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行为引导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15-01-20张顺杰
张顺杰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更加趋向于综合性、专业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制约了其个性发展,表现出较大弊端。因此,在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中,采取新型教学法势在必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经验的积累,综合能力的提升,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行为引导正是旨在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理念与新模式。本文就对行为引导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予以探讨。
关键词:行为引导 经济管理 人才培养 重要性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也不断发生变化,随之教育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经济管理型人才来说,需要其具备的几种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还有社会及方法能力等等,这就要求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其专业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着重实践能力的提升,而行为引导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完全适应这种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传统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式的弊端
就经济管理专业来说,具有知识理论性强的特点,且所传授知识必须要符合国家相关经济法规及制度,需要记忆的内容颇多,如若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感到课程的枯燥乏味,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只是固定的跟着教师,忽视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只是作为学习机器的存在,无法养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分析、判别能力,不能提升实践技能。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阻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根本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填鸭”教学
教师将已经设定好的教学大纲中内容传授给学生,形成在教学课堂中的填鸭式教学,这种传统、古板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不能认识到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固定的接受既定知识脉络,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
(二)过度依赖教材
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大都是依赖于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以及一本教科书,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方法单一,只是将书本中固定的理论知识传授出来,注重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忽视了与实际经验的有效结合,以致于出现严重的理论与实践不符的问题;再加上有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坚实的基础知识,其逻辑思维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受到了一定限制,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也仅仅是对经济理论性的知识死记硬背,而没有参与到全过程的思考、探索中去,并没有实现对学生实践操作、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的培养缺乏互动性,难以达到有效的培养效果。
二、行为引导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契机
行为引导教学模式又可以将其称之为实践引导,是一种当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能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进去,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发自己的大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行为引导教学方法也是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精华提取,注重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诸多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的使用心、手、脑进行学习。
以当前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相契合,行为引导也是主张实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借助各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操作性极强,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主要可以表现为:传统的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行为引导主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举,使学生获得更为直接的经验;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较弱,结果只是表现为让学生学习,而行为引导则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表现为学生主动要学等等。根据实际教学,行为引导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融合,具体表现在:
(一)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在经济管理专业课的教学中,从注重“教”转移到“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的个性发挥,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探索性得到增强。
(二)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经济专业本就是专业性、实践性以及操作性特别强的课程,行为引导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将学生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发现、探讨、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理论,使用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性,提高学生处理经济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着有的学生文化基础以及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虽然其具有创造性思维,但是也得到不到重视,行为引导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注重对学生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对学生不断的鼓励,使其有施展个性才能的机会,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并进一步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三、行为引导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行为引导的教学理念重在对学生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培养上,旨在倡导对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仅注重对理论性知识的阐述,而是应该将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获取知识,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同时,行为引导的应用对教师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教学经验之外,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能力,可以在课堂中灵活应用、驾驭行为引导方法。
在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中,它认为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专业技能能力、对工作方法的选择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都包含其中。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将行为引导方法无论是应用到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还是其它学科人才的培养中,都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
行为引导方法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强调学生是处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行为引导方法应用到对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教学活动中来具有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将行为引导方法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时,教师则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存在,转变其原来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全面灌输,而是实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存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旨在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根据社会要求灵活改变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大量应用其中,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引导教学,针对学生实际,应用相应、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行为引导方法旨在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通过转变学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配置,鼓励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的深入掌握,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严格要求的大背景下,将行为引导方法应用到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中来,可以实现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符合社会对新型人才提出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乔瑞中,王宁,李维刚等.基于行为引导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商贸,2014(11):191-193
[2]陈小兰.传统财会教学模式的突破——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运用[N].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3):145-147
[3]许红,喻跃梅.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5):42-43
[4]孙虹,任凤慧.面向行为引导的高层次人才创业环境构建——突破我国高层次人才创业瓶颈期的政策设计[J].现代经济探讨,2010(12):227
[5]邢立辉,魏洪娟,张敏等.行为引导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2(10):1578-15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