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在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意蕴及其实践

2015-01-21蔡晓鸥

关键词:通识生源民办

蔡晓鸥

(浙江树人大学 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15)

通识教育在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意蕴及其实践

蔡晓鸥

(浙江树人大学 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15)

基于民办本科院校的生源特点及其培养目标,分析通识教育对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并提出通过设置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落实各门通识课程在实现有效通识教育中的角色。同时,强调通识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以推进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民办高等教育;民办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

通识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促使人的主体性与客体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也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黄海:《当前我国通识教育的困境与突破》,《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第4期,第34页。本文基于民办本科院校的生源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研究通识教育对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以及以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为核心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通识教育实践。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通识教育是“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译为“普通教育”“通才教育”或“一般教育”等。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其教育理念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中始终未达成共识。直到哈佛大学《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这一著名报告的出现,才给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阐释。该报告提出,通识教育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并明确其目标为:一要教育学生为承担公民职责做好准备;二要让学生能够从道德伦理维度理解自己的言行;三要教育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和建设性地回应变革;四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既是传统艺术、观念和价值的产物,也是其参与者。*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2007-02-07,http://www.fas.harvard.edu/~secfas/General_Education_Final_Report.pdf。

可以看出,通识教育不但是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它包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与学的方式、学业评估以及学生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旨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思维方式的训练、历史意识及科学素养的培育、人文关怀的养成等。它是建立人的主体性、整合性的教育,是使人成为一个“人”的教育过程,这种对“人”的教育涉及知识、价值和行为三个层面。*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探索:台湾经验与启示》,台湾地区通识教育学会,2002年。通过通识教育,加强文理渗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打开思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与判断。同时,有助于学生将在校所学的知识与毕业后的生活进行连接,了解世界的复杂性及个人在其中的角色,使学生在态度、情感及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要着眼于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落实于具体有效的教育实践。

二、通识教育对实现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

在高校生源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就业趋势愈发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大学本科教育出现了过度“专业化”等问题。通识教育被引入到中国,旨在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素质教育成效。为了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必须结合我国国情,从大学发展状况及目标定位出发,研究与自身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相一致的通识教育。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民办本科院校的通识教育,应立足于生源特点及学生的发展方向,汲取市场经验与社会需求,在高校系统内部和外部同步配套落实,确立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并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一)符合民办本科院校的生源特点

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新产物。随着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深入,民办高等教育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截至2015年5月,我国民办高校已有722所,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商情报网:《2015年中国民办高校最新盘点》,2015-05-23,http://www.askci.com/edu/2015/05/23/2259570iy4.shtml。这无疑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国家储备了一定的专业人才。同时,这一由“更多人”组成的民办高校生源相较于公办高校是独具特色的。

1.录取批次靠后,录取分数低。相比同层次的公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录取批次靠后,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因而他们的综合素质相对偏差,给教学和学生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民办本科院校有必要通过通识教育对学生进行“补习”,尤其要注意写作表达、知识广度以及探索思考等方面能力与素质的“补习”,因为这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后能力的拓展至关重要。就高考成绩而言,它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智力水平,更多的与学生在高中期间学习的努力程度与学习方法有关,而这正是民办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精心选择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2.家庭收入高,就业压力小。民办本科院校实行成本收费制,学费相对较高,所以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这些学生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不认真、责任感较弱。不过,相对优越的经济条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或是更好的创业条件及创业机会。如何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可通过让学生在更多的知识体验上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寻找兴趣点并加以培养,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责任感,而这些均需要通过通识教育加以解决。

3.活动参与度高,自我中心意识强。民办本科院校学生普遍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其中不乏艺术、体育等特长生,他们颇具主见,表现出较强的社交能力和协调能力,但心理素质相对较差。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大多具有自我中心意识强、自律意识差等个性特征。他们不愿意听别人指挥,服从性不强,自理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并在各种活动中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这是通识教育极力主张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针对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其生源特点,要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必要实施通识教育。首先,通识教育有助于弥补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知识短板,提高他们写作表达、探索思考等能力,为大学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通识教育,加强文理渗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知识融会贯通,并有意识地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具备“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最后,通过通识教育,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得以升华,独立思考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得以培养,人格得以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形成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加上产业升级、社会转型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影响,特色办学成为民办本科院校得以持续发展的一大法宝。办学特色是办学实力的一种体现,更是办学质量的另一种解读。民办本科院校只有找准定位,树立品牌意识,扬长避短,彰显办学特色,才能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民办本科院校的生源特点来看,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民办本科院校的普遍选择。但是,何为应用型人才,何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系列问题是每一个民办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楚的。周远清等认为:“所谓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人才、学术型人才而言的,是指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以培养这样的人才为使命的教育体系,就是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周远清:《迈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4页。在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中,知识更新、技术刷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各学科之间相互合作、渗透、分化和共鸣的程度也随之提高,对于未来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一定是全方位的。所以,本科学历及以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视野、相当的理论知识与创新应用能力,而且要有很好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从而彰显个人的人格与能力特质。尽管民办本科院校生源质量逊于公办本科院校,但也有其自身优势,通识教育就有利于发挥这些优势。此外,在大学专业日益趋同、专业技能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民办本科院校除了汲取市场经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升专业培养质量外,必须扎根于生源基础,通过通识教育培养有异于其他学校特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或“认真务实”,或“灵活创新”,或“坚忍勤勉”,并让这种特质在毕业生身上打下“烙印”,由此树立学校品牌,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

三、基于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实践

通识教育的目标可简要归纳为:培养交流能力,扩展知识面,形成文化道德意识和独立判断力。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民办本科院校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围绕生源特点、培养目标以及力求实现的办学特色等形成完备的通识教育体系,积极发挥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一)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关键

为实现通识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定目标,设置科学的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最为关键的载体。根据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际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通识课程的设置需要有一定的广度、适当的深度并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逐步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所以,这一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有制度保障。比如,学校可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及实施机构,由学校高层管理者直接参与领导,成员可由教务处、担任通识课程的教师、其他专业的教师代表和部分学生代表组成。组织具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负责课程设置、内容编排并加以深入研究,研究成果经由通识教育管理及实施机构充分讨论后加以落实。一般而言,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涉及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以及课程评价指标的确定等环节,更要对各门通识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各个课程在系统规划中的作用,建立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制作课程地图,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从而打破学科壁垒,使学生得到系统的心智训练。

(二)落实通识课程的角色与定位

通识课程的具体内容区别于专业教育,它力求使学生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得到相对均衡的学习,从而统领学生在本科教育的所有方面,包括学术基础、社会适应性、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开设哪方面的课程,学生就能直接获取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为真正落实各门课程,首先要努力增强通识教育的师资力量,根据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德瑞克·博克所呼吁的,要不遗余力地增强通识课程的师资力量。他认为:“如果有大批才华横溢的教师加入,那么自然科学课程、历史课程或文学课程将成为学生大学生涯中最难忘的课程之一。”*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其次,以课程目的为主线,注重培养过程,开展培养过程分析,并设置以课程角色为导向的针对性考核机制。从各门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制定通识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倾向于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广泛兴趣和高尚人格形成的评价。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是通识教育的终极目标。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科学评价各门课程在实施通识教育过程中的效果,以期在教学方法上不断精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只有真正落实了各门通识课程在整个通识教育系统中的角色与地位,才能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

(三)通识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

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本专业之外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应具有相对宽泛的专业教育。特别是对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言,狭窄的专业教育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要求,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养成更是需要适度的跨界教育。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后,开展相应的专业拓展课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不能人为地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比如通识教育在大学前两年结束,后两年安排专业课程。通识教育既要自成体系,又要与专业教育相互补充。没有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没有专业教育的通识教育则是空洞无物的,因此通识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

(责任编辑 毛红霞)

The Im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alent Cultiv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ies

CAI Xiaoou

(BasicCoursesDepartment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According to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bjective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ies, the implication and importance of general education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are studied. It proposes the setting up of scientific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o implement the role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realizing their effectiveness. At the same time, it emphasizes that the general education practice should be implemented throughout the university year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ies.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non-governmental regular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applied talents;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2015-06-21

蔡晓鸥,女,浙江瑞安人,教授。

10.3969/j.issn.1671-2714.2015.06.004

猜你喜欢

通识生源民办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