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理念、改进教法,增强初中语文教学实效

2015-01-21郭慧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生活

郭慧

【摘要】针对“更新理念,改进教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语文教学应由重知识、重结果向重体验、重过程转变;二是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牵手”。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与体验;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门工具的技能,同时借助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语文教师要更新理念,改进教法,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切切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努力增强语文教学实效。

一、语文教学应由重知识、重结果向重体验、重过程转变

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语文教师怀揣急功近利的思想,只关注知识的传递,认认真真地照本宣科,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将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目的就是将其中的诸多知识灌输到学生脑袋中。课堂上学生品尝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课后又陷入“题海战”之中,苦不堪言。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思想与行为,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低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当是学生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发展,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星星点点、条条框框的知识。死记硬背并不是让一个人变得聪明的高招,而点燃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才是搞好语文学习的秘笈。语文课堂如果激发不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不了学生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这将是语文老师的遗憾与悲哀。而如果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情感,就会把阅读和写作当作生活的必需,就会从阅读中享受无穷的乐趣,从写作中感受到表达的意义。

应试教育思想统治下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知识点的掌握,追求的是分数的提高。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的认知过程全部被忽略。而新课改则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规律,注重让学生自己亲自去思考,亲自去发现,亲自去体验。所以,语文教学应由重知识、重结果向重体验、重过程转变。“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次数较多的一个热点词语。对于语文课程阅读教学来说,它是指学生直面语言文字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语文学习跨越了认知与理性范畴,步入了情感培养与人格塑造等领域,从而使语文学习不单纯是丰富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人格健全的过程。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体验性学习?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身体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学生要用眼睛观看,用耳朵倾听,用口头语言说话,用书面语言表达,而所有这些行为都离不开大脑的思考,即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梳理、总结、升华。其次,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语段的情感内涵、文本的主题思想进行富有个性化的解读。教师要启发学生勇于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畅谈阅读心得,实现思维的融合及思想、观点的碰撞。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材,预测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做好精心预设,期待精彩生成。

二、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语文教师要想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摒弃落后的教学思想,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努力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切实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使之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增进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学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儿童的心灵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师应当之无愧地演好这个点燃火种的角色。以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以自己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组织开展好语文学习活动。新课程思想、新课标理念,找到了语文教育的规律,大力提倡富有创造力的完整的人的教育。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更要锻铸学生一种精神,培养一种态度,坚定一种追求。

一堂好的语文课,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课堂本身,它给学生留下的不仅是某种语文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精神财富,它能够让学生深受启迪、受益匪浅。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亲密接触经典美文,穿行于字里行间,去品味语言之优美、思想之独到、哲理之深刻、构思之严谨,去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触摸作者高尚的灵魂,以此来陶冶学生心灵,给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如学习《最后一课》,要让学生体悟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学习《散步》,要让学生领略文本中流露出对孝道、对责任的热情讴歌;学习《紫藤萝瀑布》,要欣赏作者的语言,领悟人生哲理……总之,语文学习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要丰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拒绝假、恶、丑的健康情怀。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牵手”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目光不能狭隘地锁定在几本教材上,而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导、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勤于积累、观察生活、乐于表达。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牵手”。如:著名作家赵树理写作的时候就注意语言的口语化,善于向农民学习,喜欢使用来自于劳动人民口中的语言。学习语言不能脱离生活这个广阔的舞台。大凡优秀的文章,其语言都染上了生活的色彩。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母语,学生的语言大多是从生活中习得的,包括课文中的很多语言,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味道。如: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平淡而醇厚,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冯骥才《珍珠鸟》中的首句“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纯粹是生活中的口语,大白话,但却先声夺人,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比欣喜,奠定了全文的轻松基调,表情达意非常到位。所以,学生要学会积累生活中或准确、或巧妙地传情达意的用语,并适时交流,互相推荐和学习。这样,既能丰富语言,又能帮助理解和运用修辞语言。又如,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演讲时喜欢引用生活中的谚语,同时演讲又比较口语化,给人的感觉是有亲和力,生动、接地气,这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风格。总之,阅读课文就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语言的风格,欣赏修辞的妙用,感悟文章怎样用平实的语言来反映真实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
漫生活?阅快乐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