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2015-01-21陈珊珊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中学生语文

【摘要】中学生能力包括很多不同的方面,本文侧重研究中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使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自身的能力得不到更好的施展,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就业,这是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读写能力薄弱,对他们将来就业、生存发展和实现人生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师与学生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 读写能力; 文理分科; 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就业形势的现状与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在招聘会上,常常见到应聘者四处发简历,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企业,他们也不敢向应聘公司提什么要求,大家都抱着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行的念头。最近看了一篇报道,说的是一名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屡战屡败,而身边的大专院校的学生却纷纷找到对口的行业。于是他自扁身价,故意降低学历,前去应聘。有些人或许会把这件事看作是一件趣闻,但是这类事情却真实存在着。大学门坎越来越低,就业门坎日渐增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融风暴是罪魁祸首,但是事实上,我们自身的问题也在所难逃。这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一个是我们自身能力的问题。

(一)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现状,老师成为了教学的工具,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这使得老师只是传道授业,学生只懂得学习。我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接受全方面知识的环境,致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坦然地面对就业压力,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自身能力的问题

通过这几年从教的经验,笔者认为当今的中学生学习语文最缺乏的就是读写方面的能力。现代的中学生普遍都存在读写能力较差的问题。他们拿到一篇现代文,往往抓不住文章的要点,而是习惯于老师的讲授;对文言文更是不会断句、释义;一般的正常应用文也不会写,勉强写出来的也是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不会用,语言匮乏,词不达意,病句很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在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网络社会,大家习惯于依赖这种便捷、快速的沟通方式。渐渐地,写作能力正在逐渐地退化。试问,现在的年轻人,还有谁愿意去写信、寄信呢?学生早已习惯与手机电脑为伴,不再重视写作,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去上网搜索好词好句,但是网络上的信息未必都是准确的,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写作能力的提升,主要靠阅读积累。

还有语文课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对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重视不够,也是原因之一。很多教师在讲课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满足于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以及写作特点等,再花部分时间讲解语法、修辞、逻辑理论知识,似乎这样的教学就大功告成了,好像学生掌握这类知识越多,就越优秀。因此老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没有什么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做一个课堂里的接受者,当然读写的机会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笔者并不否认传授知识的必要性,因为没有知识做基础,能力也是难以迅速形成的。在课上,老师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工具,讲授一些字、词、句的基础知识,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都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工具的能力来说,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读写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学生自身应该要掌握的能力,而不是教师赋予学生的能力。

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对策

要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呢?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适当而有效的多读,要带动适当而有效的多写。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现代教育还是缺乏让学生读的培养,有的人认为,中国人天天都在讲汉语,为什么还要在教育中突出阅读呢?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初中阶段更应该强化阅读,这样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学生们通过不断地读来感受文章,慢慢地再把这种读转化为写,最终实现读写结合。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而读写结合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茅盾说:“光读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读,眼低手也低。”可见能力的培养是何等重

要的。

(一)要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运用一些老师积累的好经验

例如:有的老师把一篇课文的阅读同一篇作文的写作直接对口结合起来。如初中课本中的《藤野先生》,老师上完这篇课文,马上就让学生写《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因为刚刚上了这节课,学生肯定对文章中所描写的老师印象深刻,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就会对想要写的老师的形象渐渐明朗。再结合一些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以及自己平时所积累的好词好句,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写作。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老师会要求学生仿造文章的写法写一篇演讲稿,或者是竞选班干部的演讲。有的老师在作文指导时还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课文或阅读有关范文。这样就可以在读中写,在写中读,启发他们从课文或范文中学习语言或某种写作技巧,如指导学生写暑假生活的作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看鲁迅的《故乡》和《社戏》这两篇优秀的文章,从中学习写人和写景的方法,让学生从阅读过的作品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朗读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中学的教学中,这种形式运用的不多,更多的是依靠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其实,我们应该试图改变这种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而不仅是一个听众。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美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在不经意间记下了许多好词好句;通过阅读,使学生为写作奠定了基础,密切了读和写的联系、语和文的联系,也培养了语感,提高了自己的读的能力。

当然,也要防止另外一个问题——光读不讲。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小学阶段,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不适用的。教师应该对新的课文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指点,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查阅工具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要时做好笔记,然后与同学讨论,当众阅读,讲解词句,分析内容,由同学或者老师进行补充。对于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朗读去发现问题。endprint

(三)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能力差异规律使我们认识到,在学生能力的发展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了解并掌握学生能力的差异,从而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许多教师比较偏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从古到今,教育家们都非常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外,教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某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应该多多鼓励,给予机会,通过班会或者兴趣小组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点。只有教师掌握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保证效率,树立自信心,建立学习的兴趣。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纪,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毕业生的失业率大大增加,这不仅仅是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并努力克服,掌握读写能力。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读写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展现自我才华,就不能很好地推销自我,更何况面临着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中学生教学要本着“以就业导向,以能力本位”,提高学生的自我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鸿苓,张锐.中学誉为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2]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韦志成.语文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韦志成.语文学科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倪文锦,欧阳奴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倪文锦,韦志成.语文考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7]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8]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 陈珊珊,女,1985年生,汉族,南安,中技二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编辑:董 娇)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中学生语文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如何提升海外华裔学生读写能力——以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青年班教学为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