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2015-01-14刘霞
刘霞
[摘 要]主题式教学模式目前已逐渐进入语文课堂中,帮助许多学生克服了阅读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这一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意识。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挖掘情感主题、强调阅读技巧、精选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12
近年来,主题式教学以其独特的模式特点和价值,被广泛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式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技巧,进而一一解开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恐惧症”。合理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增添阅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自觉参与阅读教学,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探究阅读主题
小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认知能力有限,注意力较难集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先探究文章的情感主题,进而深入研读文本内容。
例如,在学习课文《草原》时,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描绘草原的美丽。这虽然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但对于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的小学生而言,显然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草原的视频与图片,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渲染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出这篇文章的情感主题。再如,在学习课文《触摸春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并要求学生回忆与春天有关的自然景物,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感受春天特有的魅力,进而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又如,在学习《扁鹊治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模拟课文中叙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章主旨。
二、运用知识迁移,深化文章主题
好的阅读教学模式要懂得延伸扩充,而非只局限于某一篇文章的讲解。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于优秀篇章,根据文章主题,延伸扩充阅读内容,并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从某篇文章中习得的阅读技巧,研读理解类似的文章。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素材,扩展阅读容量,另一方面又可以巩固学生已经习得的阅读技巧。
例如,认真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著作《藕与莼菜》就可以发现,整篇文章紧紧围绕“乡愁”这一主题展开,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许多有关乡愁的诗词,极大地增添了这篇文章的思乡意味。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立足点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总结与“乡愁”有关的文学作品,加以阅读巩固,并分析探究这类主题文章的阅读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内涵。学生经过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再见到类似主题的文章时,就会迅速确定阅读技巧,进而提高阅读效率。再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炼出“亲近自然”的文章主题,并让学生根据以往的游玩经历搜集整理资料,以游记或导游词的形式,向大家生动讲解其游历过程。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种类型文章的主题内容。
三、精选阅读内容,丰富文章主题类型
阅读内容直接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在主题式阅读教学中要精选阅读内容,为学生选择多种主题的文章,让学生深入体会每种主题的不同内涵,丰富学生的主体感知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学生阅读《但愿人长久》《乡愁》《静夜思》等思乡主题的文章,引导学生明确这一主题类型文章的内涵韵味和抒情技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理解思乡之苦,进而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刻。再如,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刘胡兰》等文章,让学生切实体会战争年代的艰苦,以及革命先驱为争取和平生活勇于献身的宝贵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季节和天气,安排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植树的季节》《四季》《秋天到》等,增强学生对季节与天气的认知感。
总之,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必须结合实际,挖掘情感主题,强调阅读技巧、精选阅读内容,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恩娟.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小学语文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2] 陈环.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J].课外语文,2015(2).
[3] 韩红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初探[J].读与写,2013(3).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