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
2015-01-13吕燕
吕燕
摘 要:高校体育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一支特殊群体,教学任务量大,压力较大,负担较重,一旦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就极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笔者根据实践经验,谈谈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一、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外部因素
(1)社会大环境所致。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很多教师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明显提升,然而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仍较为尴尬。这重点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都偏低。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大组成,高校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相同,他们都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然而,与其他教师相比,高校体育教师的投入于报酬却与其他教师不同,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有调查表明:超过35%的高校体育教师觉得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较低,而体育之外学科的教师有不到10%的教师认为自己社会地位较低。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有研究表明,影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原因依次是职业工作条件、职业社会地位以及职业收入这三个“传统因素”。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处于最底层。在这种状态下,体育教师对工作失去兴趣,失去行为动机,进而降低了素质,导致了职业倦怠。
(2)高校组织结构特点使然。高校组织结构特点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另一大外部因素。相关调查发现,促使高校体育教师形成职业倦怠的一大原因是高校组织结构不合理。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呈金字塔结构形式的组织结构,而此种结构的不足之处是层级越高,教师的发展机会越小。因为,体育教师所从事的专业在学校处于边缘状态,学科发展难以有较大突破,学校在发展中也总是优先考虑学校的主要学科,体育教师获得学校有限资源的机会少之又少。
2.内部因素
(1)身体状况堪忧。身体状况堪忧是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第一大内部原因。和其他教师不同,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大多是操场。他们经常性地在操场从事着对学生的训练工作,长期的摸爬滚打使其身心疲惫。由于职业的原因,高校体育教师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而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不断降低,其身体劳损、伤病也日趋明显,以致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对动作的示范力不从心,这与体育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争强好胜的秉性形成强烈的反差,非常容易促使高校体育教师走向倦怠。
(2)科研水平较低。科研水平较低是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第二大内部原因。由于职业的原因,高校体育教师具备的科研能力要比其他教师相对较低。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面过窄,综合能力欠缺,且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和非专业能力,是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低的原因之一。二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呈现出不断竞技化的趋势,这让很多教师对体育的本质问题很难了解,而且学校的激励力度也不大,久而久之,促使高校体育学术活动呈现出学校体育研究的滞后,也使体育教师的学术能力难以提高。
二、解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1.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想方设法促进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是解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第一大对策。具体来说又要从以下几大方面做起:第一,教学环境要公平公正。学校和社会要极力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教学环境,想方设法促使高校体育教师增强成就感,不断为他们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氛围,促使他们适应环境,沟通情感,相互理解,维护心理健康。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有效制定相关政策,不断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社会媒体要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宣传报道,改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促进体育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2.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是解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第二大对策。现有的培训机制和培训办法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为此学校要通达求变,不断建立良性师资培训体制。首先,学校要制订相关优惠政策,为青年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提供机会。如此一来,既能为高校体育教师有效减负,也能全方位地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更新思想,更新知识,增加新的活力,推动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取得高效益。
3.改善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
改善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是解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第三大对策。社会和学校要共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学体系,包括提供必要的教学参考书、教学软件、信息技术设备以及良好的体育设施等,增加对体育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的评价应根据其特殊性而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为教师成功创造机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流.现代体育教学对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J].安徽体育科技,2012(2).
[2]靳娟,靳静毅.北京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5).
[3]张勇,刘全,吴兆祥.安徽省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