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基于符号空间视角的景德镇瓷业生产景观

2015-01-19汪浩

艺术百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陶瓷艺术文化符号艺术设计

汪浩

摘 要:明清景德镇瓷业生产出现了三种模式:御窑厂、瓷器街和黄家洲。御窑厂是精品瓷的象征,也是权力的符号代表;瓷器街是民窑瓷器交易的场所,也是民间贸易文化的代表,是景德镇中间力量的代表;黄家洲经营次品瓷,是底层文化的符号。这些空间有明晰的界限和区别,是生产贸易空间,更是心理和象征空间,是社会冲突和利益分配的结果。

关键词:艺术设计;陶瓷艺术;文化符号;符号空间;御窑厂;瓷器街;黄家洲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景德镇是著名瓷业手工业城市,引领世界陶瓷发展近千年历史。自明朝时期,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生产皇帝使用的瓷器产品,其产品生产要求严格。御窑厂的设立奠定了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地位,民窑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沿昌江两岸形成了民窑生产与贸易的繁盛局面。同时在民窑烧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残次品,为了保证自身的信誉,这些产品不能通过普通的方式进行交易,于是出现了专门经营这些产品的区域——黄家洲。笔者认为这些区域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一个抽象的符号空间,是权力和势力范围的代表。但目前很少有学者从这个角度展开论述,本文运用符号学和现代空间理论对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分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加深对景德镇瓷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研究。

一、御窑厂符号空间的形成和构建

1.御窑厂物理空间的形成和分布御窑,明朝时期称为御器厂,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专门为皇家生产瓷器的机构。御窑厂位于景德镇珠山,是景德镇老城区的核心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拥有瓷器生产最优越的地位。首先,这个区域是景德镇老城区的开阔地,距离景德镇昌江水源适中,这样就能保证瓷业生产和运输需要的水源;其次,昌江多次发生水患。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景德镇发生大的水患有28次之多。但珠山是景德镇地理位置的最高处,这样基本能够免受水患的侵扰。占据最好的城市地理位置也就意味着御窑厂在空间上拥有优势地位。就御窑厂物理空间布局而言,同普通的瓷器烧造和贸易空间不同,御窑厂空间格局有着明显的官方控制特色。根据相关的考古发掘,明清御窑厂的大致范围是东至中华路,西到东司岭,北至彭家弄,南到珠山路,其总面积为13公顷左右。根据首都博物馆收藏的瓷器圆面青花御器厂图和《景德镇陶录》,我们可以明确得知御窑厂的分布特征。就建筑内部结构而言,其空间结构是传统中国官府中轴式建筑特色,各种生产景观沿两边分布,空间格局分布明确。御窑厂后面是景德镇最高处珠山,符合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镇山”模式。从建筑景观来看,御窑厂既是生产空间,也是政治空间。2.御窑厂象征空间的构建珠山是景德镇的镇山,是景德镇城市的龙脉所在。宋代程晖《珠山远眺》载,“崿立南中山特起,群龙却是献珠初”。御窑厂位于珠山,就显示出御窑厂在景德镇具有的独尊地位。在中国古代城市建造理念中,受儒家思想影响,“居中不偏”、“不偏不倚”是典型中国官府建筑特色,而一般的手工工厂建筑特色就没有这方面的限制,更多体现出生产的便利。但御窑厂建筑特色不同于一般的手工工厂,而是典型的中国官方中轴线的建筑特色,这一点从御窑厂的空间格局就能够表现出来。首先是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正门,然后是三间正堂,后面一间穿堂,然后是寝堂。在这些象征符号里面,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御窑厂内分布的神灵信仰空间。这些空间包括风火神庙、关帝庙和华光神庙等,尤其是风火神庙作为景德镇窑神信仰,是维系景德镇瓷业从业者的精神力量。清代时期,风火神童宾被督陶官唐英移到御窑厂内,这也就使得御窑厂不仅仅是世俗皇权的象征,也是精神的象征。这两者对景德镇普通瓷业从业人员极具影响力,统治者把各种神灵信仰复制到御窑厂内,真正在心灵上实现了御窑厂的空间设置,御窑厂不仅仅是一个生产部门,也是精神空间和权力空间的象征。索雅在《第三空间》一书中指出,第三空间是真实的第一空间与想象的第二空间综合以后的既真实又想象的他者空间。御窑厂就是这种空间的体现和反映,从明到清,历时五百多年,虽然御窑厂不断的在建构之中,但无论是外部空间还是内部空间设置,都具有特别的空间意义。

二、瓷器街符号空间的形成和构建

1.瓷器街和景德镇瓷业贸易景德镇瓷业生产包括官窑和民窑生产。景德镇民窑生产以瓷器街为核心,包括外地瓷商在景德镇的会馆、窑弄等共同构成了这个空间特征。“瓷器街颇宽广,约长二三百武,距黄家洲地半里余。街两旁皆瓷店张列,无器不有,悉零收贩户整治摆售,亦有精粗上中下之分。”同官窑生产相比,以瓷器街为代表的民窑生产空间布局很广,从观音阁开始到太白园是景德镇陶瓷生产的民窑空间,这一空间以水系为核心,包括船只、瓷窑、会馆、商铺和各种相关的生产贸易机构。在这些组成因素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各地在景德镇设立的会馆。瓷业工人也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形成了五府十八帮,各地瓷商也成立了商会组织,窑业生产部门组建了三窑九会和陶成社等。这些会馆和瓷器街一起沿景德镇中山路和中华路分布,形成了著名的“陶阳十三里”的景观特色。2.瓷器街运营模式和象征空间的构建在景德镇瓷器生产和贸易系统中,民窑生产体系是核心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的贸易模式中,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他们形成了严格的市场运营的体系和风格。例如瓷器运输,在传统的体系下,景德镇瓷器运输基本上全部依靠人力,这样专门运输的瓷业人员就组建了自己的行业组织。在瓷器运输中不能停下来休息,更不能回到亲友家里面,如果发现偷瓷器的情况,就会受到开除行业,永远不能被选用的处罚。此外,在挑运瓷器过程中,如果挑瓷器的工人和路人相撞,不管是谁的过错,路人都要向挑工赔偿损失,这也就形成了自身的空间独尊的地位和特色。以瓷器街为核心的空间布局是景德镇瓷业生产象征的表现,也是景德镇民窑生产的代表。在这一空间体系里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运作模式和方法,这也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黄家洲符号空间的形成和构建同瓷器街一样,黄家洲也是景德镇陶瓷贸易的场所,是景德镇昌江河岸的洲滩。黄家洲是专门销售有瑕疵或者是下等瓷器的地方,因为有大量的提篮的小本买卖商人而得名。黄家洲位于何家窳西侧,市埠渡码头以东,长约200米,宽约2米。最初这个区域是一片竹林。明朝初年,大量都昌人来到景德镇寻找工作机会,由于资金的局限,许多人开始在这片区域搭起竹棚,手提竹篮,到处收购各种瑕疵瓷器,然后进行修改配套后,以较低的价格销售给停靠河岸的船只或者周边的民众,由于生意兴隆,越来越多的都昌人汇聚到这里,进行瓷业生产。黄家洲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概念,也是景德镇低等瓷的代名词。景德镇瓷器等级共分为五个等级,即青货、正色、次色、脚货和炭山。其中下脚瓷是黄家洲的专门经营的瓷器,其他人不得染指。但其他人经营瓷器,黄家洲洲民也不能阻扰。这个方面的界限一直被各方严格遵守。随着洲店的扩大和生意兴隆,部分依靠努力富裕起来的洲民开始改变搭竹棚提篮到处买卖的风格,取而代之的是搭建木板房,他们也开始购买上了等级的瓷器,而不再从事破烂瓷器加工买卖,这些店多集中在十八渡、中渡口和里市渡等地,虽然慢慢脱离黄家洲范围,但由于是洲民出身,他们在身份认同上面仍然是黄家洲的洲民。但他们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洲民,为了区别,他们经营买卖区域在黄家洲上面,因此被称为“上洲店”,而黄家洲一代的则称“下洲店”。为了加强内部团结,黄家洲的洲民成立了自己的行会组织,洲店帮,也被称为“破碗公司”,地址在十字弄水龙庙,行帮明确规定,每六年收徒一次,收徒人员必须是都昌人,其他地域的人不得在黄家洲从事瓷器买卖。在空间象征方面,这一区域在某种程度上是双重的心理认同:地域认同和身份认同。

四、符号空间下的瓷业生产格局

在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构筑过程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空间符号体系:御窑空间是特权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精品文化的代表;以瓷器街为代表的民窑空间是利益争斗的体现,黄家洲是景德镇次品专卖的代表,也是景德镇瓷窑生产空间和权力分配的结果。在这些空间权力分配调适中,不同空间主体也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明代末年,由于官窑生产陷入了停顿,大量工匠离开御窑厂,取得了相对自由的身份,且在民窑生产区域进行生产,扩大了民窑和官窑的信息交流。到了清代时期,大量御窑产品在民窑中烧造,大大提升了民窑产品的质量,乾隆时期,又允许部分次品在市场上销售,这些都提升了景德镇民窑的地位。官窑产品在民窑的市场销售,满足了民众对权力的追求渴望。黄家洲相对比而言是民窑次品处理销售的场所,但这个区域的民众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慢慢跻身民窑空间中,形成空间权力重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景德镇瓷业空间是阶梯型的空间设置。从御窑厂空间模式到黄家洲空间设置我们可以确知这一权力空间模式。御窑厂位于景德镇最佳地理位置,拥有进行瓷业生产各种优越的条件,包括工匠、瓷土和瓷窑等要素。而黄家洲仅仅是次品瓷器的销售场所,紧靠景德镇昌江,成为每次水患的直接受害者,但洲民仍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实现自身的利益,并努力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合理的空间布局保证了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千年辉煌。(责任编辑:贾明哲)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瓷艺术文化符号艺术设计
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意义研究
浅析景德镇陶瓷粉彩雪景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学视野下象形武术的“动态”文化符号
涂鸦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巴蜀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餐饮空间设计研究
浅析动漫艺术创作与陶瓷艺术的融合
书封与现代艺术
中原陶瓷艺术创新机遇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