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

2015-01-21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北京100089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危险因素

戴 鹏,郭 慧(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北京 100089)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

戴 鹏,郭 慧
(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北京 100089)

【摘要】目的 分析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重心血管病危险性因素,探讨其综合防治措施。结果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性因素相对较多,如:超重、肥胖、高血压、吸烟等,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结论 将生活、药物治疗等应用于多重心血管病防治过程中,可减少疾病病发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治;防治建议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病发率持续增长,逐渐发展成为临床常见病。因此,必须加强此类疾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以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对此,本文将从多种心血管病危险性因素出发,简要阐述综合防治措施。

1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

资料显示,目前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因素相对较多,达300多种,分为:潜在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因素为超重、肥胖、高血压、吸烟、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2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

2.1 改善生活方式

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诱发各种疾病病发,因此,必须改善自身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血压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同时,通过药物的配合使用,减少疾病不良反应。所以,心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方式为生活方式的改善,具体包括。

戒烟酒:吸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病发的主要原因。资料显示:吸烟人群心血管疾病病发率高,尤以二手烟最为常见。吸烟过程中所释放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均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因素,危害生命健康[2]。因此,必须尽最大限度的戒烟,以免加重机体损伤;目前,临床针对饮酒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但已确定饮酒过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病发率。所以,应尽量限制自身饮酒量。

饮食干预:心血管疾病饮食干预旨在改善患者肥胖、高血压等危险性因素。具体措施为:①降低食物总热量。日常饮食过程中需减少高热量、高脂肪等食物摄入量,如:肥肉、油炸食品等;减少食用油,可将摄入总量控制在20 g/d以内;尽最大限度的控制谷类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每餐八分饱即可;②限制每日盐量。需将摄入盐量控制在6 g/d以下,或者更少;③补充钙质。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如奶类、豆类等食物;适量补充纤维、钾等含量,可通过水果等食物来满足该需求;④控制胆固醇摄入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限制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胆固醇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更是应该严格限制,蛋黄摄入量需控制在每周4个以下,瘦肉摄入量需控制在70 g/d,禁止食用动物内脏;⑤控制脂肪酸比例[3]。可通过自我调配的方法来配制脂肪酸,选择脂肪酸含量少的食物油作为食物烹饪主油,减少动物内脏、人造油的使用;增加鱼类摄入量,可适量补充硬果等食物。

2.2 运动指导

资料显示,适当运动不但能增强自身体质,还可放松心情,缓解不良情绪;另外,运动还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现状、降低血糖指标、减少体重等,从根本上实现保护心血管目的。因此,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运动项目,以便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具体包括:①遵循循序渐渐的原则。循序渐进是所有运动项目中需遵循的原则,即运动强度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强度由低到强,时间由短到长,运动次数由少到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体质;②有氧运动。众多运动项目中,有氧运动是最为有效的运动方法,较为典型的运动为游泳、慢跑、骑车等,该有氧运动需遵循该原则[4]:首先,运动前期需热身5~10 min;其次,有氧运动时间需在20~30 min内;最后,运动结束后放松5~10 min,逐渐减少运动强度,直到恢复至正常状态为止。且有氧运动后需立即更换干净衣物,避免着凉;③若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前期出现头昏、胸闷等临床症状,需立即停止该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2.3 缓解自身情绪

心血管疾病发作原因和患者自身情绪密切相关,因此,需借助针对性措施缓解自身情绪。资料显示:心理过于激动是诱发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若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中,很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危害生命健康。所以,必须缓解自身情绪,可借助这些措施实现该目标[5]:①正确对待自身问题,耐心听取别人意见;②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主动寻求别人帮助;③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缓解情绪方法,如旅游、听音乐等;④学会主动倾述自身想法,心理咨询是最为有效的降压方法;⑤认真处理自身和家庭、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做到善待自己和他人。

2.4 药物治疗

国内外研究表明,减少心血管疾病病发率的最主要措施为降低患者血压,因此,必须加强高血压疾病知识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血压控制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患者预防高血压疾病依从性,提高患者防范性。只有这样才能间接提高患者自觉服药率;借助药物控制患者血压,确保血压在合理范围内,正常血压值为140/90 mmHg,若患者身体承受能力相对较强,可继续降低其血压指标,直到恢复正常。

3 结 语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然由于多重危险性因素的存在,间接提高患者死亡率。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笔者认为:根据患者日常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饮食、运动方案,可在提高患者身体机能的同时,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同时,借助临床常用药物降低患者血压、血脂等指标,可从根本上实现心血管疾病控制目标。

综上所述,将生活、药物治疗等应用于多重心血管病防止过程中,可减少疾病发生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绍鹏.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26(03):147-149.

[2]陈 卉.生活方式干预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1,20(10):1892-1894.

[3]赖建辉.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心血管病的防治现状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18(35):95.

[4]伍珍贵,谭新连,许卫华.健康教育对门诊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22(05): 903-904.

[5]胡 珍,王亚红,陈 旸,等.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高危人群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医证候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2(06):1327-1329.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4.193.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54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危险因素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产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关于心血管疾病临床西医治疗的效果探究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长期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