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语文的兴趣就这样被专家们搞没了

2015-01-13张长生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调查报告小学语文

张长生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是怎样被专家们搞没的:专家们在小学推广实行高难度的标准化试题及练习题;把大学中文系才学的知识拿到小学讲;用大学生都难以达到的标准要求小学生;让小学生学语文完成作业饱受挫折和打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标准试题;标准练习;立论驳论;调查报告;语法修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64-02

笔者当了三十多年语文老师,深知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兴趣。笔者知道,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刚开始发蒙读书的时候,是喜欢语文对语文感兴趣的。后来在学习语文的漫长岁月里没有了兴趣,是因为被专家们搞没了。这些专家编造每篇课文的稀奇古怪的辅导资料课课练,鼓捣每个单元及期中期末测试卷,策划小升初中考高考招生试题,最后将普天下最难的试题模拟题仿真题网罗在小升初中考高考全程总复习中。正是这些烂题臭题--正是这些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的乌龟王八鸡屎麻汤搞没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文只谈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是怎样被专家们搞没的。

1.专家们开发出来的标准化试题及练习题太难了

小学生们完成作业饱尝挫折和失败,几十次几百次的挫折和失败把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搞没了。

请看下面举例:

1.1 汉字拼音。下列国家按字母表音序排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①中国 ②美国 ③法国 ④英国 ⑤俄罗斯 ⑥德国⑦日本 ⑧新加坡 ⑨加拿大 ⑩巴西

A⑩⑥⑤④③②①⑧⑦⑨ B⑩⑥⑤③⑨②⑦⑧④①

C⑩⑤⑥④⑨②⑦⑧①③ D⑩⑥⑤②⑨⑦⑧③④①

1.2 数数下列难检字的笔画,笔画数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丐 夷 幽 鼐 象

A、5、6、9、14、12 B、4、7、9、15、11

C、4、6、9、14、11 D、5、6、7、15、12

不知朋友们看了上述两例之后是什么感觉。反正笔者看后先是头乱如麻,不知从何下手,继而是心跳加速,头晕目炫。两例都是小学的语文练习题,第一例选自黄冈密卷四年级上期单元梯级测试卷第85页。这道题无外乎就是让学生掌握字母表的顺序,其实让学生把字母表多看多记多写两遍就记住了,用得着搞得这么复杂这么难吗?--先要记住字母表顺序,而后将A组B组C组D组每组10个国家第一个字母的发音顺序记住,而后一个个比对,一个个排除,一会儿搞混了,重新比对,重新排除,说不定多比对多排除两次学生头脑还是昏浊浊的干脆随便填个符号交差算了。把简单的搞复杂,把复杂的搞玄乎。这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病根之一,也是专家们惹人反感惹人仇恨的原因之一。本来是小学生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专家们非要用绕来绕去的标准化练习题(由ABCD选一试题而来的),这搞昏了小学生们的大脑,增加了他们学习的难度,破坏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二题选自新题型题库第19页第28题第3小题。本来要记住这几个难检字并不难,让小学生多写两遍就记住了,可是专家们非要用似是而非的标准化练习题来折磨我们的小学生,这真的给我们这种感觉--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到头来反而把这几个难检字正确的写法搞错了。

上面所举两例如果是考试,就叫标准化试题;如果是练习,就叫标准化练习题。这种试题及练习题是来源于西方又被西方抛弃了的一种落后的标准化考试方法。这种试题及练习题有ABCD四个选项,答题者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为答案。专家或者命题者确定试题及练习题的答案,这个答案叫标准答案。其实标准答案并不标准,标准答案并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学生只能服从,否则判错,扣分。这种题很难,难在它区别度极小似是而非绕来绕去,做题者把题看两遍就头昏脑胀如坠五里雾中,比如上面笔者所举两例就是这样。

再看下例。

1.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句,哪种理解正确?

A、人都是要死的,或者死得如泰山一样重,或者死得如鸿毛一样轻

B、人都是要死的,有的死得如泰山一样重,有的死得如鸿毛一样轻

C、人总是要死的,他或者死在泰山,或者死得像鸿毛

D、人总是要死的,有人死得比泰山重,有人死得比鸿毛轻

这道题选自《新题型题库语文总复习》第216页第15小题。这本书是为小学生小升初准备的。

这道题专家们确定的标准答案是B,其实这个标准答案是错的,应该是D,即"人总是要死的,有人死得比泰山重,有人死得比鸿毛轻。笔者想告诉专家,这个意思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意思。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主席说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两个"于",是"比"的意思,即比泰山重,比鸿毛轻,不是"如泰山一样重,如鸿毛一样轻。"看看,第二道题连专家都搞错了,你说这道题有多难。这种题为什么这么难呢?是专家们故意要把这种题搞得这么难。王丽是标准化试题的坚决反对者。她曾经在北京一所中学代课当高一的语文老师。她说过编制这类试题的痛苦。她说:要你来编写这种形式的题目,那才是最苦恼甚至是最痛苦不堪的事。我的思维怎么也不能构想这样一种题型,即必须做到供选择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其它三项都是似是而非的,而且在意思的表达上只许有一点点细微的区别,存心让学生乍一看一头雾水,须经过一番全神贯注的仔细斟酌比较之后才可能判别出来--当然,结果正确与否只有天知道!这种任务对我的智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真是空前的挑战,我每次都绞尽脑汁,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一直弄得头胀如牛,才算勉强完成了任务。但别的老师一看,总还能挑出不少漏洞。朋友们,看看这种题有多难吧--它是专家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穷尽智慧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才鼓捣出来的啊,想一想吧,小学生中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们做这种题要合符标准答案有多难。因此,学生们做的作业基本上都是错的。……这种题莫说小学生做不来会出错,就是中学生大学生甚至作家特级教师甚至大学中文系的教授都可能出错。(在新题型题库中,随便找几道题作家大学教授都不知怎么做)。想一想吧!让我们小学生来做这种题他们怎么办?他们只能靠猜猜猜,他们只能凭运气。他们做这种题做对了不知为什么对,做错了不知为什么错,这种题要怎么才会做他们满脸茫然不知道。从小学抓起,从儿童抓起。专家们在小学二年级上期就布置这种练习题了。比如在尖子上题库二年级上册中就有相当数量的这种题。从小学发蒙读书到小学毕业,小学生们有5年时间和这种试题及练习题打交道。他们至少要做300多道这种题。这种题在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这类书中特别多。比如在小学语文升学夺冠训练A体系这本书中有标准化试题训练题180道,在新题型题库中有209道,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小学语文知识范围,字音字形词语成语俗语句式的变换病句的修改修辞手法的运用名著阅读等等……作业经常出错,长年累月出错,几十次几百次出错,这对于小学生的自信心是何等严重的打击。学习语文完成作业饱尝失败和挫折,在这种状态下在这种情绪中,他们怎么可能对语文产生兴趣呢?到头来他们恨语文怕语文讨厌语文甚至恨语文书恨和语文有关的人。《诗刊》杂志社的邹静之说起当年他读小学的女儿,"一想到作业就要发疯",她们讨厌那个把简单复杂化的教法。他们讨厌作业讨厌考试。他们厌学。2012年6月27日晚在央视《小崔说事》节目中,特邀嘉宾作家毕淑敏谈了这样一件事:有次我到江西签名售书,有个小姑娘排了长长的队排到我的面前,就想给我说一句话:我特别恨你!我说,我又不认识你,你怎么恨我呢?那小女孩说,我们老师找了你写的好多文章让我们学,并且制成题让我们做,还有标准答案,问我们你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是怎么想的?那小孩临走时还说,我不但恨你,还恨朱自清……

2.专家们给小学生设计的语文练习题比中考试题难,比高考试题难

把大学中文系才学的知识拿到小学去讲。用大学生都达不到的标准要求小学生。专家们对小学生的要求太高了,他们讲得太多了,讲得太难了,小学生们对语文天生就有的一点兴趣最后被专家们完全彻底搞没了……

请看下面三例。

①下面加点字的音、形、义全对的一组是( )

A、深思熟虑(shu(/),熟练) 任劳任怨(re(/)n,承受)

B、惩前毖后(bi,警戒) 克勤克俭(ke,能够)

C、好高务远(wu,乱跑) 不经而走(jing,大腿)

D、兴国安邦(bang,国) 一丝不苟(gou,马虎,随便)

②、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分析结果。

在一桩盗窃案中,有两个犯罪嫌疑人甲和乙,另有四个证人正在受到询问。

第一个证人说:"我只知道甲来盗窃。"

第二个证人说:"我只知道乙来盗窃。"

第三个证人说:"前面两个证词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第四个证人最后说,"我可以肯定第三个人的证词是假的"。通过调查研究,已证实第四个证人说了实话,那么盗窃犯是谁?"

③、分析以下文字,画出这一地区的平面图。

有一座小城,东西长,南北宽,呈长方形,小城的西北角有一条河,从西南流向东北,小河是倒"S"形的,在两个弯上分别有一座小桥。小城的南、东两面环山,在南面山顶的塔上可以俯瞰全城。

第一例选自新题型题库第16-17页。这道题就比中考试题难,就比高考试题难。中考或者高考考语文基础知识,要么考字音,要么考字形(错字别字),要么考字义,三者只考其一,最多考字音字形,而这道题字音字形字义三者混在一起练习。你说是不是比中考试题难比高考试题难呢?

后面两例都选自新题型题库第90页。看了第一例给笔者的印象是公安局的破案专家在给基层的保卫干部讲对证人证言的分析及破案的方法。第二例给笔者的印象是某所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在教学生画平面图,这些学生毕业后大约都是当工程师的。唯独没有想到的这两道题是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心想,这两道题对于成年人来说问题不大,对于11岁12岁13岁的小学生来说难度就大了,就不合适。这种题只可能让学生怕语文厌语文恨语文离语文越来越远。

笔者看了专家对两例的分析。专家说,本题属于"新型阅读"中的推理阅读,主要检测同学们对语言的理解以及结合上下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指破案题);第二题,专家说"本题同时涉及"新型阅读中的"推理阅读"和"操作阅读"--这是笔者第一次知道了阅读还有"操作阅读"一说。专家还说了新型阅读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有评价阅读推理阅读整理阅读操作阅读对比阅读,而评价阅读又包括四个方面的评价,对文章表达方法的评价对文章的内容或主要事件的评价对文章主要人物的评价对文章提出问题……笔者不知道这些内容该怎么给小学生讲,不知道小学生们是否能够理解是否听得懂。笔者认为这些知识应该给大学生讲才合适。笔者想到了另外一本书叫《小学语文教材知识大全》,其中讲到调查报告的写法,说如何才能写好调查报告呢?专家说要通过调查引出正确结论,要观点与材料密切结合,要精心布局,恰当安排。笔者看到这里笑了。中专生大学生毕业时能够搞好调查写出一份好的调查报告的学生少之又少,却要求小学生这样那样,这真的叫做开黄腔。--我们的专家怎么对我们的小学生这么不了解啊!这本书还讲了明喻借喻拟物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讲了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混乱指代不明前后矛盾不合事理归类不当等九类病句,(笔者上大学时记得只有七种病句),还讲了并列关系选择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复句。笔者记得,这些知识自己都是在上了大学中文系才学才知道的。如今小学生都开始学这些知识了。其实笔者知道,这些知识基本上都是没有用的。上大学读中文系可作为常识了解一些,学其他专业不学也不会影响什么。可就是苦了我们的小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那么多无用的知识。哎!我们的专家就是这种心态,有用的知识不让你学,无用的知识强迫你学!写到这里,笔者忍不住骂一句,什么东西鸟专家?!充其量不过是一群高级的特级的混饭吃的教书匠!

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就这样被专家们搞没了……

哎!我们的专家呀!……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升学夺冠训练A体系》 68所名校教科所主编 长春出版社 2014年3月第2版

[2] 《新题型题库》党斌宏编写党编宏修订长春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4版

[3] 《小学语文教材知识大全》 总主编刘增利 北京教育出版社

[4]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主编

[5]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字词句篇》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6]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字词句》篇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年2月第二版

猜你喜欢

调查报告小学语文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