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诗歌的悠悠情节

2015-01-21张正虎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读诗

张正虎

【摘要】诗歌,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于千百年来源远流长。诗歌教学,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鉴赏美、内化美、创造美的过程,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关键词】读诗;思诗;品诗;延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隔不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展现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诗歌,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于千百年来源远流长。诗歌教学,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鉴赏美、内化美、创造美的过程,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在诗歌的海洋中咀嚼其意,在文学的殿堂里陶冶性情,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

一、读诗

朗读在诗歌教学中十分重要,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一首好诗是情思声色谐美的整体,其节奏韵律能够传情感人,所以有人说:“诗是有声的画。”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要做到清晰流利。把握好诗句的情感节奏,情感表达才能恰如其分,自然流动。读诗歌要体会诗歌内涵。古诗因句精词粹、音韵和谐、意境优美而被大家所喜爱,它最适合朗读、吟诵。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先播放配乐的朗读录音,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的朗诵,配以优美的乐曲,既渲染了气氛,又使学生在优扬的旋律中体会到诗歌的丰富内涵。从读诗中,学生不仅体验到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体味到了中国诗人的豪放、飘逸和豁达,像李白、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他们就站得高,看得远,不拘泥于尘间是非,却也不把自己提出常人之外,他们也有常人的苦乐欲望,只是比常人看得开罢了,所以他们能够大处着眼,不计较名利得失,故能随遇而安,在别人所不屑为的地方而有所作为。诗人们这种伟大中的平

凡,平凡中的伟大,才是真正使他们不朽的最主要的原因,正如他们的诗,文字浅显易懂,悦耳动听,而高深的人生哲理却就蕴含在这人人能理解的浅易之中。

经典诗文诵读的宗旨是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诗

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的基础的最佳途径。因为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与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着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诗文,也是锤炼儿童的记忆力、开发其智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对经典诗文反复的强化诵读,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素材,厚积而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的积累就转化成伴随一个人终身的语文素养。

二、思诗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鉴赏诗句,领会意境。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理解诗句的意思上,还要有进一步的发掘,重点分析优美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如《山行》这首诗,先指导学生朗读、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然后让学生去描绘秋天的高山、弯曲的石阶小路、白色的浮 云、山顶的竹篱茅舍的形象;再指导朗读三、四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学生在画上画出一片红色的枫林,指导学生去创设诗的情景,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井然的古代山水画。之后,在学生吟诗作画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以画讲诗:秋天是肃杀的季节,面对叶枯花谢的残景,历代诗人多是吟诵着悲凉的诗句,但杜牧描绘的秋山霜林和“停车”观赏的情景无不充满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诗歌写得既清新又富有生气。通过以画讲诗,让学生透过诗中展现的图景,去捉摸诗人的感情脉搏,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涛。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经过吟诗作画,以画讲诗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就领会了这首诗的深远意境。

三、品诗

诗歌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既重视抒情又擅长抒情的表达形式。情感不仅是构成诗美的主要内在因素,而且是诗的存在价值的主要依据之一。诗歌中任何一种因素都强烈地弥漫和渗透着情感因素。可以这么说,情感是诗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诗。

品味诗词意境。在明白了字词的意义之后,即可串字连释,品味诗意。如家喻户晓的《七步诗》一样,作者曹植把心中的悲恨凝聚在了诗的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准确地表达了他不忍看到同胞兄弟之间本该相亲相依的场面却变成互相残杀的样子。又如骆宾王写的《咏鹅》,仅“浮”与“拨”这两字就写出了鹅在滑水时的悠闲轻快,把鹅的动作与神态描写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品诗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美,与作家、作品感情交流的过程。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鉴赏者只有投入相应的情感活动,才能体验、领悟、品味到。离开了情感的反应与活跃,诗歌赏析活动就无法形成。所以我们要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四、延诗

学生在充分理解诗义的基础上联系教师补充的和自己平时了解的有关材料,对诗人当时的动作、神情、内心、语言及所处的自然环境等细节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在再创作中其思维的空间拓宽了,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部分学生在作品内容和表达形式上还有所创新。当教师再让他们相互交流作品时,孩子们都被自己或他人的创作成果所陶醉,心中涌动起更强烈的创新欲望。

诗词的海洋浩瀚绚丽,是培养学生文学素质的活水源泉。鉴赏诗词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把对诗歌的鉴赏得到的感悟表达出来,焕发学生深究的积极性。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读诗
读诗偶得
读诗质疑
读诗随记
读诗笔记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读诗随记
读诗的窗口
说过再见的人回头读诗
八月见喜的人回过头来读诗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