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高效阅读课外书册
2015-01-12李平
李平
摘 要:要想高效阅读课外书册,必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读正文之前,先读书名、作者、内容提要、目录,能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效;阅读;课外书册
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如何提高书册的阅读效率,是摆在读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手执书卷,阅读的方法千差万别。科学的阅读方法应当是:在读正文之前,先读书名、作者、内容提要、目录、序和跋。了解这些内容,才能确定该书该不该读,该怎样读。
一、读书名、读作者,了解书册的写作题材与创作背景
书名是书籍的窗口。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在《辩证法的逻辑》一书中写道:“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我们对该题目越熟悉,理解的能力就越增加,读到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首,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之唯一正确的方法。”可见,读书名对理解全书的内容是多么重要。
书名往往揭示出书籍的某方面内容。有的表现出书的主题思想,如《星火燎原》;有的指明了书的内容范围,如《中外演说名篇选》;有的点明了书籍所表现的主要人物、事件等,如《西游记》;有的则以象征或比喻的手法揭示出了全书的主旨,如《红楼梦》。因此,书名往往交代了书册的重要信息,阅读图书时对书名切不可忽视。
理解了书名,还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书册的写作背景等,有助于读者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可见,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了解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对书册阅读非常重要。
二、读内容提要、读目录,感知书册的行文脉络
内容提要,又称“内容摘要”“内容简介”等,通常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全书的主要内容。针对某些特定读者而出版的丛书,往往在正文前面有一些类似于内容提要性质的介绍性文字,叫“导读”,这是用来指导读者如何阅读该书的,更值得一读。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每本书的正文前均有导读。
读完内容提要,你如果发现该书内容正是需要的,则可以多花精力去读,甚至可以一边读,一边做读书笔记;你如果发现该书内容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则大可不必花太多精力去阅读,你可以或随便翻翻,或暂时搁下,或干脆弃之不读。
目录相比内容提要,内容显得更加详细具体。读正文之前先看看目录,读正文时再回过头来读一读目录,就能把握好该章该节的主要内容,洞察作者行文的脉络,从而完整性、系统性地认识全书内容。清代学者王鸣盛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书。”可见,读目录是读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例如:日本作家胜间和代的《“白骨精”学习法》一书,其目录具有提炼各章节主旨的作用。
三、读序、读跋,理解书册的思想内容
一般著作,往往都有序、跋。序,又称“前言”“绪言”“引言”“序例”“序文”,或称“编者的话”“出版说明”,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字。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本的内容。作者自序往往包含著作者的重要暗示,读者可以从中悟出一些对该书自我评述性质的内容。他人作的序言则含有更多评述该书内容的文字。例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叙述了“写起小说来”之前的几个思想发展阶段,这是我们解读鲁迅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切入口。
先读序言,再读正文,有助于对全书的内容和思想获得直接的理解,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阅读效率。序,是打开书籍大门的钥匙。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谈到读书方法时曾说过:“首先应读书的序例、序文和凡例。”
跋,又称“后记”“补记”,或称“编后语”,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后的文字,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跋,是对该书所要表达的思想的总结,带有提纲挈领式的回顾,尤其是对写作过程和出版过程的回顾。譬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的“后记”中就把该书的写作经过交代清楚了。读跋有助于对全书进行总结性的考察。先读跋,再读正文,读者就可以结合作者的某些总结性语言去思考、领悟著作正文的有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阅读之法,法无定法。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先读序、读跋,然后读正文;也可以先读正文,然后读序、读跋。这两种阅读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前一种阅读方式很容易造成先入之见,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中戴上别人的有色眼镜去看待这本书,从而失去自己的某些独立思考的空间,但对全书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会更直接有效,更省时省力。后一种阅读方式则可以把自己对全书的理解与序、跋中的观点作比较,找出彼此间的差异,这样阅读虽然费时费力些,甚至还有可能在理解著作的思想内容上走一些弯路,但它有助于读者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鉴赏水平。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优劣。面对卷帙浩繁的书册,采用第一种阅读方式更为有效,因为这会让你节省出很多宝贵的时间。
也许有人质疑,读正文之前要先读书名、读作者、读内容提要、读目录,还要读序、读跋,这不是费时、烦琐吗?其实不然。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你依此法阅读完一本书时,你会惊喜地发现:这种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效率和质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