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园林视角下环境行为学教学研究

2015-01-19冯冠青耿美云

关键词:风景园林环境专业

冯冠青 耿美云 王 崑

(东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论文介绍了在风景园林专业的学习中进行环境行为学教育的必要性,并且阐述了环境行为学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手段。

1 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与开设环境行为学课程的必要性

环境行为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这里环境既包含社会环境,也包含物质环境。但更多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物质环境,如空间、噪声、温度、色彩等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进而对人的行为产生的一种影响。这一学科在20 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此后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应用。起初开设于各大建筑院校。近年来,在风景园林专业也逐渐得到重视。

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包含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工程类学科知识,也包括了地理学、地质学、土壤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类知识,园艺、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和艺术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综合应用也包含在内。在实际应用上,植物种植设计、小尺度的花园、景观设计到大尺度的城市绿地、公园旅游区规划设计都在风景园林专业的范畴之内。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实践中,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环境行为学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的关系。物质环境必然会影响人的心理进而影响行为。而设计物质环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所用。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做出适当的应对。在风景园林设计从小到大的范畴中,无论是植物的栽植,色彩的搭配,还是对于外部空间的设计利用,都和环境行为学领域息息相关。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在于注重室外空间氛围的营造,相对于我们所熟知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而言,尺度更大,自由度更高。园林设计中的自由曲线赋予了设计师更大的灵活性和可发挥度。正如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现代园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讲究园林层峦叠嶂的意境,使其更偏向于美学和艺术的结合。正是这一点使得缺乏设计经验的学生容易走向纯形式化的误区中去。对于富有经验的设计师而言,设计并非空中楼阁。但对于刚刚接触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过程容易纸上谈兵,只注重形式美学而忽视设计的本质——为人所用这一原则。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接到设计任务之后,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使用各种造型手法将平面图画得美观,而并非从场地、使用者、环境因素等客观条件进行理性分析。造成设计没有主题、没有内涵、界定模糊等种种缺陷。环境行为学课程的教授虽非解决问题的万灵药,但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打下将设计立足于脚踏实地、着眼于人文关怀、完善于细微之处的良好设计基础。

2 教学研究

本门课程开设于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设时间为大二上学期,学生还处在对专业接触不多,对设计一知半解的状态。如何将偏向理论的环境行为学课程讲授得生动实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课程开设时要考虑的重点。因此在环境行为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1 教学目标

徐磊青和杨公侠老师在《环境与行为研究和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中指出,环境行为学教育有三个目标,最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系统地介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申明环境设计对人的行为乃至于生活状态造成的影响和改变,以此唤起学生作为未来的设计师肩负的社会责任感。论文中指出,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但还是远远不够。

其次,是为学生提供如何把环境与行为的研究成果结合到建筑设计中具体的手段和方法。环境行为学具有逻辑性强、基础理论多、实验方法详细的特点。概括地说,环境行为学是一门从基础数据做起,以强大详实周密的实验数据来指导设计的特点的学科。环境行为学以人的感受为重点,以人的行为为依据,以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研究中所得到的基础数据为设计提供基本支持。但是它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前期数据得来不易,而通过问卷等形式得出的基础数据,有时并不能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个确凿肯定的答案。因此,理论研究与实际设计就显得有些脱节。这一特点容易使环境行为学的研究走向理论—理论的境地。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容易在前期学习了大量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之后,由于结论的不肯定、不能直接指导设计这一特点,产生对于学习目的的迷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此作出妥善处理,尽量使理论知识的传授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指导设计实践并且可以指导设计实践。

第三个目标是训练学生掌握行为研究的基本手段。

这三个目标,可作为规定教学内容重点的依据之一。

针对这三个教学目标,在课程的初期作者提出了三个问题:环境行为学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以此作为对课程的引入。这三个问题是对环境行为学课程的一个高度的概括,在这三个问题的指导之下,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内容和目的得到一个大致的了解。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让他们对自己要接触的知识有所把握,得到对于学习的控制感。并且更重要的是,在正式进入课程之前,让学生对他们即将接触到的这门新课程有大方向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也是对学生平等和尊重的表现。作者认为,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时时牢记这一点原则:教与学本就是平等的过程。最早的学校始于一棵大树下,一人论道,几人倾听。讲的人没有觉得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学生。时至当代,社会提倡平等,再无尊卑思想。教育更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的。教师不以身份压制学生,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平台。

学生处于大学生涯的第三个学期,在此之前,大一课程多为学校基础课,因此没有形成对本专业的成型的观念体系。这个时候对学生的教育既存在困难,又是进行环境行为学教学的好时机。困难在于,学生还未对专业培养出兴趣,甚至不知道将来的专业方向和就业走向。对未来的目标尚不明确。因此依靠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动力或者对未来的危机感而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不是可靠的方法。而定义这个时间段为学习的好时机,原因在于,学生的设计观并未完全形成,如同一张白纸,在此时给学生灌输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使学生懂得设计不是美学上的游戏,而是切实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从接触设计之初就培养严谨踏实的设计态度,为时不晚。

2.2 教学重点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环境行为学的教学应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前提下,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重点教学方向体现在以下几点:

2.2.1 空间体验

建筑设计的本质是设计空间。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师来说,对空间的设计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专业素养。何种尺度、比例的空间会引起使用者什么样的心理感受,是设计师必须了然于心的。对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的研究是环境行为学重点探索的部分,也是对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研究的基础。通过学习环境行为学有关空间设计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空间设置大小的原则和依据。使落笔处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同时,环境行为学中对室外私密、半私密、公共空间的研究,也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在进行广场、街道、公园等室外空间设计时,必须对此进行妥善考虑和处理。只有区分空间的性质和层级,才能设计出合理、舒适、以人为本的空间形态。因此在环境行为学课程中,此部分作为重点授课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尺度感和学生对于空间性质的感知。

2.2.2 图示语言

对于设计师来说,图示语言是进行方案表达、设计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识图和表达是教学的重点。环境行为学中提出了格式塔原理的应用,包含格式塔的含义、基本观点、格式塔的组织原则等内容。格式塔中译为“完型”或等同于“有组织整体”,指出了人们认识图形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并且提出了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包括图形与背景关系、图底关系等理论。阐述了人们对于图形感知的倾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次接触到关于识别图像的原理,格式塔原理能培养学生从宏观分析问题、解读图纸的良好习惯。格式塔原理中涉及到的易成图形的原则,应作为授课中重点讲述的内容。在进行原理讲解之后,笔者通过实际的设计照片,来对这一原则进行诠释和强化,使学生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上,而是将实践与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2.2.3 实践性研究

如果授课中只有教师理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不会带来好的学习效果。只有结合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和认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才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环境行为学中,校园认知地图及评价地图这一部分内容作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部分,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笔者重点讲述了认知地图的形成过程,并且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己完成认知地图实例,凭借学生自身对校园的认知,绘制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此类实践性研究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2.2.4 重视前期研究方法

在认知地图中,作者重点讲述认知地图从收集资料到地图形成的过程,正是要学生不仅了解研究结论,更是要了解研究的方法,以便举一反三,能够在将来应用在设计前期的资料收集过程中。环境行为学对于活动的研究,多数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用来发现公共环境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以此做出应对和改进。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拟调查问卷,结合观察的方法,对东北农业大学校园中的公共环境做出合理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图1 为学生对校园内冰场做出的环境改造。利用调查问卷,得出冰场内休息空间不足、服务设施缺乏的结论。并且针对此情况做出了改进(图1)。

2.3 教学手段

2.3.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视频多媒体教学

互联网使信息快速传递、衰败。一个又一个新兴的理论冲击着我们固有的思维。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期待将所有新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检索信息的方法,引入获取知识的途径。以此打开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帮助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笔者在课堂上常常选取最新的专业相关的视频文件播放给学生观看,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网址,以供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科最新动向。

曾在进行人际距离和空间利用的教学中,给学生播放日本的住宅空间改造节目。学生的注意力出人意料地集中。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就是好的手段。在课后的书面反馈中,很多学生运用很大篇幅描述看过视频后的体验,并且提到,在这次课程中,真正意识到了作为设计师所担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对空间美学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设计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挂钩。毫无疑问,这次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笔者注意在此后的教学中,都适当穿插着适合教学内容的视频。照片比单纯的讲述更为形象,而影像比照片更立体。三分钟的视频,足以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并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上来。

2.3.2 课后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真正喜爱的学习方式

笔者对学生的听课情况做了详细调查,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反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对课程的意见。以此了解学生对于课程掌握的程度,并且反思自我。在调查中,经统计发现,60%的学生提出偏爱多媒体影音授课的方式,时常用短小的视频穿插在课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0%的学生提出,喜欢老师多对实际案例做讲解。根据学生的反馈,笔者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学生不喜欢单一的理论讲解,觉得枯燥而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因此笔者在能够完成理论讲解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了一些竞赛分析、大师作品解析等内容。为大二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启蒙的作用。而12%的学生提到,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提问同学,与同学互动。这也是笔者在调查之前所没有想到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也做了相应的改变调整。这些内容只有经过调查反馈才能得到,为课程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3 将课堂还给学生

主动学习的效果往往大于被动学习。课堂是教师的,但是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笔者将绘制校园评价地图的部分让学生动手完成,根据记忆绘制校园地图,根据印象深刻程度、审美标准来对校园内区域进行打分。并且每小组选出代表给大家讲解。学生不但熟悉了绘制过程,也锻炼了表达自己的技巧,活跃了课堂气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 结语

环境行为学在风景园林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环境行为学的授课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情况提取了课本重点进行讲解,并且重复了讲授——反馈——修正这一过程。同时在授课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以保证授课质量。最后的成果也可谓圆满。在结课作业中,作者布置题目为:寻找校园中不合理的地方,结合问卷,实地调研分析,并加以改造。从学生提交的期末作业能看出,虽画法稚嫩,但态度认真,观察细致,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想法和见解(图2)(图3)。

[1]徐磊青,杨公侠.环境与行为研究和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J].华中建筑,2000,18(4):134—136.

[2]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环境专业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环境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