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2015-01-14梁鑫梅
梁鑫梅
[摘 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方法有指定目标、信任学生、培养责任意识、磨炼坚强的意志及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等。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让他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激发 主体意识 培养 习惯 信任 磨炼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90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此看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教师信心百倍地走进课堂,充满激情地讲授早已准备好的内容,但学生却心不在焉,更无人应答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教师只好草草完成教学任务后,便匆匆下课。我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与讲、学生的学与思相互分离,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呢?下面,我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指定目标
俗话说,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因此,我在给学生发成长卡时,除了指导学生怎样使用成长卡外,还着重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我还让学生把目标细化,分阶段实现。每周五,我都会专门抽一节课让学生对照计划进行反思,让他们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调整状态,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朝着下一阶段的目标快速迈进。
二、信任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给学生以劳动的欢乐,取得成绩的欢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由此可见,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信任,他们需要鼓励和表扬,需要成功的体验来获得前进的动力和树立继续努力的信心。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时,教师多一些真挚诚恳的信任与激励,少一些高高在上的数落与说教,会使学生对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充满信心,从而主观能动地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前,我总是认为对学生管得越多越细,就越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但最后却收效甚微。一旦没有了教师的督促,学生就会受到各种坏榜样、坏习惯的影响而犯错误,故态萌发,极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让自觉和自主这两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植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
三、培养责任意识
当今社会,在不同场合或环境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履行着不同的责任。因此,学生应从小树立责任意识,自觉用责任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为此,我专门召开“关爱与责任”主题班会,在班级里开展“对班级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负责”等一系列活动;把教室、清洁区等地方的卫生管理实行“个人包干制”,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经过不断的努力,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主动交作业的学生多了,主动为校园捡落叶、纸屑的人多了,自觉在教室里安静自习的人更多了……班里涌现了一件件充满关爱与责任的事迹。
四、磨炼坚强的意志
在人生漫长的征途中,有鲜花和大道,也有荆棘和坎坷。古今中外,凡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意志坚强的人。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不良的习惯,更要具备坚忍的意志品格。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克服困难和战胜自我的信心与勇气。例如,我班在作文课上有个规定:学生应当堂完成作文,并在老师检查合格后才能离开教室。刚开始实行这个规定时,有三个学生由于平时拖拉惯了,没能按时写完。我趁机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以其他同学的作文为示范,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渐渐地,他们也能及时完成作文,这令他们很开心。我对他们说:“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这是因为你们战胜了自己,改正了自己的不足。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发现自己的不足时,也要勇敢地去克服,磨炼自己的意志,逐渐地完善自我,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学生应该具有的行为习惯。一个人如果能经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恰当的评价,发扬优点,纠正和弥补不足,不仅能使自己以后少犯错误,还可以提高自我教育的境界。陶行知有言:“德育,重在自治。最好的教育,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自身努力,也是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养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总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态度,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己的终生发展奠基,去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