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版课程标准引领下语文课堂静静地革命
2015-01-21刘素洁
刘素洁
【摘要】课堂教学要理性回归。注重学科特点,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领悟文章情感;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书写的指导。
【关键词】课标;改变;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再次修订,让我们教师明确了基本的方向。曾经一度迷茫,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学习了崔峦对新课标的解读,进一步领会了他提出的四个坚持、四个建议之后,课堂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学习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恰当、灵活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单元目标、课时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强化教学的反馈和调控,重视对目标的回应和小结,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
二、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标对于低年级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低年级要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注重读写结合,那么,好的词语、好的句式,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学习句式。在教学中可喜的发现,老师在教学中体现这种精神,并且能够根据课标精神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效的落实,引导学生在积累词语的同时让学生练习遣词造句。比如,老师在《日月潭》教学中,学了日月潭最后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在情感朗读中体会日月潭的美丽,然后进行句子训练。例:湖面上飘着雾。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1)葡萄架上挂着葡萄。学生随后说出,葡萄架上挂着诱人的葡萄。葡萄架上挂着五光十色的葡萄。葡萄架上挂着暗红的葡萄。(2)树上长出叶子。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树上长出嫩嫩的叶子。树上长出茂密的叶子。树上长出绿油油的叶子。在教学中,老师们方向明确,就可以在课堂中做到有效落实,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能够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做这样的陈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做过一项调查,有的孩子除了在学校读的教材,好多家长也很支持学生读书,还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亲子阅读,有的一学期买了不少的课外书,但是一到让写作文的时候就写不出东西来,写出来的东西有的是千篇一律,有的是东拼西凑。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怎么学生写不出好文章来呢?冷静思考之后,课堂上缺失了一些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语文技能训练的缺失,如此,语文能力训练是必须。一篇好的文章,读起来很美,作者用什么方式方法表达,用什么样好的词句去描写,不仅让学生知道,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更要加强训练。那么,在今天的课堂上,教师能够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在教《咏柳》一诗中,学生理解了诗意以后,教师引导:“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首诗的画面吗”?学生进行练说,然后老师又提出新的要求:“请说出你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学生相继而说。这时老师进一步引导,在柳树旁、小河边、蓝天下,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用上你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写一写,进行小练笔。
四、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去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的直观和感性。如在教《赠刘景文》一诗,理解“擎”这个词语时,低年级的学生对这个词语很难理解,老师就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看高高的惨败的荷叶,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借助图画,通过观察、联想来理解难以理解的词句。再比如进行《题西林壁》一诗的教学时,学生了解了诗意以后,引导学生看图片进行想象,远看像 。近看像 。抬头看像__________。低头看像 。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重视读书能力的培养,体会文章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体现“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领悟文章情感。如在教《秋天的图画》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出秋天丰收喜悦的心情,先出示图画内容,然后再出示和图画内容相对应的句子,让学生读书。教师先做情景描述: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再读“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引导学生读出对秋天美景的展望和丰收喜悦的心情。在教《咏柳》一诗时,引导学生把柳树比作一位姑娘,在这样的情景描述中,让学生美美的读,体会情感,体会在大好春光中,那春风拂面、春意盎然的景象,学生陶醉其中。
六、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能够对学生进行书写的指导
2011版课程标准中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那么在今天的课堂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认真地落实课标对写字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写字的训练,在写字指导中,字在田字格那个位置,引导学生细细的观察,并且让学生先进行书写描红,然后进行自我练习。几点思考:
1.正确制定学习目标,不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如低年级阅读学习目标过高,就可能不顾学生的认知特点,无形拔高阅读要求。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教学中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随意增加教材的难度。
2.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围绕学习目标去制定,每个环节更要围绕目标去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和教学评价紧密地联系起来,课堂教学才更有实效性。
3.在正确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在读、说、议、思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从而获得语文素养。
4.朗读指导要凸显层次性,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虽然重视学生的朗读,但教学层次不清。比如:学生刚读过一遍课文,对课文还没有一个进一步的理解就要求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朗读要指导,每读一遍要有不同的要求,要有梯度和层次,每次的读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5.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怎样变化,心中都要装着学生,让学生在我们本真的课堂上彰显个性,健康的成长。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