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2015-01-13黄淑芳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提高阅读

黄淑芳

摘要:学习古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品质",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诗词蕴涵丰富而深广的人文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方法有很多,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体验其丰富而深广的情感,那么长期以往一定会在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体验;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160-01

在中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中,古诗的阅读和鉴赏可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遑论古诗阅读,鉴赏中高考中的地位与比分,仅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对古典诗文的鉴赏能力来讲,古代诗歌的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对于生长在信息容量日益加大,艺术趋于商品化的当代学生来说,阅读含蓄典雅的古代诗歌,未免兴趣不大。加上学生与作者所处时代的距离,学生无法感受诗人的情感。故而如何寻找理解古典诗歌的突破口,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是诗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尝试从诗人的背景经历入手引导学生观照、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1.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方向

古诗词的内在特质是作者创作的出发点,是欢悦还是离愁,是写景还是抒情,这都取决于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不同场合,不同时段,诗歌的内在特质都是不同的,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观沧海》一诗,就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此时诗人亲率大军追歼袁绍残部,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汇到诗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从而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2.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策略

2.1在诵读中体验情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学好古诗词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爱好和文学素养。 但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古诗词的诵读,而侧重于字斟句酌、条分缕析,或只是按如今的音和调来朗读,因而忽略了古诗词的诵读美感,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为此,我认为:教学古诗词时,不要忽视了诵读,它是感悟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早晚自习和课外阅读课的优势,灵活有效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学习教材和《课标》中推荐的诗文篇目,并指导学生注重诵读的节奏,诗词的韵味和音乐美,让学生在教学之前先熟读成诵,然后与教师共同感悟欣 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诵读效益,师生经常一起或朗读、吟读、唱读(用各自喜爱的歌曲、戏曲等的优美旋律把诗词演唱出来)、背读、译读;或共同背诵,听写、默写;或合作学习,相互赏析。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去真切地体验诗歌的情感。

2.2在意象中体会复杂丰富的感情。

2.2.1串联意象,整体感知。一首诗中大多是由一组意象来构成,很少是单一的意象,例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写景连用九个名词,全曲由十一个意象构成,看似杂乱,实则经过精心布置排列巧妙地连缀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断肠人孤寂无依的情怀与画面,创造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和秋郊夕阳图。前三句十八字之间无任何动词连接,前两句写的是眼中所见,第三句乃游子自身描述,这三组意象组合到一起,就勾勒出旅途中的孤单与寂寥。后两句写游子的心理感受,夕阳独立,寂寞无言,恍若日暮途穷一般。"枯藤"、"老树"等就是单个意象,它们不能离开整体,若离开了,单个意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比如"枯藤"一旦离开了《天净沙o秋思》,"枯藤"便失去了这支散曲赋予它的悲凉色彩。所以在鉴赏这些意象时要整体感知,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2.2.2虚实结合来鉴赏诗歌意象。虚实结合这一创造意境的艺术手法,可以收到以少见多,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化实为虚的意境美的效果。从而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例: 晏殊的《浣溪沙》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词巧借"花落去""燕归来"的自然景象,抒发词人心灵的感受,将情与景交融于一体,抽象的情感附丽于具体的形象画面上,令读者驰骋想象于虚实之间,可谓匠心独运。

2.3在比较中拓展延伸。强化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古诗词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只停留在对该首诗词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意图、思想内容、主旨等方面进行赏析,往往忽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也无法体验诗词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这样一来就造成学生只知道去死记硬背诗词的内容。我认为,在教学中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中去发现、体验其真实情感。例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就可以把白朴的《天净沙·秋》放在一起来进行赏析,前者前三句所 罗列的九种景物其实都是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出现而作的铺垫,透露了诗人怀 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而后者则是通过描写秋景,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 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古诗词的情感教学,我认为还没有足够引起广大的语文教师的重视,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去感悟体验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得以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提高阅读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