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2015-01-14刘庭蓉
刘庭蓉
【摘 要】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日俱增,语文教师所肩负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将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前备课、课堂纪律、教学艺术、记忆技巧以及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五个要点,语文教师掌握并且做好了上述五个要点,才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才能实现学生“学得快乐”和教师“教得幸福”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艺术 学得快乐 教得幸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43-02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的《师说》一文中就精辟地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含义就是说“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由此可见,教师的定义以及作用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得到一个很好的诠释。时至今日,虽然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都跟当年出现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仍然千载不变!况且,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与日俱增,语文教师所肩负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将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礼记·中庸》之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是要做好课前备课。课前备课是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好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以及使用的教学资源等。这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不然,在这“生本教育”激进的时代,课前备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语文课前备课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练习作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坚持“低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力求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使学习好的学生能“学
透”,学困生也能“学到”,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课本知识的讲解、能力培养,又要重视德育,充分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计划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进行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训练的过程,注重老师的“导”的备课,使学生掌握富有逻辑的思维方法。练习题和作业的设计注意题型多样化、形式要新颖、难度要适中。科学地做好课前备课,就是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和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
在课堂上,“活”而不乱,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教师不能随随便便,学生也不能肆无忌惮,课堂纪律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要素。为此,教师就要能够熟练地运用一些手法来维持课堂纪律。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集中精神听课,并且运用课堂上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提问法、注视法、暗示法、无声法等,维持课堂纪律,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真正做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趣是一个十分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教师要学会利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好动、爱模仿等心理特征,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生动、活泼、新鲜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维持良好课堂纪律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些做法的效果比较理想,既不影响课堂的进度,也不会损害学生的自尊,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做法。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违纪现象,教师也不能采取大声的斥责,或者让违纪的学生罚站、赶出教室等处理方法,这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产生没有深度和没有积极意义的影响,久而久之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是叛逆情绪,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做法。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学生”。教学是一门让学生学习的艺术,而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巧妙地运用语言,就是要求教师要有科学、形象、亲切、幽默的语言技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有优雅大方、气宇轩昂的风度,神态举止要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抽象的课本知识具体化、枯燥乏味的内容生动
化,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对教师也会更加信服和仰慕,“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都能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去思考学生的思想行为,就会成为一位受欢迎的、威严神圣的教师。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所教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更加自觉地、努力地去学习和钻研语文知识,从而语文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考试成绩都会得到有效的提高。相反,由于教师自身不注意而形成疏远、反感甚至是对抗的师生关系,对语文科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考试成绩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也跟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一般记住后,在5分后重复一遍,30分后再重复一遍,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4天后,7天后,15天后就会记得很牢。记得牛顿曾说过:“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艾宾浩斯不就正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记忆方法的“巨人”了吗?是的,我们应该大胆地站上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好好地将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总结,笔者深切体会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对学习重点内容有一个牢固的记忆,有效的途径就是把握好巩固记忆的复习时点,在上述的多个高效重复记忆时点中,再结合我们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做到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每堂课结束前的五分钟把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重温、在1天或2天后进行第二次重温、在7天后进行第三次重温,这样学生便能很好地把复习内容牢记。另外,教师还应该把学习、记忆和考试的重点内容尽量转化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牢固记忆。
古有唐代诗圣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有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可见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一卷不读,又何以破卷、更何以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从何谈起呢?况且,语文课本里面的文章只是一些典型的代表作,阅读量以及可摄取的知识养份是十分有限的,只能起到“举一”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才能达到“反三”的效果,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知识视野不断拉阔、写作鉴赏能力不断完善,下笔如有神之日方可期待。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延伸,阅读的对象不单是纸张印制的书本,网页、光盘、电影、电视以及广播等也应该纳入阅读对象的范畴。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并且有所收获,语文教师就要做好以下三点:一、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地讲故事,调动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求知欲望,到了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就嘎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一个神秘的悬念,并对学生说:“欲知后事如何,请自己阅读原著。”这时教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二、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与学生分享自己日常阅读的体会和收获,并且适时地插入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以及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激发起学生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三、阅读内容要多样化,阅读后要懂得总结、吸收和运用。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应该不拘一格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读物,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爱好以及性格塑造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读物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才能为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之中遨游创造有利条件。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豪言壮语等进行分类抄录,通过不断的积累、消化和吸收,使其成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并且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运用课外阅读知识的要求,从遣词到造句再到成文,最终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由此看来,课前备课、课堂纪律、教学艺术、记忆技巧以及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五个要点,语文教师掌握并且做好了上述五个要点,才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才能实现学生“学得快乐”和教师“教得幸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