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语教学“舞动”起来
2015-01-21王玉凤
王玉凤
【摘要】学生学习成语对其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进行成语教学,本文进行了简要地探讨。
【关键词】成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今年,央视一套于黄金时段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其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一些选手们在搭档只给出一个或几个提示词语之后,就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这个成语。看着选手们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听着他们不疾不徐地回答,欣赏着他们泰然自若的表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更好地积累成语、运用成语,而不再是单纯的“读读背背”呢 。
一、与动画结合,借助多媒体理解成语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在情境教学中把词和形象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获得确切的感性知识,这是学生智力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如苏教版第五册《练习二》中安排的八个成语:高堂广厦、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前两个成语是形容建筑物的,后四个是描写景物的,最后两个是形容感受的。这些成语的学习,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三年级孩子来讲,是大有难度的,作为老师既不能从概念上解释这些成语,也不能拿身边的事物作为参考给这些成语下定义。因此,只有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亲自观看画面,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在教学时,我首先播放滕王阁、黄鹤楼两幅图的画面,借助远图让学生先从外观感受其高大、恢宏,再借助细节图感受其内部的辉煌、壮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理解“高堂广厦、玉宇琼楼”的意思。对于“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理解,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教学“错落有致”时,我首先出示一幅有高有低排列有序的建筑物图片,再出示一幅排列着整齐有序的图书的书柜的图片;教学“曲径通幽”时,也是出示一组图片:通往荷花池的弯弯曲曲的小木桥、向远方蜿蜒的山间小径,对于这组成语的教学,我都是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感受,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教师重点强调“致”“幽”的意思,避开教师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成语的意思。“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理解,相对以上两组要简单多了,多播放一些山峰耸立、溪水争流的图片,引导孩子们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山峰一座比一座秀丽壮观,溪水们竞相奔流,唱着欢快的歌。欣赏着这一幅又一幅的画面,我们真是眼花缭乱,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美不胜收啊!”借助多媒体,不仅理解了本练习中较难的成语,还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最后一组成语,真是一举多得呀!
二、与故事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三中,安排了这样一组成语: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在学完《三顾茅庐》之际,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你们想深入了解诸葛亮吗?他真的有那么神机妙算吗?他从哪儿学到这么高深莫测的本领?……”待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我随即出示这8个成语,并告诉他们说:“这8个成语都是形容诸葛亮的特点的,每一个成语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你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诸葛亮,就要真正理解这些成语;要想真正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就要细致全面的阅读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三国演义》!”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我发现班级的孩子们只要有空闲,就会捧起《三国演义》,还有些特别活跃的孩子嚷嚷着快点举办一场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会,好让他们一展风采。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故事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这些成语,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他们的阅读空间。
三、与课文结合,妙用成语说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有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精神。针对课文的结尾部分,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教师作为记者”采访的环节:
“小鹰们,你们会飞了,想对妈妈说什么吗?猜一猜妈妈又会对你说什么呢?”问题刚抛出去,有的学生迫不及待举起了手,但回答的结果不尽人意,只停留在一个浅显的层面,有的学生欲言又止,想举手有些不敢;还有的学生皱着眉头苦苦思索,好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时,我适时出示课件:一只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的画面,旁边还配有四个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勇往直前。这幅画面犹如一味催化剂,催醒了孩子们沉睡的情感;犹如一泓清泉,滋润孩子们干枯的语言;犹如一缕春风,拂动了孩子们平静的心灵。待学生仔细观察、读熟成语之后,教师问:“小鹰们,你看到什么了?能借用图上的成语来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吗?”
学生们略一沉思,纷纷举起小手,把这些成语巧妙的融入自己的语言中,把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公之于世”,更把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这样的教学不仅借助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了成语的意思,更巧妙的是利用成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与成语结合,感受人物品质
读到《军神》,大家不约而同会想到刘伯承元帅。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为什么称他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什么说他是会说话的钢板?在教学此环节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刮骨疗毒”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作为补充材料我向大家作了介绍,关羽高大的形象立刻丰满起来,栩栩如生立在学生心中。在此基础上我又播放《青年刘伯承》“手术台上”的片断电影片,扣人心弦的艺术画面,再联想“古有关羽,今有刘伯承”两位大将的如此相似的手术,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突破了文章的难点,真真切切让我们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成语,我们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汉语言文学中的一株奇葩,让他在小学语文这块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孩子们心中一个个舞动的精灵吧 !
(编辑:陈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