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5-01-20仲四清等
仲四清等
[摘要]目的评价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效果,探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推广模式。方法按照经济、文化、卫生等基本情况从海安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6个镇,每个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5个行政村,并按照诊断标准开展高血压病人筛查。按照病人入选标准,规范化管理组共入选2000名高血压病人,对照组入选1000名;规范化管理组按照方案要求开展2年的分层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当地常规处理。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和评价管理效果。结果2年后除失访和退出研究的患者,规范管理组完成管理1945人(失访率2.75%),对照组967人(失访率3.30%)。规范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率、非药物治疗率及两者均有的比率显著提高(由管理前的20.02%、5.01%和3.65%分别提高到管理后的85.04%、68.59%和60.23%),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提高。规范化管理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管理前的4.10%提高到管理后的61.03%,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病人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13%提高到31.02%,控制率虽有显著提高,但仅为规范化管理组的50%左右。规范化管理组的高血压病人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率管理前后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管理组与对照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适宜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的危险因素上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6_0474_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n hypertension, and to explore the promotion model for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Methods 6 town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by the method of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status, culture and health level and so on from Hai'an County. 4_5 villages were chosen by the method of random digital from each town, and the hypertensive were screened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2000 hypertensive were enrolled i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group, and 1000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control group.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group was layered managed and took health education for 2 years.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in the locality. SPSS18.0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Results After 2 years, 1945 subjec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completed the criteria management (the lost rate was 2.75%); meanwhile, 967 ones in control group completed the task (the lost rate was 3.30%) except those who lost and quit. The rates of medication treatment, non_medication treatment and of both them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20.02%, 5.01%, 3.65% to 85.04%, 68.59% and 60.23%), whic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4.10% to 61.03% after 2_year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group; it was also increased from 4.13% to 31.02%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only half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of standard management. The biochemical criterion of blood_fat, blood glucose, and rates of formation of healthy lifestyl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group after 2 years' management; however, that was nearly no chang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The effects of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n hypertension were significant, especially on the improvement of reducing risk factors.endprint
[Key words] Hypertens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Effect evaluation; Application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到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3.5%,比2002年上升了14.7个百分点,按现有人口估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3亿[1~4]。然而,2002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很低,分别为30.2%,24.7%和6.1%,到2010年知晓率和控制率也只有35.7%和17.2%[1,2]。可见我国高血压“三率”仍处于很低的水平。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技术是由卫生部牵头,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具体负责向全国推广的适宜技术,自开展以来高血压“三率”有明显的提高[5]。2010年我们在海安县选择了3000名高血压病人(其中观察组2000人,对照组1000人),并进行了2年的随访,目的是对该适宜技术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并初步形成推广模式。两组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地伦理委员会审核。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海安县所辖14个镇中按照经济条件、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等基本情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6个镇作为研究点,其中4个镇作为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的实施点,另外2个镇为对照点。2010年4~5月观察组乡镇共筛查出高血压病人2215人,对照组共筛查1123人,最终观察组共入选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人2000人,对照组共入选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人1000人。2010年6月~2012年5月随访2年后除失访和退出研究的患者,两组共有2912名患者,其中男性1209人(41.51%),女性1703人(58.49%);观察组1945人,对照组967人。
1.2方法:(1)以镇为单位,每个镇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5个行政村,开展18周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筛查,每个镇筛查出的高血压病人至少550人以上,高血压病人数量不够的镇按照随机方法增加1~2筛查村,直到满足病人样本量要求。4个作为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点的镇最少筛查2200名高血压病人,2个对照点镇至少筛查出1100名高血压患者。成人高血压患者的入选标准见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工作手册》和“海安县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6]。(2)项目开始前,对项目点的人口学资料、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卫生资源和教育水平等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调查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疾病史、用药情况、家族史、个人生活方式等)并进行体检。体检指标有: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和血肌酐。体格检查项目有:身高、体重、腰围等。同时开展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有效控制率和高血压病人生存质量等指标的调查。诊断标准、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调查方法见《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2]。(3)观察组高血压病人按照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工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并按照要求对责任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开展工作[6]。对照组按照当地要求执行常规管理,不进行特殊的规范化管理,医生也不参加本项目的培训。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双人双机双次录入Epidate3.3软件,数据校对和清理后用SPSS18.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达,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本研究的基线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率仅为4.10%和4.13%,与淮安市的基线高血压控制率基本一致,低于全国2002年的调查结果,也显著低于2010年江苏慢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结果[2,3,7]。可见海安县的高血压控制情况并不理想。王增武等[5]报道,高血压规范化管理1年后,血压控制率上升到74.7%;潘恩春等[7]报道,淮安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对象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分别由管理前的83.53%、66.20%、3.93%和4.42%上升到管理后的100%、99.40%、38.73%和41.81%;重庆市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前的高血压控制率为26.8%,1年管理后的控制率为32.1%[8]。虽然各地报道的管理效果不尽相同,但管理后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有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2年的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率提高到61.03%,与王增武和潘恩春的报道基本一致[5,8],远远大于淮安市和重庆市报道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7,8],且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地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对照组2年后随访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也有显著提高,达到31.02%,与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目前在农村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出现明显的成效,虽然与观察组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现有的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的报道中,有关生活方式改变报道并不多见。王琼瑛等报道,高血压患者通过2年的管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管理前后的吸烟、腹型肥胖和血脂异常情况均没有差别,没有体现出管理效果[10]。从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的非药物治疗情况看,虽然患者经1年规范管理后,吸烟率、饮酒率、高盐饮食等由原来的21.05%、26.13%、49.27%下降至14.88%、15.97%和26.23%,但只有59.5%的吸烟者被要求戒烟,55.5%的饮酒者被要求限酒,52.3%的超重肥胖者被要求限制体重,47.3%的每周体育锻炼不足3次的患者被要求规律运动,仍有相当比例的具有行为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未接受针对性的非药物治疗措施[5,9],且非药物管理效果显著低于本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两年规范化的管理,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有关行为有了显著地改善,与基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改善。作为生活行为相关疾病,非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治疗。非药物治疗除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外,还可全面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减少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11,12]。然而对规范化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认识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很快被基层医生和患者接受和掌握[9]。从本研究的结果可见,通过2年的干预,无论是场所的干预效果,还是规范管理的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后对比及与对照组比较,效果均非常显著。另外,本研究还对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善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使得项目的效果评估更加全面。从管理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善率均有显著提高,为本研究结果和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endprint
参考文献
[1]孔灵芝,胡盛寿,编著.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13-21.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56-62.
[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3-92.
[4]王陇德主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7.
[5]王增武,王馨,张林峰,等.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4.
[6]冯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52-355.
[7]潘恩春,胡伟,向全永,等.淮安市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299-300.
[8]梁小华,张萍,沈功成,等.重庆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2):91-94.
[9]王增武,张林峰,王馨,等.社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执行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0,9(7):461-465.
[10]王琼瑛,韩垮垮,赵亚利,等.信息化支撑下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407-410.
[11]Tejada T, Fornoni A, Lenz O, et aL. Nonpharmacologie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 does it really work?[J]. Curt Cardiol Rep,2006,8(6):418-424.
[12]Maruthar NM, Wang NY, Appel LJ.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reduc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results from the PREMIER Trial[J]. Circulation,2009,119(15):2026-2031.
(收稿日期:2014_9_16)endprint
参考文献
[1]孔灵芝,胡盛寿,编著.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13-21.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56-62.
[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3-92.
[4]王陇德主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7.
[5]王增武,王馨,张林峰,等.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4.
[6]冯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52-355.
[7]潘恩春,胡伟,向全永,等.淮安市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299-300.
[8]梁小华,张萍,沈功成,等.重庆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2):91-94.
[9]王增武,张林峰,王馨,等.社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执行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0,9(7):461-465.
[10]王琼瑛,韩垮垮,赵亚利,等.信息化支撑下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407-410.
[11]Tejada T, Fornoni A, Lenz O, et aL. Nonpharmacologie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 does it really work?[J]. Curt Cardiol Rep,2006,8(6):418-424.
[12]Maruthar NM, Wang NY, Appel LJ.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reduc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results from the PREMIER Trial[J]. Circulation,2009,119(15):2026-2031.
(收稿日期:2014_9_16)endprint
参考文献
[1]孔灵芝,胡盛寿,编著.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13-21.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56-62.
[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3-92.
[4]王陇德主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7.
[5]王增武,王馨,张林峰,等.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4.
[6]冯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52-355.
[7]潘恩春,胡伟,向全永,等.淮安市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299-300.
[8]梁小华,张萍,沈功成,等.重庆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2):91-94.
[9]王增武,张林峰,王馨,等.社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执行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0,9(7):461-465.
[10]王琼瑛,韩垮垮,赵亚利,等.信息化支撑下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407-410.
[11]Tejada T, Fornoni A, Lenz O, et aL. Nonpharmacologie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 does it really work?[J]. Curt Cardiol Rep,2006,8(6):418-424.
[12]Maruthar NM, Wang NY, Appel LJ.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reduc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results from the PREMIER Trial[J]. Circulation,2009,119(15):2026-2031.
(收稿日期:2014_9_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