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板胡艺术发展中的不足与境况
2015-02-12文/王舒
文/王 舒
提起民族弓弦乐器,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二胡,作为独具鲜明特色与魅力的中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作为独立的器乐表现形式登上了艺术的舞台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二胡艺术在发展中形成多样风格的同时,也丰富了其自身的演奏技巧,更借鉴了其他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就有民族弓弦乐器中另一具有独特音色及鲜明个性的乐器——板胡。板胡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其随着地方音乐梆子腔的盛行而为人所熟知,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地方戏曲、曲艺、歌舞音乐等等艺术表现形式之中,也正因如此,板胡形成了极具风格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胡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演奏艺术逐步提升,而与二胡所不同的是,板胡虽逐渐由戏曲、曲艺等艺术伴奏形式上升到独立演奏的舞台表现形式,却并未如二胡一样处处开花结果,而是在民族器乐表演艺术中逐渐处于弱势的地位。虽然经由刘明源、张长城等一大批板胡艺术先驱们的努力,板胡艺术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起点,但边缘化的问题却一直持续,不仅在演奏、教学方面受到影响,甚至是创作、理论研究、乐器改革等方面也是不受重视,生源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等方面都制约了板胡艺术的发展。因此,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对板胡艺术进行分析,试着明晰其发展需求,探讨板胡艺术发展中存有的问题,进而为这件具有不可替代音色特质的、乐器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板胡艺术之所以能够形成其丰富的演奏表现形式,在于其自身的地方音乐文化性与艺术性,随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地丰富、提升与演变,并与地方音乐文化艺术紧密相联且在不同地域音乐风格需求的影响下,其形制、演奏技巧、风格特性都得以迅速发展,进而形成了特定的板胡艺术群体。与此同时,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艺术风格、音乐语汇、表现形式等等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板胡艺术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板胡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地域音乐文化艺术鲜明的地域性、地方性、民族性风格特征,是这些特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板胡艺术,使得板胡这件乐器不仅有了艺术性的突破,也成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文化载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等等多元形式下的音乐文化艺术逐渐出现了对比、冲突、融合,大众群体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习惯也发生了改变,进而使得板胡这件具备传统戏曲、曲艺等地方音乐文化底蕴的乐器历经了“迷失”与“寻找”的文化再现过程。多样化、多元化的音乐文化欣赏与选择,使得大众群体对于音乐艺术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其不再追求传统的音乐艺术特性,我们的民族乐器艺术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本就在民族乐器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板胡更是频临边缘化。此时,板胡艺术地域性音乐艺术的特性,反而成为了板胡艺术普及与传播的限制,不了解、不认知等等现象,让大众群体忽视了板胡的艺术魅力。艺术专业的弱势使得学习、演奏人数锐减,随之影响到板胡艺术师资力量缺乏,舞台上的失势也让创作、研究等随之匮乏。现如今,无论是从高等音乐专业院校板胡专业的招生人数,还是从专业艺术院校中的师资数量,都不难发现如今板胡艺术的普及程度与认识程度远远不够深入与广泛。
我们在分析板胡艺术发展与面临的境遇时,不能够简简单单地就将其原因归结于外来文化的冲击,或者是说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现如今,国家也逐步重视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不断去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的魅力。从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的历程来看,可以说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始终体现着我们自己对于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执着与追求,其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换言之,也正是传统民族文化成成就了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人性价值与文化价值。正因如此,继承与弘扬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重塑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觉性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坚守。
正如前文所述,笔者认为板胡艺术在国家也逐步重视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不断去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的前提下,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对板胡艺术的演奏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的配备、创作等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首先从板胡演奏人才培养方面来讲,与以往相比较,自板胡艺术走上专业的艺术舞台,历经众多板胡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业已为国家培养且输送了一大批专业的板胡演奏人才,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笔者认为我们仍走在摸索发展板胡艺术的道路上,其在演奏技术、表现形式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之处。对于任何一件独奏乐器而言,演奏者的专业素养一直是重中之重,更需要具备综合的音乐素质。而现如今,专业院校在板胡专业的生源质量上往往不尽如人意,不少专业选择的学生也是因为报考二胡专业人数众多转而选择板胡专业,这也就需要我们在专业的教学中对学习者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具备足够的演奏技能与音乐素养,否则我们又怎能让其去承担传承板胡艺术的责任。
其次,与二胡、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师资配备力量相比较,板胡专业的师资配备并不齐全,目前仍是只有一部分专业性音乐院校中配备了板胡专业,更不要说全国的艺术类院校。同时,在配备专业的院校中,有的板胡专业教师往往也有其他专业教师兼职的情形,这都对板胡专业的发展造成了限制。不仅如此,专业性音乐院校中的板胡专业毕业生,也因为师资人数限制以及其他原因的影响,无法走进院校执教,进而使得一部分板胡专业人才流失。因此,板胡艺术的发展由于专业设置与师资配备的匮乏造成了板胡艺术发展的困局。笔者也希望在板胡艺术发展中能够重视专业设置与师资配备的完善,进而为板胡艺术的承传提供发展的保障。
此外,板胡艺术发展的困境也使得众多专业人士不愿意去为其创作新的音乐作品,而演奏人才的缺乏也使得以往众位板胡艺术家自己创作板胡作品的传统无法得以传承。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现如今仍有不少专业人士在为板胡作品的创作而辛勤努力与大胆尝试。板胡协奏曲、移植西方音乐作品、创新演奏技巧等等,都为板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性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板胡的艺术表现力。我们也应当看到的是,板胡音乐作品的创作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且创作的音乐作品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受众人群仍局限在专业范围之内,脱离了大众群体与大众的审美习惯又如何能够促进板胡艺术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板胡音乐作品的创作在寻求创新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于大众审美的适应,毕竟板胡起于民间,与民间戏曲、曲艺等艺术表现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让大众感受到板胡艺术发展的同时也不能抹杀板胡本质的因素。板胡音乐作品的创新在探讨演奏形式变化与借鉴其他多元音乐元素的基础上,也要顾及大众的理解与接受程度,进而满足板胡艺术发展的需求。
正是因为板胡悠久的历史与独具艺术个性的艺术形式让笔者相信板胡艺术的未来仍掌控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需要我们所有板胡人共同努力去发展、去壮大,在继承传统与借鉴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板胡艺术的自我创新,进而再现板胡艺术的辉煌艺术魅力。
[1]《板胡艺术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2]沈诚.《板胡艺术传承发展的时代境遇》.《中国音乐》,2009年第2期
[3]张园园.《板胡演奏的艺术内涵探析》.《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4]张新宁.《板胡演奏艺术探析》.《当代戏剧》,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