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的《钢琴与管乐六重奏》
2015-01-14康毓春
文/康毓春
弗朗西斯·普朗克(Francis Poulenc,1899~1963),法国作曲家、钢琴家、歌剧作家,与米约、奥涅格等人组成了知名的新古典主义“六人团”,是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普朗克的音乐作品包括声乐和器乐等各种体裁,创作的领域十分广泛,他的声乐作品不仅有大型的合唱、歌剧等,也有宗教方面的经文歌、荣耀经、圣母悼歌、弥撒曲;器乐作品则包括室内乐、协奏曲、芭蕾舞音乐以及管弦乐,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个性饱满,创作成功率相当高。普朗克的音乐被认为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是因为其作品体现出的流畅优雅、轻松自如、精致纯净等特性,他的作品还体现出一种糅合了传统与当代、古典与浪漫、严肃与流行的创造性,正是这种独特而新颖的音乐语言使他的创作在“六人团”乃至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普朗克最重要的代表作有:歌剧《加尔默罗会修女》《人声》、舞剧《母鹿》、合唱《荣耀经》《G小调弥撒》、钢琴曲《纳泽尔晚会》、管弦乐《乡间协奏曲》、管风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以及双钢琴协奏曲。
普朗克创作的室内乐重奏作品为数不少,《钢琴与管乐六重奏》(
普朗克的《钢琴与管乐六重奏》是为钢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与圆号六种乐器而作的。普朗克身为一名作曲家的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因此在这部作品中,钢琴的部分占首要地位,音乐内容相对复杂,演奏技巧也具有相当难度。通过与管乐器的配合,将普朗克成熟的创作技术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展示在室内乐音乐会的舞台上。整个作品分为三个乐章,条理清晰、性格鲜明,表现出普朗克对多样性音色的掌握,在愉悦的情绪中潜藏着对真实的思索,在不规则中蕴含着内在的规律,在自由和自如的行进中规划着理性的追求。因此,这部作品十分具有吸引力,听来令人回味无穷、兴致盎然、意犹未尽。
第一乐章 活泼的快板
此乐章属于贯穿性曲式,是普朗克对于再现三部曲式的革新性创作。全曲分为快慢快三大部分,五个不同的内容。第一部分由AB两种性格内容构成,延续101个小节,是第一乐章中最长的部分。速度要求一拍达到138,引子以钢琴极快速的a旋律小调音阶开始,大管、单簧管和双簧管也依次上升三个八度,体现出充满活力和率直前进的音乐性格。主题由长笛与双簧管一起奏出,A部的节拍更迭频繁,4/4、4/3、4/2等不断变换,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百物待兴的景象。轻松优雅的B部主题由钢琴和长笛在降E大调上进入,长笛的旋律翩翩起舞,音响逐渐积累,并在结束部分变得越来越快,以各声部的强音推向高潮,圆号和钢琴分别奏出斩钉截铁的短句后,B部分在势如破竹的减七和弦齐奏下戛然而止。
第二部分由CD两部分内容72小节组成,C部分开始是大管9小节的solo,节奏自由悠长引入钢琴主题。此段节奏放慢,与前形成对比,旋律舒缓如歌,带有诗意的幻想,钢琴部分如水波摇荡,轻柔推送各声部的歌唱。当圆号按照作曲家标示的tres doux(非常抒情)吹奏出一句新的旋律时,整体情绪逐渐变得激动起来,此起彼伏的乐句达到FF的强度,再由齐奏出的旋律递进到FFF的颤音,进入D部分。D部分仅17个小节,更像再现前的准备段,音响突然弱下来,充满了清幽的回声和慵懒的耳语。
再现部分为A1和E两个内容,A1部分做了减缩,只有38个小节,但延续了A部的调性和速度,重新回到飞速的热烈气氛中。作为再现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没有再现第一部分中的B而用具有新内容的E部分代替,展现了普朗克的革新思维。E部分采用极快速的节奏,高亢的圆号伴随钢琴的持续重音,洋溢着进行曲式的青春朝气,带着胜利者的姿态向前冲刺,在突然的长音与令人炫目的大跳姿态中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嬉游曲
此乐章由ABA1的再现三部曲式构成,A部分开始于钢琴和双簧管的合作,钢琴部分由如船歌的摇弋伴奏和中声部的流动旋律组成,双簧管奏出清晰的降D大调旋律。各声部的乐句搭配相得益彰,小行板的节奏自如徜徉,音乐中充满了清新迷人的魅力,如同站在清晨的海边,薄雾逐渐退去,天水一片湛蓝。18小节的A部分之后是篇幅稍长的B部分(58小节),突然转换为活跃欢快的情绪,圆号首先奏出了高昂乐观的乐句,钢琴降E大调的和弦织体与其他乐器声部的切分、重音、短句构成了一部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大合唱。在钢琴的旋律乐句唱完以后,圆号进入八度大跳的难点段落。第42小节双簧管的主题再次出现后,音响逐渐趋向平和温柔,第59小节长笛和双簧管的齐奏成为B部分的点睛之笔。在64小节所有声部的换气之后,是以突弱开始的再现准备段。再现部分换由单簧管与钢琴启程,再次回归到乐章开始时的节奏和情绪。在钢琴连续十六分音符的推送下,音乐体现出梦幻甜蜜的气氛,最后停驻在带有延长记号的小三和弦上。
第三乐章 终曲
在极快板的速度下,终曲乐章充满了诙谐、蓬勃和光明的动力,活泼的音调和矍铄的气质随处可见,音乐从头至尾都富于朝气和果敢,正是发自一颗易于感动的年轻心灵的歌唱。此乐章由回旋曲式构成,主部、插部与一个结束部酝酿出一种特殊的气氛,也塑造出不一般的变化无常的形象,令人察觉出明朗的诙谐和高雅的歌唱相互交错的复杂情绪。形式简洁明了,性质俏皮幽默。
主部A开始于C大调属和弦强音,动机极快速地由圆号奏出,然后是钢琴演奏的主题旋律,乐句短小摇摆,所有声部配合推动,两次的主题歌唱完成后进入第一个插部B。此部分转到由双簧管开始的c小调乐句,音调起伏跌宕,旋律动感紧凑、连绵不断,层次丰富多姿。钢琴的最后一句旋律从降E大调突然转换到e小调,紧接着回到了主部A1部分,欢快活跃的主题出现在G大调上,连续的切分节奏和非重拍位置体现出些许爵士乐的俏皮不羁风格,也为此乐章增添了新鲜多彩的性格。共71个小节的第二个插部C是最长的一个部分,开始于a小调,主题旋律诚挚动人,由钢琴和其他乐器声部互相应答,彼此关联,体现出异乎寻常的整体流动感。在圆号庄严激昂的solo中,进入到音乐的高潮部分,管乐声部气宇轩昂的齐奏和钢琴低音与柱式和声的音响共同放射出绚烂夺目的光芒,两次大七和弦的重复后直接又回到了主部A2。这次主部重回C大调,熟悉而亲切的旋律逐渐由变化莫测的和弦代替,所有的声部同时加速,最后都停在一个降二级的属和声上,经过一个长时间的休止,乐章进入了尾声。钢琴以Lento的节奏缓慢进入,刚才的热闹嬉戏完全被一种静谧崇高的情绪代替,六个声部的乐句沉静低回,似乎一轮带有神圣力量的新日正在缓缓攀升,随着音响的逐渐扩大,气氛变得越来越炙热和浓烈,整个作品被笼罩在一片壮丽辉煌的凯歌境界中,以雄浑的史诗结束全曲。
透过普朗克的钢琴六重奏,我们既可以领略他充满浪漫想象力的古典性格,又可以欣赏到建立在娴熟创作技巧之上的音乐和谐之美。跨度长达七年的音乐创作,使这部作品充满了丰富多变的内容层次感,喧闹与静谧、真实与幻觉、多调与传统、古典与现代、哀伤与欢愉、复杂与简洁等等都在他的音乐中一俱显现。通过作曲家搭建的音乐桥梁,我们进入了一个属于普朗克的小世界,并且被其魅力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