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导向的策略
2015-01-12张其凤
张其凤
摘 要: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最有价值的教学环节之一。本文以执教的《交流电流的产生》公开课为例,谈物理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以便达到发展科学思维和构建知识的统一。
关键词:物理课堂;自主学习;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06-3
1 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认识和理解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仅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还要转变学习方式。
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发展科学思维品质的课堂教学,包含两个最具基础性价值的教学环节。第一,自主阅读。阅读能力是最基础、关键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之一,它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所谓的阅读能力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讲的“自能读书”,自己能够读懂教材,当然这个阅读可能是个反复多次的过程。它的教学意义在于,知识是自己学会还是教师教会,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阅读教材”是发展科学思维品质的课堂教学的最本质意义。第二,学会思考。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的过程,是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新学习的知识无法相互包容时,吸收外部给予的信息或自主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实现自我发展并优化认知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思维发展的过程。高中物理课堂应保证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将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认知、主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自主认知、主动探究的课堂,需要教师关注、引导学生的自主认知过程。课前,分析预设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并思考如何突破,预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让学生“自能读书”;课中,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所预设的问题,组织引导同学间的有效交流,做好个别辅导(包含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对学优生的指点),参与交流,更重要的是发现和提炼冲突点、概念模糊点、易混易错点;课后,利用练习跟进,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要依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实际上,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能力只有在需要该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从大的角度讲,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相适应,要充分发挥学生原有认知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下面以“交变电流的产生”的新课教学为例,介绍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施方法。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及案例分析
2.1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本课最有意义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本节课中,要设计多个学生课堂自主探究学习阶段。分别是:
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以“科学漫步:交流发电机结构”(教学录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景。为了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把学生平时缺少的生活、劳动等方面实践经历补全、补齐,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教材,并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
巧设问题,让学生“有导向”地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确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时,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的原因。课堂设计多个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层层深入,这是第二个自主探究学习的阶段
综合应用,让学生“会应用”的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后,课堂练习环节,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例题,是第三个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
2.2 自主探究学习课堂的教学策略
策略1:创设自主认知的学习情境,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为展开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搭台阶。
本节课的引入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先以“科学漫步:交流发电机结构”(教学录像)创设情景,把学生平时缺少的生活、劳动等方面实践补全,为建立对交流发电机和交流电等概念的感性认识,为展开课堂自主探究性学习垫脚铺路。在“交变电流的产生”引入中,可这样设计。
环节1:播放“交流发电机结构”视频(1分钟)。请学生结合视频,阅读教材第49-50页(司南版《物理》选修3-2),通过交流讨论,学习发电机的基本组成和发电机的基本种类。同时思考,如果现场制作一台简易交流发电机,必须要准备哪些东西?
环节2:课堂上自制简易发电机。根据学生回答,分别出示学生所需器材,自制简易发电机真发电了。同时思考,是怎么回事?如何介绍你们的自制发电机原理?
策略2:利用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一边阅读教材、学案,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可以充分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明确目标,知道学什么;第二,用问题贯穿课堂始终,这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调控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和程度,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交变电流的产生及规律”的教学环节,就可依照策略3:鼓励学生把例题、课堂教学习题“画”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科学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科学习习惯和科学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对例题教学大体可分二步。
第一步,读题。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第二步,画题。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规律,建立各物理量间的联系。
其实这两个步骤常常同时进行,一边读,一边画,把例题中的所述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标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思维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使图像成为思维的载体,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
这种由文字到示意图的思维跨度非常大,因此,不仅要在课堂习题学习方法指导上,加强图像图景的教学,在平时教学中,更要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如,导学案中的问题2的设计:“怎样将磁场和线圈的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便于分析?画出示意图”;问题7、8的设计:“怎样用图像表示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观察交流电的图像,回答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增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仔细体会教材是如何由一个或若干个特例上升到一般原理或概念的,又如何用特例去进一步对一般原理或概念解释,从而掌握学科思维方式。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形成。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课堂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江洪春.有效教学的“根”——钻研吃透教材,力求明明白白地教[EB/OL].http://86126115.blog.163.com/blog/static/12704551620091016955438/.
(栏目编辑 赵保钢)
摘 要: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最有价值的教学环节之一。本文以执教的《交流电流的产生》公开课为例,谈物理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以便达到发展科学思维和构建知识的统一。
关键词:物理课堂;自主学习;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06-3
1 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认识和理解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仅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还要转变学习方式。
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发展科学思维品质的课堂教学,包含两个最具基础性价值的教学环节。第一,自主阅读。阅读能力是最基础、关键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之一,它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所谓的阅读能力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讲的“自能读书”,自己能够读懂教材,当然这个阅读可能是个反复多次的过程。它的教学意义在于,知识是自己学会还是教师教会,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阅读教材”是发展科学思维品质的课堂教学的最本质意义。第二,学会思考。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的过程,是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新学习的知识无法相互包容时,吸收外部给予的信息或自主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实现自我发展并优化认知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思维发展的过程。高中物理课堂应保证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将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认知、主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自主认知、主动探究的课堂,需要教师关注、引导学生的自主认知过程。课前,分析预设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并思考如何突破,预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让学生“自能读书”;课中,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所预设的问题,组织引导同学间的有效交流,做好个别辅导(包含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对学优生的指点),参与交流,更重要的是发现和提炼冲突点、概念模糊点、易混易错点;课后,利用练习跟进,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要依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实际上,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能力只有在需要该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从大的角度讲,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相适应,要充分发挥学生原有认知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下面以“交变电流的产生”的新课教学为例,介绍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施方法。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及案例分析
2.1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本课最有意义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本节课中,要设计多个学生课堂自主探究学习阶段。分别是:
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以“科学漫步:交流发电机结构”(教学录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景。为了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把学生平时缺少的生活、劳动等方面实践经历补全、补齐,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教材,并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
巧设问题,让学生“有导向”地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确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时,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的原因。课堂设计多个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层层深入,这是第二个自主探究学习的阶段
综合应用,让学生“会应用”的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后,课堂练习环节,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例题,是第三个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
2.2 自主探究学习课堂的教学策略
策略1:创设自主认知的学习情境,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为展开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搭台阶。
本节课的引入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先以“科学漫步:交流发电机结构”(教学录像)创设情景,把学生平时缺少的生活、劳动等方面实践补全,为建立对交流发电机和交流电等概念的感性认识,为展开课堂自主探究性学习垫脚铺路。在“交变电流的产生”引入中,可这样设计。
环节1:播放“交流发电机结构”视频(1分钟)。请学生结合视频,阅读教材第49-50页(司南版《物理》选修3-2),通过交流讨论,学习发电机的基本组成和发电机的基本种类。同时思考,如果现场制作一台简易交流发电机,必须要准备哪些东西?
环节2:课堂上自制简易发电机。根据学生回答,分别出示学生所需器材,自制简易发电机真发电了。同时思考,是怎么回事?如何介绍你们的自制发电机原理?
策略2:利用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一边阅读教材、学案,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可以充分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明确目标,知道学什么;第二,用问题贯穿课堂始终,这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调控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和程度,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交变电流的产生及规律”的教学环节,就可依照策略3:鼓励学生把例题、课堂教学习题“画”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科学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科学习习惯和科学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对例题教学大体可分二步。
第一步,读题。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第二步,画题。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规律,建立各物理量间的联系。
其实这两个步骤常常同时进行,一边读,一边画,把例题中的所述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标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思维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使图像成为思维的载体,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
这种由文字到示意图的思维跨度非常大,因此,不仅要在课堂习题学习方法指导上,加强图像图景的教学,在平时教学中,更要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如,导学案中的问题2的设计:“怎样将磁场和线圈的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便于分析?画出示意图”;问题7、8的设计:“怎样用图像表示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观察交流电的图像,回答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增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仔细体会教材是如何由一个或若干个特例上升到一般原理或概念的,又如何用特例去进一步对一般原理或概念解释,从而掌握学科思维方式。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形成。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课堂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江洪春.有效教学的“根”——钻研吃透教材,力求明明白白地教[EB/OL].http://86126115.blog.163.com/blog/static/12704551620091016955438/.
(栏目编辑 赵保钢)
摘 要: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最有价值的教学环节之一。本文以执教的《交流电流的产生》公开课为例,谈物理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以便达到发展科学思维和构建知识的统一。
关键词:物理课堂;自主学习;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06-3
1 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认识和理解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仅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还要转变学习方式。
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发展科学思维品质的课堂教学,包含两个最具基础性价值的教学环节。第一,自主阅读。阅读能力是最基础、关键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之一,它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所谓的阅读能力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讲的“自能读书”,自己能够读懂教材,当然这个阅读可能是个反复多次的过程。它的教学意义在于,知识是自己学会还是教师教会,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阅读教材”是发展科学思维品质的课堂教学的最本质意义。第二,学会思考。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的过程,是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新学习的知识无法相互包容时,吸收外部给予的信息或自主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实现自我发展并优化认知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思维发展的过程。高中物理课堂应保证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将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认知、主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自主认知、主动探究的课堂,需要教师关注、引导学生的自主认知过程。课前,分析预设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并思考如何突破,预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让学生“自能读书”;课中,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所预设的问题,组织引导同学间的有效交流,做好个别辅导(包含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对学优生的指点),参与交流,更重要的是发现和提炼冲突点、概念模糊点、易混易错点;课后,利用练习跟进,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要依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实际上,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能力只有在需要该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从大的角度讲,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相适应,要充分发挥学生原有认知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下面以“交变电流的产生”的新课教学为例,介绍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施方法。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及案例分析
2.1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本课最有意义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本节课中,要设计多个学生课堂自主探究学习阶段。分别是:
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以“科学漫步:交流发电机结构”(教学录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景。为了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把学生平时缺少的生活、劳动等方面实践经历补全、补齐,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教材,并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
巧设问题,让学生“有导向”地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确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时,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的原因。课堂设计多个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层层深入,这是第二个自主探究学习的阶段
综合应用,让学生“会应用”的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后,课堂练习环节,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例题,是第三个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
2.2 自主探究学习课堂的教学策略
策略1:创设自主认知的学习情境,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为展开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搭台阶。
本节课的引入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先以“科学漫步:交流发电机结构”(教学录像)创设情景,把学生平时缺少的生活、劳动等方面实践补全,为建立对交流发电机和交流电等概念的感性认识,为展开课堂自主探究性学习垫脚铺路。在“交变电流的产生”引入中,可这样设计。
环节1:播放“交流发电机结构”视频(1分钟)。请学生结合视频,阅读教材第49-50页(司南版《物理》选修3-2),通过交流讨论,学习发电机的基本组成和发电机的基本种类。同时思考,如果现场制作一台简易交流发电机,必须要准备哪些东西?
环节2:课堂上自制简易发电机。根据学生回答,分别出示学生所需器材,自制简易发电机真发电了。同时思考,是怎么回事?如何介绍你们的自制发电机原理?
策略2:利用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一边阅读教材、学案,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可以充分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明确目标,知道学什么;第二,用问题贯穿课堂始终,这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调控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和程度,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交变电流的产生及规律”的教学环节,就可依照策略3:鼓励学生把例题、课堂教学习题“画”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科学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科学习习惯和科学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对例题教学大体可分二步。
第一步,读题。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第二步,画题。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规律,建立各物理量间的联系。
其实这两个步骤常常同时进行,一边读,一边画,把例题中的所述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标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思维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使图像成为思维的载体,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题的过程。
这种由文字到示意图的思维跨度非常大,因此,不仅要在课堂习题学习方法指导上,加强图像图景的教学,在平时教学中,更要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如,导学案中的问题2的设计:“怎样将磁场和线圈的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便于分析?画出示意图”;问题7、8的设计:“怎样用图像表示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观察交流电的图像,回答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增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仔细体会教材是如何由一个或若干个特例上升到一般原理或概念的,又如何用特例去进一步对一般原理或概念解释,从而掌握学科思维方式。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形成。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课堂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江洪春.有效教学的“根”——钻研吃透教材,力求明明白白地教[EB/OL].http://86126115.blog.163.com/blog/static/12704551620091016955438/.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