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机械工业发展要求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2015-01-18晴,孙

职教通讯 2015年35期
关键词:机械工业技能

徐 晴,孙 杰

围绕机械工业发展要求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徐 晴,孙 杰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柱产业。“黄金十年”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规模已跃居全球首位,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今后,我国机械工业将围绕平稳发展、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夯实基础、两化融合、绿色制造等目标,解决关键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落后、高端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行业职业教育将根据产业发展要求,通过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培养规模、促进层次提升、更新课程内容、推进产教融合、提升职教国际化水平等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发展要求。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械工业

以机械工业为主体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实力的重要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机械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行业职业教育在为我国机械工业提升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13年,全国2000余所高职院校中,开设机电类专业的院校约占71%,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开设比例超过80%;12000余所中职学校,开设机电类专业的,也超过了35%。当前,面对不断加速的科技进步和日趋激励的国际竞争,我国机械工业进入了又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转型发展关键时期。行业职业教育必须深入研究产业的发展变化,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方面,完成行业发展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黄金十年”我国机械工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产业规模高速发展,跃居全球第一

2002~2012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从1.44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产业规模增长10倍以上,年均增速高达25%;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增加到7万余家。2010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工业中所占据的比重由2000年的9.2%大幅度提升至19%左右,占全国GDP的比重由3.7%提高到9%;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0.4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1万亿元,实现税金总额7817亿元。64种主要产品中,累计同比增长的有39种,约占61%。[1]自2009年起,我国连续4年居世界机械工业产值首位,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由2005的80%提高到了2010的85%以上,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制造,大型露天矿及大型施工机械基本实现自主化;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设计制造技术,自主化率达到85%以上。2013年,相继研发成功目前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核能发电机、大推力往复式压缩机、4000吨级世界最大等级履带式起重机等一批世界顶级装备,国内首套大功率井下智能综采设备等高端智能设备试车成功。

(三)国际市场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实现顺差

2006年,我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首次实现顺差;2008年,我国机械工业实现对外贸易顺差477亿美元;2013年,实现贸易顺差达736亿美元。与此同时,外贸结构也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发电设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汽车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增长迅速。近年来,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海外并购急剧增加,表明我国机械工业企业正在以多种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加快产业升级。

(四)拉动就业效果明显,吸引劳动力贡献突出

机械工业经济总量大,发展迅速,吸纳了大量新增劳动力。2013年,机械工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6万家,从业人员1838万人,与2002年的853万人相比,净增从业人员近1000万人,为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即使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面临国际、国内需求不振的大环境,机械工业在2008年至2013年间仍新增就业人数200余万人(见表1)。

株高是设施番茄株型的重要表观形态参数,与番茄的果穗数和节间距密切相关。由于原有株高模拟方法并未考虑环境胁迫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低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时,模拟结果有较大误差。本研究对株高的模拟方法进行如下改进:

表1 机械工业历年从业人员数量(万人)

二、机械工业转型发展的任务与目标

(一)当前我国机械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四大“关键基础”领域发展滞后。四大“关键基础”,指基础制造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生产和产业共性技术。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规模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但“四基”却明显跟不上主机发展的要求,高端主机的迅猛发展与配套的基础制造工艺水平落后、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档轴承、高端阀门、内燃机燃油电子喷射装置及尾气处理系统、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等高端关键基础件市场几乎被美国、德国、日本等机械强国所垄断。

2.创新发展能力不足。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但整个行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产品外形比较粗糙、内部质量不够稳定,低端产品恶性竞争、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多年来,我国机械工业过分重视发展速度,长期重制造、轻研发造成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新产品贡献率、新产品寿命周期等指标大大低于工业发达国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严重缺乏。

3.发展方式不尽合理。截止目前,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加大资金、资源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资源消耗过大,生产效率、经营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弱,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明显不利地位。同时,行业中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过大,服务增值的贡献度低。加快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企业开展提供成套设备、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用户备品备件零库存服务、售后服务远程化、再制造、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已成为当务之急。

4.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成为制约转型升级的瓶颈因素。(1)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现阶段我国的机械行业技术工人队伍状况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技工少”、“单一技能型技工多,复合技能型技工少”、“短训速成的技工多,系统培养的技工少”。2008年,机械行业技术工人总数约为1632.18万,其中高级工 590313人、技师260643人、高级技师87865人,约占全部技能人员的9%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比例;(2)技术技能人才老化趋势明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对2000多家国有企业抽样调查显示,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46岁以上的占40%以上,青年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2010年,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对全国138家机械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当前,机械工业企业初级工、中级工约占技能人员的58%,且主要是刚入职的年轻人。同时,这种“老化”不仅表现在年龄结构上,随着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不断涌入,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也表现出“老化”现象;(3)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随着机械工业转型升级,以基础理论扎实、懂技术、会技能、胜任管理的现场工程师为代表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问题,日显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工业的这类人才,不仅质量和内涵素质明显落后,而且数量上差距甚大。2013年,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1818家机械工业重点调查企业年末从业人员的统计情况分析,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仅占14.74%,约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二)机械工业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其主要任务有六个方面:(1)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推行两化融合,加快企业兼并重组;(2)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进高端装备自主化,突破关键基础零部件瓶颈约束,抑制产能盲目扩张势头;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数字化和企业信息化进程,推进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树立优良品牌形象;(5)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新能源装备、工业机器人、现代制造服务和再制造等新兴产业;(6)提高国际合作水平。扩大国际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兼并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鼓励境外投资建厂,稳定和扩大装备产品出口,支持国内企业承揽国外重大工程,带动成套设备和施工机械出口。

三、机械工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一)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培养规模

在今后及未来一个时期,机械工业“四基”人才短缺问题将长期存在,尤其是热加工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掌握现代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应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服务型人才,设计、制造、实(试)验骨干人才,集工艺技术和实践技能于一身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等的缺口问题将十分突出。

各级各类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中职学校及培训机构,应根据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和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跟踪市场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加快专业调整、改革与建设步伐,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3]扎实推进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相关专业群的共性基础平台课程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的转型适应能力。

(二)促进层次提升,完善职教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质量和层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满足行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势必要求延长培养周期。就结构而言,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尚未真正建立,针对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国家原则上尚不允许公办高职院校举办本科层次的教育,导致部分产业背景较好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只能停留在专科,无法与行业内高水平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高水平技术技能紧缺人才,也制约了基于产教研一体化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研究工作的开展。从机械工业行业角度看,部分产业背景较好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试办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技术教育,既是资源节约型的教育发展模式和对现有本科教育的有效补充,更是产业发展的急需和期盼。

(三)更新课程内容,提高培养质量

为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应进一步加快,课程开发体系要从以高职院校为主转向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应当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建立专业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联动开发的机制,并据此修订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同时,要更加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坚持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企业人才需要,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建立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和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新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切实有效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保障职业教育的科学决策机制、校企联合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深入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

(五)重视素质教育,培养职业素养

机械工业转型升级,不仅要求劳动者知识技能突出,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现代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和产业文化素养。我们的工业文化带有强国性,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强国意志,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将这种精神和情怀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和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在学校学习中就养成严谨、细致、规范、诚信的职业态度和质量意识,这是“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

同时,企业要求职工必须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踏实肯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等良好的职业素质。现代产业文化主要包括先进行业文化、先进企业文化、劳动者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制度和舆论环境。[4]应该高度重视将优秀的产业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并最终落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价值观培养上来,发挥优秀的产业文化在职业教育当中的育人作用。

(六)深化对外交流,提升职教国际化水平

现阶段机械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参差不齐,还不能实现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有效支撑。目前,国际交流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保留和发展本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学生来源、教师构成呈现国际化、多元化的态势;人才培养模式取长补短、趋于整合;专业教学内容因为经济、信息和制造全球化而趋于一致;合作的维度不断扩展,教育教学、师资培养、科技研发、实验实训、文化等多方面交流深化。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应该主动适应这一趋势,积极参加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产业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开发专业与建设课程、联合开展师资培训、招收留学生、开展短期交流、互设研修实习基地、开设联合培养项目等,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力、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1]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EB/OL].[2012-5-2].http://wenku.baidu.com.

[2]潘建华.制度架构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论要[J].现代教育管理,2013(9):85-88.

[3]吴一鸣.论职业教育发展中行业指导的功能实现与改进策略[J].职教论坛,2014(10):4-7.

[4]李梦卿,李爽.工业化生态环境中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5):21-24.

[责任编辑 李 漪]

徐晴,男,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高职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职业教育;孙杰,男,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5)35-0001-04

猜你喜欢

机械工业技能
调试机械臂
劳动技能up up!
工业人
秣马厉兵强技能
简单机械
拼技能,享丰收
按摩机械臂
画唇技能轻松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