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构想

2015-01-10张伟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竞争力指标体系区域

张伟

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构想

张伟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区域之间竞争愈发激烈。区域之间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通过分析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的理论基础,结合区域教育特征,运用“投入—过程(活动)—产出”(IPO)模型,初步构建包含三个阶段、十一项一级指标和二十项二级指标的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对如何进行量化评价打分排名进行初步阐释,力求对区域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区域教育;教育竞争力;指标体系

随着全球化和全球城市时代的到来,区域之间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提升区域竞争力,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政策的中心。区域竞争最重要的竞争是人才竞争,而教育则是从人才角度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教育竞争力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强弱。[1]有些研究甚至提出“教育竞争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之说。[2]可见,教育竞争力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

(一)研究现状

一是从国际比较的角度。2001年,孙敬水教授的《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从教育投入、教育成本、教育产出和教育消费四个方面对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进行了分析。[3]2006年,薛海平、胡咏梅在《教育科学》上发表了《国际教育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一文,在过去对国内区域教育竞争力区域划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教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拓展到国际范围。选取了公共教育占GDP比重等20项具体指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国际教育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4]2010年,中央教科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发展研究》上发表《中国教育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国际比较》,具体阐述了中国教育竞争力的评价模式。[5]随后,出版了《中国教育竞争力报告2010》,将教育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水平、教育的贡献等。其内涵包括4个层面:教育发展水平(包括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规模以及教育质量)、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并就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了国际比较。[6]

二是从区域发展比较的角度。2002年,谈松华在谈到教育竞争力与区域教育发展时,认为教育竞争力是教育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在区域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要考虑教育发展环境指数、教育投入指数、教育成就指数、教育发展速度指数、教育效率效益指数,同时还要考虑政府管理能力、政策环境、制度因素等。[7]吴玉鸣等把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规模、教育效率、教育产出等6个方面的25项指标组成了衡量区域教育竞争力的指标体系。[8]随后,他们在《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一文中又证明了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81,并认为区域教育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先导因子,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通过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来实现的。[9]2009年,由倪鹏飞教授主编的《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比较:探寻宁波方位》建立了城市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硬件投入、软件投入、本体产出、功能产出等4个方面11个二级指标,并对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10]

三是从研究方法突破的角度。体现在采用实证和SWOT方法对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研究方面,如赵晖的《陕西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一文将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分为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包括教育规模、基础设施、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科研力量、学科建设等,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陕西高等教育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11]

四是从国外教育竞争力研究现状的角度。(1)WEF与IMD的教育竞争力研究:早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对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中,已经反映出教育在竞争力提升中的特殊作用。在IMD的评价体系中,将教育竞争力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两方面指标。主观性方面的6个指标来源于他们对世界的调查问卷,而客观指标主要包括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成人(15岁以上)文盲占总人口比例等7个方面。[10]2007年,WEF调整了新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别作为主要的支柱指标出现。(2)UNDP的教育竞争力研究:自1990年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每年都会发布《人类发展报告》以及人类发展指数(HDI)。人类发展指数中包含多项教育竞争力指标,如“国民受教育平均年限”、“教育普及率”等。(3)其他国际组织的教育竞争力研究:世界银行(WB)、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关于世界各国教育财政与教育服务贸易的基本信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持的国际学生成就评价(PISA),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的更为专业的国际数学与科学成就测试(TIMMS),都为教育竞争力评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资源。

从国内外有关教育竞争力研究成果的特征及其集中出现的态势可以看出,国内外教育竞争力研究,逐渐走向了科学、系统化的教育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形成严谨的数量化计算为基础和支持的实证性研究。但是我国教育竞争力研究指标体系反映人口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指标,以及综合反映教育产出与效益的指标还非常薄弱。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接轨,形成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为教育竞争力量化研究、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二)概念界定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我们将教育竞争力界定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和能力。它不仅包括对教育的各方面投入和教育自身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方面的可量化指标,还包括贯穿教育发展及演变的各个环节及过程中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和体系结构等不可量化的指标。教育最终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育竞争力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同时也要反映教育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贡献程度。[6]

(三)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区域教育竞争力的研究是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相交叉的研究。该研究有利于扩展教育的研究领域,有助于丰富教育经济学理论,丰富教育竞争力研究体系,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从现实意义上讲,通过实证分析可以了解各地区教育竞争力的现状,对提升区域教育竞争力,促进区域教育发展进而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更加清晰认识区域教育发展的优势、劣势,二是有助于更加明确区域教育发展定位,三是有助于制定提升区域教育发展的策略。

二、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抓手

(一)构建原则

本研究遵循综合性、针对性、操作性、可比性、可得性原则,着力构建符合我市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竞争力指标体系。

(二)构建方法

教育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构成。众多以不同方式存在的要素,从不同维度和层次上共同集成教育竞争力。我们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把教育竞争力评价这一复杂问题进行简化。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和处理问题可按五个步骤:(1)建立递进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3)指标数据同化,即标准化处理;(4)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5)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10]

(三)评价模型

目前,国内外对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方面,对教育竞争力的研究还不多见,其方法主要采用“投入—产出”法。[12]本研究以此为借鉴,采用学界认可和实践广泛使用的“投入—过程(活动)—产出”(IPO)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教育竞争力指标矩阵(见图1)。

(四)评价方法

本研究采用竞争力评价中常用的加权方法对教育竞争力进行评价,即首先建立评价体系,再通过指标的加权来反映教育竞争力的大小。首先对各个指标数值进行无纲量化,对于无法量化的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即德尔菲法),再采取加权取值的办法进行综合计算分值,得出最终的指数及排名。

三、区域综合教育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核心

综合相关学者研究,本研究主要从投入、过程和产出三个方面重点分析研究教育发达地区教育竞争力的比较情况,主要包括3个阶段、11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见表1。

表1 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一览表

说明:(1)关于比较地区,综合考虑直辖市、沿海发达地区、经济、人口和教育大省等因素,主要选取了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四个直辖市。(2)上述指标某些指标量化较为困难,但与区域教育竞争力密切相关,能够准确了解区域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在主要教育发达地区中的位置,与可量化的指标一起,共同组成教育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3)本着“通用”“可比较”“可量化”等原则,广泛选取世界银行、OECD等国际组织使用的教育指标,以及综合教育部重大实施项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等公开可获得数据比较的指标,此外,我们还借鉴了江苏和国家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部分内容。(4)力图使用权威的统计年鉴、官方网站和政府文件获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但由于统计口径、来源渠道、数据滞后等原因,有些数据与相关部门掌握的情况略有差别。

——投入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教育的人、财、物等投入上,这不仅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实力和教育发展潜力,也反映了政府、社会、个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教育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师资配置主要包括专任教师学历、生师比和拔尖创新人才数量等方面,经费投入主要包括人均教育经费、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和各类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水平,物力资源主要包括生机比、生均图书、生均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值等生均办学条件。

——过程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管理制度、体系结构等方面,这是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表明了区域教育发展的后劲,是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中教育理念主要包括政府、社会对发展教育的理念,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政府、社会、学校自身三个层面的教育管理制度,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普职比、学科专业结构、教育开放性等方面。

——产出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自身的发展成就以及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对人才的培养上,这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其中教育成就主要包括教育满意度、各级各类教育自身发展的成就,服务贡献主要包括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教育公平主要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对特殊人群受教育机会的保障等。

四、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由于涉及部分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相关数据的综合处理,考虑各级各类教育的属性特征,对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进行量化打分排名有较大的困难,故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将逐步完善区域教育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力求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一个客观的描述与比较,进一步增加研究的针对性,力争全面理解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准确了解各地区教育竞争力在全国的位置,并发现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不足,更好地找准各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定位、优劣势和提升策略,促进各地区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1]赵宏斌.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石[J].教育科学,2008(8).

[2]朱向军.提升城市教育竞争力[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3]孙敬水.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教育与经济,2001(2).

[4]薛海平,胡泳梅.国际教育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05(1).

[5]中央教科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国际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

[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竞争力报告2010[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7]谈松华.应对入世:全面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J].求是,2002(11).

[8]吴玉鸣,李建霞.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2(3).

[9]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4(1).

[10]倪鹏飞.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1]赵晖.陕西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12]王善迈,等.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报告[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陈兴安

张伟,天津科技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天津300222)。

G521

A

1671-2277-(2015)02-0015-03

猜你喜欢

竞争力指标体系区域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分割区域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区域发展篇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