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管理体系 为军事体育训练保驾护航

2015-01-09陈勇

军事体育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组训体育训练管理体系

陈勇

(特种作战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健全管理体系为军事体育训练保驾护航

陈勇

(特种作战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梳理了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体系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指出《纲要》对健全管理体系的任务要求,并对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议。

纲要;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切实打牢部队战斗力基础,总部日前制定颁发了《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纲要》明确了6项主要任务,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健全管理体系。《纲要》明确指出,要结合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总部和军兵种军事体育训练管理机构建设,合理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的做法,研究探索部队训练部门配备军体参谋负责军事体育训练计划管理,营连分队配备军体军士长组织军事体育训练,逐步构建职责明确、关系顺畅、运行高效的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体系。其目的就是要理顺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体系,构建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管理关系顺畅的军事体育训练体制,进而为开展军事体育训练提供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1 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体系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组织实施军事体育训练的根本保证。军事体育管理体系是军事体育管理机构设置、领导关系、权限划分和管理制度等所组成的体系的总称,是军事体育训练的依托、保障与承载。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权限以及制度设计,军事体育训练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训练质量和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1.1建国初期军事体育训练管理机构设置

新中国成立后,军事体育工作进入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新阶段。中央军委和总部机关对体育工作非常重视,曾多次发文件、做指示,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1951年开始,陆续建立各种项目的体工队。1952年召开了建国后首届全军运动会。1953年创办了军事体育学校,同年中央军委规定把体育列为部队正规化训练的一个重要科目,确定由各级训练部门负责部队军体训练。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设立体育委员会,负责连队体育工作,并号召营团组织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1955年,训练总监部设立了管理全军体育训练和体育工作队的体育局。1957年,群众性体育工作划归体育局统一领导[1]。

1.2军事体育训练管理机构调整及影响

“文革”期间,军事体育管理体系遭到破坏,部队体育工作受到很大损失。1978年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下达关于恢复体育指导委员会的决定,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相应恢复了体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体育工作的指导。1982年,专门承担军事竞技体育训练任务的军体大队成立,总参军训部体育训练局与军体大队合并为“一个编制、两块牌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竞技体育职能,但弱化了对部队体能训练的指导。1999年体育训练局被撤销,体育训练管理职能和人员编制并入他局。2004年,承担全军军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体育学院也被裁撤。 2012年总部层面军事体育训练的管理职能再次调整,专职管理人员进一步减少,指导全军军事体育训练管理机制不够顺畅,同时各级机关和基层部队也没有编配专职管理组训人员。目前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宏观管理职能弱化,教学科研专业机构萎缩,专职管理组训人员缺失,组训体系薄弱,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的质量效益。

1.3军事体育训练管理制度建设

建国以来,我军军体训练管理制度建设主要是以总部有关体育训练的号召、首长有关体育训练指示及讲话等形式出现。如1950年,总政治部发出的“要大力开展部队体育活动”的号召;1955年,训练总监部发出“加强军队体育训练”的指示;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人人搞体育”的号召;1979年,三总部(总参、总政、总后)第7号文件规定“部队每天要安排一个小时的体育训练”;等等。除此之外,军事体育训练法规制度建设多集中在体育锻炼标准上,如1953年总政颁布执行的《劳卫制》,1962年总参颁布的《军人体育锻炼标准》,1994年总参、总政颁布的《军人体育锻炼标准》;2006年总参颁布的《军人体能标准》等。近10年来,军事体育训练领域的全军性法规文件,仅有《军人体能标准》一项。法规体系不完善,制度约束力不强,配套制度及法规政策严重缺乏,如军体训练督导制度、组训岗位任职资格认证制度、管理组训人员培训制度、训练条件保障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均未建立。军体训练与考核结果与人事管理不挂钩,广大官兵军事体育训练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正因为军体训练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军体训练中“练不练一个样,考不考一个样,过不过一个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制约了军事体育训练管理效益的提升。

2 外军军体训练管理体系建设概况

2.1外军军体训练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美军军事体育训练实行分军种领导管理体系。以陆军为例,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和部队司令部均设有专门机构,分别负责制定军体训练条令条例、训练计划和组织落实;师旅级单位司令部门编配专职人员,负责制定具体计划、提供训练保障、监督训练实施、评估训练效果;营连级单位编配体能教练,负责组训实施,据估算体能教练人数达3000余人。俄军总参谋部设军事体育训练局,负责全军军事体育训练工作,编制12人;各军区(舰队)、集团军、旅(团)设体育训练主任及相应职能机构;全军编配2400名专职军体教官,其中旅级单位编配分管不同项目的专职军体教官10~15人。以军军事体育训练由总参条令与训练局统辖,各级司令部和部队配备专业军官,负责所属部队体能训练计划和指导;配备军事体育训练教员,负责训练计划的具体实施;配备军事体育训练骨干,协助教员组织日常军体训练。

2.2外军军体训练管理法规制度建设

美、俄等军事强国十分注重军事体育训练管理法规建设,保障军体训练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发展。美国陆军与体育训练相关的条令条例多达29部,内容涉及体育训练大纲、考评制度、奖惩制度、训练保障制度。美国陆军体育训练法规延续性强,1919年颁布的指导军事体育训练的战术级条令《身体训练》,迄今为止进行过12次修改,从未中断。俄联邦国防部于2009年也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体育训练条例》,详细规定了体育训练条件建设、器材标准配置和奖励措施等,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此外,美、俄等军事强国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育训练考评和奖惩制度。美军通常每年进行两次体能考核,明确规定考评通过的军人获得军事体育锻炼达标合格证书,对达到优秀等级的官兵给予相应物质和精神奖励。美军《军官晋升》条例明确规定:体育测试结果与晋升挂钩,考核成绩特别优异者提前晋职晋衔,连续3次体重超标、考核不达标的退出现役。俄军每季度、训练年度中期和训练年度末均要对合同制军人进行体能考核,对达到最高等级标准的给予嘉奖,并授予军服标志符号等;考核不达标的退出现役。

2.3外军军体人才培养机制情况

专业的军体训练管理与组训人才是提高军体训练质量的重要支撑。美国陆军于1946年创建了陆军体育学校,负责陆军体育训练管理与组训人才的培养,同时美国陆军还在军事学院下设军事体育研究中心开展军事体育训练科学研究。美国陆军师旅营级单位司令部机关作训、人事部门履行体育训练组织管理和监督实施职能。此外,俄罗斯圣彼得堡军事体育大学、德军体育学校、日本自卫队体育学校、以色列陆军司令部第八训练基地等,专门负责该国军队体育训练专门人才的培训。他们大都规定,军队体育训练岗位任职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如,以军第八训练基地设置军体专业军官、体能训练教员、近距离格斗教员等8种培训课程,培训合格者才能获得相应专业教员证书、取得指导相应体育训练的资格[2]。

3 贯彻《纲要》要求,健全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体系

3.1要健全军事体育训练领导组织体系

目前,我军除空勤、航天和海军航空兵等少数部队外,各部队组织实施军体训练的工作岗位,一直是“没有专职岗位,没有编制员额”的模式,不仅团级单位没有军事体育训练的专职参谋,营连分队也没有专门的军事体育组训士官。军事体育训练专职管理与组训人员的缺失,直接制约着军事体育训练高效、有序地开展,严重影响了军事体育训练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职能的发挥,降低了训练的质量与效益。《纲要》明确提出,要研究探索部队训练部门配备军体参谋负责军事体育训练计划管理,营连分队配备军体军士长组织军事体育训练。在营连分队编配军体组训士官,负责军事体育训练的组织实施。在没有实现编配之前,可指定专门干部和士官承担军体训练参谋和军体组训士官的岗位职能。这一政策安排,将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军军事体育训练不专业、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提高军体训练科学管理与科学组训的能力水平。

3.2要健全军事体育训练运行机制

除组织结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外,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体系建设还涉及岗位任职资格认证机制、军体训练联合考评机制、军体训练管理及组训人才培训、训练条件保障机制等方方面面,亟待建立起高效运行的机制。以人才培养机制为例,目前我军军事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基层部队军体训练骨干的缺口很大,懂军体训练理论并能科学组训的基层骨干严重短缺,甚至院校的军体教员也出现紧缺。因此,加强军事体育训练管理及组训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及其他运行机制的建设,既是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

3.3要加强军事体育训练管理制度建设

军事体育训练管理要依托制度建设,《纲要》颁发后还需要制订相应的法规制度、实施细则,以确保纲要的贯彻落实。《纲要》明确指出,要完善军事体育训练计划管理制度、军事体育训练考评制度、军事体育训练信息管理制度、军事体育训练奖惩制度等。美国陆军在体育训练计划管理上,依据部队任务性质将体育训练计划以绿黄红等不同颜色加以区分,训练计划由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颁布实施,年、月、周和日计划齐全,操作性极强,避免了训练计划制定与实施的随意性。2009年,俄罗斯国防部颁布的武装力量体育训练条例也对体育训练计划做出明确规定,详细列举体育训练计划的类型与样式,计划制订实施有章可循,科学性与规范性强。我军应合理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军队在体育训练管理制度上科学做法,建立健全各类军事体育训练管理制度,为军体训练的制度化建设提供法规保障。

[1] 黄为根.军事体育管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3:142.

[2] 黄为根.奖惩措施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外军体能训练规范化经验做法[N].解放军报,2014-7-13(4).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of System for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CHEN Yong

(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 Guangzhou 510500, China)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history and the status quo of our country′s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administ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ntroduces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worldwide main powers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administ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oints out the mission and command of “The Outline of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iming at consummating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propose measures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Outline;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administration system

16711300(2015)01002903

20150120

陈勇(1970—),男,辽宁抚顺人,特种作战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院校教育与管理。

G80-53

A

猜你喜欢

组训体育训练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