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作用与路径

2015-01-13严晓玲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儿童文学培育

摘要:儿童文学是儿童审美和扬善的文学,被赋予小学生审美启蒙的天然职责和道德启蒙的神圣使命,在小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具有增强亲和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教学效度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重视儿童文学的教学设计和文学引领,多途径发挥好儿童文学对培育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Abstract: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the children's aesthetic and good literature, was given the primary aesthetic enlightenment of natural obligation and moral enlightenment of the sacred miss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enhance the affinity, cultivate aesthetic sentiment,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Therefor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teaching design and literatur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multiple pathway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ldren literature to cultivat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Keywords:Children's Literature;Pupil;Humanistic quality;Cultivation;Route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308-02

儿童文学不仅承担着儿童语言启蒙的重任,而且也是儿童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教育最重要的资源。[1]如今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大部分选文都来自儿童文学作品,如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儿歌、童诗、童话、寓言、散文等儿童文学占到课本的80%以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儿童文学是培育小学生人文素养最有效和最可行的载体和手段。

1.儿童文学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

人文素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体现在社会各个不同的方面,其核心是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尊严,表现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加强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其目的是将知识转化为后天良好心理品质。

1.1 儿童文学能够增强小学生的人文内涵和亲和力。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它特别强调通过生动的形象性和丰富的动作性潜移默化地对少年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2]所以,小学生多接受儿童文学的熏陶,不仅可以使他们愉快成长,更能够启蒙式地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积淀和善化他们的内在修为,使他们在儿童文学学习中找到快乐和自身认知体验,收获他们宝贵童年的满足和幸福。例如《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会唤醒少年儿童的智慧和同情,即他们对人文的感性理解,从而促进少年儿童与不同类型对象交流的亲和力。

1.2 儿童文学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儿童教育应当以非智力教育为主,非智力教育或者说成长教育的重要元素就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就是儿童文学教育。[2]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浅语的艺术、启蒙的文学、诗性的文学、快乐的文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美好而质朴的情感。孩子的情感是浪漫的,却又是"沉睡"着的,需要成人去唤醒,去培养。例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中小人鱼高尚的内心世界;《丑小鸭》中表现的对弱者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让小读者心动并有所感悟;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她的《童年的秘密》中,阐述了两个核心的问题:第一,在儿童的内部有一种力量能够引领孩子自我成长,这种力量就是"精神胚胎";第二,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更是一个心理、情感的成长过程。[3]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着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揭开这个密码。

1.3 儿童文学更加注重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儿童文学作品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心灵的塑造,例如爱、责任、信念、勇气、诗心、激情等等,完全通过儿童文学传递到孩子们的心灵中。儿童文学直接面向广大小学生,有最便利的渠道将优秀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孩子们,能够帮助孩子从最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求索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体验到人类的诚实、善良、尊严、虔敬、悲悯等美好禀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例如,日本童话《去年的树》,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冬天到来的时候,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明年回来继续为树唱歌。春天来了,鸟儿却见不到好朋友树了。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鸟儿飞到山谷,飞到工厂,飞进村庄,最后终于找到了由那棵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灯。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鸟儿的歌声,是对"去年的树"诚挚情感的流淌。在淡淡的忧伤气氛中少年儿童会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友情,品味到一种独特的生活滋味。

2.儿童文学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路径思考

儿童文学活动是实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儿童文学教学重点是在文学传播过程中实现人文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2.1 要重视课程的设置,重视儿童文学的地位和作用。《北京文学》曾以"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引出了文学教育全社会瞩目的热门话题,许多媒体、教育界人士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反思,结果在全国兴起了一股校园儿童文学热。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有儿童文学课程,在儿童文学教学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我所在的城郊小学来看,除按小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小学每年级都安排有大量的儿童文学课程外,我校学前班近年来开始探索开设一学期的幼儿文学课程,每周开设4-6课时的幼儿文学教学,较好地实现了学前班与小学的衔接,三年来全区小学语文和学生文学素质评比中我校与同类小学比较优势越来越明显。此外,我校在"我爱读书"、"读书角"活动中不断加大对小学生儿童文学的教育引导,在全校兴起了儿童文学热,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积极认可和诸多褒奖。从全国来看,我国已经制定和编写了初中和高中起点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意见和训练材料,制订了儿童文学训练细则,建立起一套儿童教学的考核办法,为儿童文学教学创造了条件。国家支持和扶持儿童文学教学,把儿童文学教学纳入学前教育和语文师资专业培养目标,为新一代师资具备较好的儿童文学素养和儿童文学教学能力提供了重要保证。[4]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高度重视儿童文学的教学活动,科学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好儿童文学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引领作用。

2.2 发挥教师理论优势,注重对学生心理的正面引导。要充分发挥目前教师的理论优势,通过对儿童文学的教学首先培育小学生的人文理性精神。儿童文学的整体魅力在于它以相对简单的艺术形态表达出人类普遍、共同、永恒的感受,体现人性的意义。它把优美的诗情和精湛的哲理融为一体,满足了人的理性要求,纯洁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儿童文学诗意促使儿童教育保护来自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的心灵在诗意中栖息,让儿童的诗意能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驰骋。其次培育儿童的温情精神。儿童友善、纯真、弱小的性格特征,使童心世界充满温情。儿童情感世界的主旋律是爱和关怀,即使有些忧伤,也会在温情中溶解。儿童文学的温情精神使得儿童教育永远是暖色调的,充满和煦的阳光,充满人性的关怀,让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在他们的人生中发芽、开花、结果,促进他们的精神生命健康而和谐地成长。[5]

2.3 以培养兴趣为重点,重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和针对性培养,把儿童文学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第一,固定推荐阅读材料。可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365夜新故事》、《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小学生读版》,《成语故事》等。第二,结合教材,推荐阅读材料。学习了《桂林山水》、《林海》后,推荐学生读一些写山水的文章;学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推荐学生读《小学生电脑》和《计算机教材》;学了《一夜的工作》,推荐学生读《大地的儿子》、《伟人之初-周恩来》;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推荐学生读《谁是最可爱的人》,结合积累运用,推荐学生读对联,名言警句、歇后语等等的阅读。第三,让学生自选课外阅读材料。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基础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宁雪丹.发挥儿童文学作用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J].教育导刊,2011(04).

[2] 余敏.儿童文学活动对中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力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3] 傅建明.基于童谣活动的小学生德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陈琼辉.儿童文学与幼儿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J].当代学前教育,2009(05).

[5] 卓萍.通过儿童文学教学促进幼师生儿童文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J].当代学前教育,2009(04).

作者简介:

严晓玲(1978.6-)女,大学本科,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人,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儿童文学培育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