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民歌的发展

2015-01-14孙宏娟

音乐生活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歌民族传统

★文/孙宏娟

浅析新民歌的发展

★文/孙宏娟

中国拥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对民歌有着不同的诠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精神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的传统民歌形式已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而需要更新、内容更丰富的歌曲来填充我们的精神领域,新民歌便由此产生了。

新民歌 发展

原始人类开始,人们就懂得在狩猎、觅食时哼唱曲调,懂得在劳作时为了减轻疲劳而演唱旋律。由此可见,民歌是劳动人民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是他们劳动与生活的结晶。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对民歌有着不同的诠释。语言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及地理的位置不同,其歌曲内容和演唱方式也不尽相同,这是中国民歌逐渐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人们生活水平、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传统民歌形式已开始不能满足人民需要。需要更新的、内容更加丰富的歌曲来填充精神领域。因此,具有时代气息、贴近人民大众生活需要的新民歌便由此产生了。刚刚产生的新民歌完成了传统民歌与流行元素的闪亮嫁接,将以往的老歌加以时尚的包装赋予新曲,突破原有民歌的禁锢,诠释出更加时尚、经典、通俗的现代民歌新风情。

新民歌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表现手法上,新民歌突破了传统民歌的创作手法,加入了许多当下流行、时尚的音乐语汇和元素;同时歌唱技法和演唱内容发生了变化,突破传统的表演模式加入了现代舞美的设计和高科技舞台效果的使用,并加入了创作者的无限创意,借助“大众传媒”的宣传和推广,使新民歌不再拘泥于乡村街头,而深入到千家万户中去,内容更趋于表现新时代、新生活的气息,成为没有界限、没有禁锢的表现形式。由此说来,“新民歌”的称谓和意义也就在于此。它是新时代的代名词,是新生活的歌颂者,是人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表达方式。从广义上讲,“新民歌”是所有加入了新时代内容、新技术手段的所有民歌的总称。从狭义上讲,“新民歌”既是在传统民歌基础上新创造并有所突破的民族歌曲。其次,新民歌中的“新”是相对于“旧”的一个历史性概念,它必然是极具鲜明时代性的代言者。新民歌的题材内容必然是创作者勇于创新、接受挑战并迎接挑战才创作出来的与时代紧密相关的、亲和大众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创新型”民歌类型。它是饱含强大生命力的一种新时代的产物,是当今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新”的民族歌曲的呈现方式。再次,新民歌的内容和体裁并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歌开始关注于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的主题,如《北京的金山上》《南泥湾》《人说山西好风光》《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延安颂》《解放区的天》《唱支山歌给党听》《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等。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民歌的方向和内容又紧随时代,开始表现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等,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打起手鼓唱起歌》《中国大舞台》《人间第一情》《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血染的风采》《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长城长》等。到了21世纪,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和国家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大批的作曲家和歌唱家进入我们的视线,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他们创作、演唱的新民歌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新民歌开始歌唱我们的和谐生活,歌唱美德,歌唱未来,歌唱国泰民安的好日子。如《和谐中国》《祝福祖国》《好日子》《望月》《踏歌起舞》《家乡美》《美丽西部》《幸福山歌》《风声水起北部湾》等。这些新民歌是国家昌盛、人民生活幸福的代表,也是新时代的传声筒。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新民歌发展主要经历以下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民歌经历了从产生到初级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人民从抗战走向胜利,从受压迫到当家做主人,实现了胜利的愿望和农奴翻身的愿望,使新民歌的创作和发展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盛况。人们急于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和爱国、爱党之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改编的新民歌《绣荷包》《乌苏里船歌》《绣金匾》等等。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民歌唱家,如郭兰英、郭颂、王昆等老一辈艺术家。他们充分唱出了人民大众的心情和对美好新生活的歌颂。同时新民歌走进了人民大众,成为了几乎人人会唱、人人爱唱的贴近民心的艺术表演形式。自此,我国新民歌的创作和演唱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热烈场面。

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我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开始恢复和重建,并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在新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新民歌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均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和提升,新民歌作为我国一种标志性的歌曲形式,加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和流行元素,使其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符合大众口味,在继承传统民歌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和我的祖国》《党啊,亲爱的妈妈》《又唱浏阳河》《风调雨顺》《中国茶》《公仆赞》《爱在天地间》《大地芳菲》《绣红灯》等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

另外,现代民族唱法的演唱,有继承、有借鉴、有创新,其中中国戏曲的演唱方式是在我国深厚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中形成的。作为一门东方艺术形式,以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与欧洲传统音乐形成强烈的对比,但二者间演唱方式和方法上却有许多共性,都是建立于丰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以本民族的语言特点为基础进行自然、真切、舒畅、清晰的艺术表现。新民歌的演唱和表演在继承了戏曲等演唱和表演程式的基础上,大胆借鉴了西方声乐艺术的优秀品质(使声音传得更远,更加写实地表现作品内容),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传统民族声乐唱法的主要特点包括在音色方面强调真实、明亮;特别在语言方面强调四声、字领腔行、字中有声、归韵等,因为所有演唱形式的根本出发点都是语言;还有风格、韵味,处处体现中国艺术特有的东方美;注重“声情并茂”,要求表演的真实性。在声、情、字、味、表、形等几个方面要求全面且严格。中国戏曲的艺术实践和前人的理论著作中,可以看出戏曲声乐无论在艺术技巧还是在美学观念上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而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新民歌演唱家恰恰是将中国传统戏曲唱法与现代西方美声、民族唱法的融合使我国新民歌发展至今的一个高峰。其中一些作品和音乐充分反映了我国新民歌发展的新成就和新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民族声乐的发展速度飞快。在继续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同时,强调了时代性与个性发展。李谷一以气声发声特点糅进民族女高音,以亲切自然的形象重新树立了民族声乐的审美观。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立足传统,发扬创新,尊重民族文化,唱好新民歌。

(责任编辑 霍闽)

乐曲解说:

陈勃帆小朋友(五岁)的画作《梅》令我十分惊讶,无论是画面结构还是画的技法,都让你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五岁孩子的画作。于是我抑制不住对画意的兴奋之情,遥想冬梅迎雪傲放的潇洒与迎着春天歌唱的风采。

悠久而古老的民族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古琴曲《梅花三弄》至今仍具有强劲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我摘取了六小节旋律作为这部钢琴小品的核心材料,并依循中国传统的变奏结构,模拟古琴、古筝、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在各种调式中做游移变化。

该曲以单纯的音乐动机,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的写作快意,捕捉音乐中转瞬即逝的色彩。

(注:本文为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课题,课题项目编号:W2014253 )

孙宏娟(1978—)女,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民歌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