引导跟踪观察
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真实的作文离不开细致观察,要想观察仔细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机会,可以在班里设置“生物观察角”。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成日记,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就很真实,很生动。比如让学生自己种蒜苗,观察蒜苗种植、发芽、成长的过程,进行蒜苗种植展览等。这个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付出与收获的幸福。
(三)利用少先队活动,进行体验观察
利用少先队活动的过程进行写作训练,无疑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比如,为了倡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在班内开展“一帮一”活动倡议。要求全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能互帮互助,并请老师配合,做好帮对组合工作。然后,让学生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为继续进行“一帮一”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要把“一帮一”的友爱精神继续发扬下去。最后,整理成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举多得。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听说的,我容易忘掉;看到的,我能理解;只有亲自做了的,我才掌握得很牢。”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名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打开的思路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趣味与生动,走向丰富与真实。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