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5-01-13杨帅
杨帅
摘要:随着我国施工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对施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施工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企业盈利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自身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提高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意义;问题;对策
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下行通道,国家对以往大规模投资刺激经济的手段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受到了抑制,这导致施工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的盈利空间被大大压缩。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要积极开拓市场之外,还应该从内部提升管理水平,其中以财务内部控制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很多施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比较薄弱,企业一定要加强重视,不断提高财务内部控制能力,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规避财务风险、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企业缺乏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我国很多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没有严格按照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来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以及风险管理文化存在缺失。首先,很多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企业的管理权以及控制权往往集中在少部分管理层手中,董事会以及独立董事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其次一些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淡漠,企业对风险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财务风险阶段,对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的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也缺乏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缺乏环境和基础。
2施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都缺乏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从制度建设、人员配备以及执行力度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部门形同虚设,难以完成其内部控制的职能。大多数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只负责财务的基本核算职能,只有部门企业将审计和监督工作纳入到财务部门的职能中来,从整体来看,绝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形成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其次,施工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的财务组织架构设置呈现出金字塔式结构,这种设置导致财务信息难以有效的在上下层之间传输,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非常低下。另外,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企业领导层缺少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关注和执行监督,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3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目前,我国很多施工企业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往往将风险归结为市场的竞争和外部环境恶劣造成的,而对于企业自身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忽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不够,对业主一些恶意压价、垫支资金、压缩工期的行为一应允诺,对盲目扩张所带来的控制风险和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一个项目是否应该承揽,企业应该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项目的信息进行搜集并分析评估相关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应该进行投标;另外,企业还应对业主的信誉、工程资金来源、资金筹措方式、资质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而为企业后续的工程施工做好准备,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导致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低下。
4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导致企业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比较低,只能完成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监督能力缺乏,对于出现的财务问题难以及时的发现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其次,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缺乏了解,不能结合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提出合理的企业投资发展规划;另外,随着财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很多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技巧,不能适应新的信息化管理方法,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非常低下。
二、施工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的经营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施工项目一般周期比较长,且项目所在地比较分散,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很大难度,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比较松散。加强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以财务控制的方式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通过财务数据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效的规范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2有利于施工企业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的项目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且企业需要垫支大量资金用于工程施工,因此施工企业一般都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财务内部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将企业潜在的经营和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3有利于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将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使各个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企业各项资源的效率,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另外,通过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考核,能够有效的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施工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从制度建设、人员配备以及组织架构方面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凭证管理、内部审计、财产清查等一系列财务工作流程制定相关的制度,从而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流程予以制度化管理,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形成一个高效率规范化的体系;其次,企业财务部门要加强对施工企业预决算的控制,并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帮助企业及时的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运作的效率;另外,企业的领导层要加强对财务制度执行落实的重视,积极领导统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配合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从而促使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执行落实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2强化施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
施工企业要采取措施,不断强化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首先,施工企业要强化存货管理能力,提高存货周转率,从而使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利用状况能够好转,避免出现资金呆滞的情况。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存货库存量,既要防止出现存货短缺的情况,又要避免存货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产生过多的库存费用,尽量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其次,施工企业要尤其重视应收账款管理能力的提升。施工企业要从源头上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在进行工程承揽之前,要对发包商的资金能力、信誉状况等进行严格的调查评估,严格控制企业垫支的资金量。企业还要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将具体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个人,严格控制坏账、呆账的比例。对于已经发生的坏账,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另外,施工企业要通过预算管理的强化来提高财务控制能力。企业要进行严格的年度财务预算,制定合理的年度预算目标,并将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项目,通过预算管理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
3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其面临的风险比较大,企业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风险的类型和特点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手段,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施工企业的项目资金量大、周期长,企业在招投标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并根据工程项目的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对业主的信用状况进行搜集和分析,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业主的信用进行跟踪监督;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还要重视对合同风险的管理,要建立起合同起草、审批、履行、违约等全环节的风险控制体系,将合同风险防范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任务;另外,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财务风险监督功能,通过建立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将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监督全面的融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去。内部审计人员要全面的参与企业的项目投标、工程施工、财务监督、项目结算中去,通过审计监督及时的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
4加强财务人员素质以及信息化建设
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其财务控制和监督能力,对出现的财务问题要及时的发现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其次,财务人员要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加强对企业资金流动的管理,从而结合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为企业提出科学的建议,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优化企业各项资源的配置;另外,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应用财务信息化软件,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随着施工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财务内部控制在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企业要认识到自身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强化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能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实施信息化管理等措施,提升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从而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金鹏浅议施工企业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J]新会计2010(01)
[2] 刘亚杰浅谈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20)
[3] 董晓胜,蒋奎,王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12)
[4] 孙琪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预测的两种方法探讨[J]管理观察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