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2015-01-13何强
何强
摘 要:要使多媒体让语文教学“活”起来,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在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激趣”,在讲读课文时利用多媒体“创境”,使学生在课堂训练中“持趣”。二是利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的难点“易”起来。主要表现在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借助动画形象突破字义教学中的难点。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兴趣;“活”起来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多媒体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再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
1.在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激趣”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节,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可以通过动画展现给学生。没有故事情节的文章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制成连续的画面真实地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全文朗读。活动的画面形成了现场气氛,配以富有感染力的高水平的朗读,将无声的文字描写变为有声有色的生动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故事情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以最佳情绪进入课文的学习。我在教《游子吟》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融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讲读课文时利用多媒体“创境”
在理解一段课文前,创设课文情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的阅读课文,一般比较生动、有趣,情境再现十分容易。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的难点“易”起来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多媒体电脑教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1.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
如《棉花姑娘》一课有个生字“啄”,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受先前所学“家”的影响,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我接着说:“请同学们看清楚这个虫子在哪里?”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写这一“点”了。
2.借助动画形象突破字义教学中的难点
理解重点字义词义是读懂课文的关键。《小壁虎借尾巴》课文中的三个动词“摇、甩、摆”分别写出了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动作,学生不易分辨它们的细微区别,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时,借助动画,可以使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动作结合起来,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向交互作用,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
当然,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往往也会走入一定的误区,盲目使用多媒体,甚至是所谓的拿来主义。面对误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1)多媒体其实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因而,多媒体教学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辩证关系,不能盲目利用。(2)多媒体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手段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因此,制作课件时,既要进行教学手段的思考,更要进行教育目标的思考。同时还要注意多媒体与主媒体的关系:课件是多媒体,课本是主媒体,课件的根据是课文,必须以大纲为主,以课文为主。(3)要弄清电脑与人脑的关系:人脑为主,电脑为辅。人脑决定电脑,电脑多媒体的使用,要掌握得适时、适处、适量、适度,力求科学、合理、生动、有效。(4)不可盲目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合理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的同时,只有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放射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慕岳.漫谈课外阅读[J].固原师专学报,1980(1).
[2]代诗许.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座谈会花絮[J].湖北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1(6).
[3]邝忠龄.语文教学拾零[J].四川教育,1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