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建构、现状与策略
——一所国家中职示范校案例调查与分析
2015-01-18梁琳,刘晓
梁 琳,刘 晓
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建构、现状与策略
——一所国家中职示范校案例调查与分析
梁 琳,刘 晓
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建构需依据学校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质、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质、技工教育的文化特质、技工院校的文化特质。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建构包含技校符号、技校语言、技校价值观、技校规范、技校产品五个要素。基于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建构依据和要素,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凝练学校文化特质为“匠心”文化。
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建构依据;建构要素
技工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近年来有关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深入,使得当前技工院校的发展和竞争已经不再是以教学质量、办学规模论高下,而是更多地涉及到诸如文化建设的深层次内容。促进现代技工教育文化建设,建构学校文化特质,塑造学校文化品牌,对推进现代技工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建构依据
(一)凸显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质
技工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十分密切,技工教育只有立足和依托区域经济,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和稳定地发展,才能培养出大批可就业、深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使学校有稳定的生源和较高的声誉,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纵观国际技工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技工教育的发展无不渗透着本地区浓厚的文化特质。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发展技工教育仅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出发是不够的,一个国家建立何种教育制度不仅受该国的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其特有的文化特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凸显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质
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其文化特质自然处于职业教育的文化生态中。“职业教育文化生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职业院校文化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2)构成职业院校文化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协调。正是这两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才使得职业院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技术文化可持续发展。精神文化处于职业院校文化最内层,物质文化处于最外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中间层,技术文化贯穿并辐射其他各部分。”[1]职业院校文化结构“雷达图”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院校文化结构“雷达图”
精神文化是职业院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处于职业院校文化生态的核心层,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影响着学校其他文化的形成,是职业院校师生奋斗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源泉。
物质文化是职业院校文化表层的体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它主要包括院校环境、院校设施、院校标识等内容。
制度文化是职业院校文化的中间层文化,是核心层文化与表层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有精神内核,同时,也需要有刚性的制度来保障。
技术文化是职业院校文化中最特殊的一部分,它渗透在其他各层文化中。只有与产业技术环境相适应的职业院校文化生态,才能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凸显技工教育的文化特质
由于技工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的不同,技工教育在具备职业教育文化特质同时,还应当具备技工教育应有的文化特质。笔者认为,技工教育的文化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艺精神。它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内涵体现在:(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并且孜孜不倦;(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4)专业,敬业,工匠在专业领域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卓越产品。
2.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优良互动。技工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归根到底是一种职业文化的引入,其载体是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认为,技工院校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模式主要立足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互动、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互动、课程资源与岗位需求互动、实践教学与生产情境互动等方面。
(四)凸显技工院校的文化特质
文化是特定人类群体特有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心理活动的方式或倾向,也即是一个群体的个性。技工院校是由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组成的特定群体,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日常教育、教学、招生、就业、管理、服务、交往及其他活动中,其师生职工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心理、意识倾向等构成技工院校的学校文化。
每所技工院校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文化,在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管理思想、职业道德、组织目标、规章制度、建筑风格、校园设计等方面,各个学校都有独特的文化,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建构应当依据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共性文化,同时,也要凸显技工院校所在地域及其学校的个性文化。
二、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建构要素
关于文化内容的构成及划分方法,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文化的完整内容应当包括符号、语言、价值观、规范、产品五个方面,就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建构要素而言,应当从文化的五个要素来分析。[2]
(一)个性独特的技校符号
学校符号是指学校文化中有意义的标志、姿势和象征物。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在学校符号文化力的经营中,首先应当实现校风、学风、教风由“抽象化”向“典型化”的转变。技工院校进行三风建设,一要提高认识,形成舆论;二要依靠集体力量,进行综合治理;三要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其次,将学校的标志由“随意化”转向“专业化”。我们所讲的学校标志,既包括教学楼、雕塑等实体标志,也包括校徽、校旗等图像标志。其设计不仅要体现学校历史的积淀,同时,也要体现学校独特的思想文化境界和文化符号设计的专业性。
(二)特色鲜明的技校语言
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口头的、象征的信息交流系统,它是文化传递中最有效的传递方式。技工院校语言文化的建设,首先应当实现推介材料由“名单化”转向“名片化”。学校对外宣传材料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犹如学校对外的名片,除了具有交际功能外,还能折射出特定时期学校的文化意识。因此,技工院校对外宣传材料应当注重学校的特色专业设置、办学理念宣传、学校发展定位、教育资源优势等方面,摆脱以往只追求文字和图片的华丽而忽略了学校内在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特色的历史积淀。其次,校训校歌由“普通化”转向“技校化”。技工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基于学校传统、时代要求及服务社会的行业不同,形成既具有学校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校训、校歌。
(三)创新的技校价值观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变化,技工院校要确立引领技校方向的创新价值观。所谓创新价值观,首先是观念创新,即由“技术教育”转向“技术人文教育”。抛开纯经济增长理论,在现代化社会可持续性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纯技术观点,树立以人为主、注重发展的观念。其次是模式创新,即由“能力本位”转向“素质本位”。能力本位教育是按照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人片面化地发展。而素质本位,是基于人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生存发展等综合素质的一种价值观。具体地说,即是一种使受教育者变职业为事业(成人)、变智力为智慧(成才)、变操作为创作(成器)的一种技工教育观。
(四)有条不紊的技校规范
学校制度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有了有条不紊的制度,学校文化建设才有保障,学校才能和谐发展。科学的学校制度,能增强学校对师生职工的约束力、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的校风、教学、学风。学校制度建设无论是成文还是不成文的制度,都必须和办学理念相结合,以办学理念为指导,结合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使全校师生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谁负责,等等,制度明确,职责分明。
(五)质量合格的技校“产品”
技工院校的文化产品包含两个方面:(1)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技工教育文化服务产品,即良好的技工教育的课程;(2)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即“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人才产品。在技工院校文化产品的建设战略中,首先是将课程由传统的“学科型”转向现代的“职业型”。技工院校传统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如今,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正在从学科型走向职业型,旨在理论联系实践。其次是学生由“就业型”转向“创业型”。技工院校要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这种能力能实现与市场行为的结合,它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就业型到创业型,是中国技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案例建构维度
基于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建构依据和要素,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为文化特质建构的典型案例做分析,笔者认为,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文化特质的建构,应当从地域文化特质、职业教育文化特质、技工教育文化特质、学校文化特质四个维度进行建构(见图2)。本着地域性、校本性、历史性、独特性、形象性、历史性的文化特质筛选原则,我们对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领导、中层干部、骨干教师、退休教师等群体开展了访谈会。访谈会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就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所在的广州地域文化、学校文化特质、学校文化符号等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在此基础上提炼了其文化特质。
图2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文化特质建设维度
(一)岭南文化特质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所属广州地域。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重镇,是岭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嬗变、发展、创新的载体。
在地理方面,岭南背靠五岭,面向南海,既有大山峻岭,又有长达3368公里的海岸线,以及辽阔的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水网地带;故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农业、养殖业的发展。
在轻工方面,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绣、增城榄雕、潮汕剪纸、石湾工艺陶瓷、潮汕抽纱、枫溪瓷雕、肇庆端砚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素享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在绘画方面,岭南画派自成一格,独具特色,与粤剧、广府音乐被称为“广府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它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广州地域文化特质基本由工艺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岭南文化等要素组成。挖掘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文化特质,亦要从这些文化要素入手。
(二)职业教育文化特质
职业教育文化在长期办学中凝聚而成,有着广泛社会、群众基础和历史传统。职业教育文化的实质凸显其交融性:(1)文化与技术交融。职业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性”,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有“技术性”。因而,职业教育是“文化”与“技术”的融合体;(2)专识与通识交融。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有一门过硬的实用技术,同时,又熟悉英语、数学等通识知识,达到“一专多能”;(3)传承与发展交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紧随时代步伐对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兼顾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工业所需高级专门人才。
(三)技工教育文化特质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是广州最早兴办技工教育的学校之一,随着国家技工教育大的走向,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经历了“工艺立校”、“人文兴校”、“匠心特校”三个发展阶段,积累了技工教育发展的优秀精神,其文化特质的建构,自然离不开技工教育文化维度。
图3 受访教师对学校文化特质的总结
由图3可以发现,受访教师对学校文化特质进行总结时,能够结合技工教育的文化特质进行归纳,并普遍认为,“和谐”、“务实”、“真”、“人文”等能够代表学校精神。
(四)学校文化特质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文化特质建构应当体现学校的特质,可从两个方面来建构。(1)需要对本校文化理解与评价。文化评价是对当前学校文化状况进行判断的活动,就是要根据新时代教育目标要求,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对学校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内容以及达成目标的过程或程度和社会价值进行判断,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学校要建构文化特质首先需要对本校进行文化评价;(2)需要关注学校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学校特色是学校长期发展积累所形成的,因此,文化特质建构需要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使之符合时代精神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在对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教师组访谈过程中,问及学校精神时,受访教师都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描述了学校的精神,其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为“岭南文化”、“真”、“务实”、“工匠”等。
四、现代技工教育文化特质案例阐释
综合上述分析,以及我们对校领导、中层干部、骨干教师、退休教师等群体的访谈结果,从中提炼出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文化特质为“匠心文化”。[3]
(一)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匠心”符号解读
1.汉语词源。唐朝,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明朝,胡应麟《诗薮·古体中》:“两汉之诗,所以冠古绝今,率以得之无意。不惟里巷歌谣,匠心信口,即枚、李、张、蔡,未尝锻炼求合,而神圣工巧,备出天造。”
2.说文解字。匠:【卷十二】【匚部】木工也。从匚从斤,所以作器也。心:【卷十】【心部】人心,土藏,在身之中。
3.现代汉语。“匠”本义指筐里背着刀、斧工具的木工,现在作为名字是指靠手工技能谋生的人,作为动词是指设计、制作的意思。“匠心”是指工巧的心思,创新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我们所指的“匠”,即工匠具有的高技能;“心”,是指工匠具备的人文素质和创造精神。匠心,是指工匠掌握高技能兼备人文素养和创造精神。
(二)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匠心文化特质模型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匠心文化特质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匠心”文化模型
1.一个内核。“匠心”是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匠心文化特质模型的内核。张祜诗曰:“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所谓“咫尺匠心难”,关键难在“匠”,更在于“心”。在当今紧张而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人们急缺“匠心”。匠心,需要我们拥有一颗敬业的热心,还需要我们把潜藏的智慧都挖掘出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
2.两种精神。(1)工艺精神。工艺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具体体现在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等方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筑巢引凤,聘请16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学院客座教授,正式建立了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陶艺、剪纸五个大师工作室,建成以大师工作室为核心的“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学院将特色专业与传承授徒相结合,将教学培养与高技能人才评价相结合,将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推动岭南特色工艺教育、岭南特色工艺产业以及岭南特色工艺文化的发展和传承;(2)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学院通过举办“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等多种有效途径构建起“人文职教、和谐轻工”的教育体系。校园“艺术节”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靓丽风采的舞台;“体育节”让学生们尽情地享受运动、享受快乐;“技能节”使同学们同台竞技,大展身手;还有志愿者协会,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操。
3.四大基石。这是指种大树,播大爱,育大师,成大美。(1)种大树。大树是一种精神,它承载了人类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树木树人,以大树的博大、包容、不屈、积淀和传承的精神,体现环境育人,体现生态文明建设;(2)播大爱。大爱无疆,以学校赵广军志愿服务队载体,培养具有高尚人格、强烈爱国情怀、高度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家庭、关注生命的优秀师生;(3)育大师。以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亮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精湛技艺、广阔职业发展前景的高技能人才;(4)成大美。追求卓越,以优秀毕业生、优秀教师、优秀大师为培养目标,建立一所社会认可、政府满意、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的国家级示范技师学院。
(三)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匠心文化标识
设计标识上半部的设计以“匠”字的小篆体变形而来,中间部分的设计艺术化为两只呵护的手,又寓意用手去创造。外部设计则更像一只大手保护着里面的一切,从整体标识视觉上像一个年轻的生命人物形态,像一个年轻的生命正在拥抱世界、拥抱自然,整体包含了轻工的工艺精神和人文精神,也迎合了之前的学校校徽的特点学院开放、包容和常为新的姿态浑然一体,并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之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见图5)
图5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匠心文化标识
[1]周明星.职业教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4.
[2]周明星,刘晓.经营文化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新战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 (6):5-8.
[3]湖南农业大学现代技工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校文化特质研究结题报告[R].2014:10.
[责任编辑 秦 涛]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生态视域下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传承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YJC880012)
梁琳,女,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刘晓,男,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G718.1
A
1674-7747(2015)35-0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