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化视域下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策略
2015-08-17黄为根
黄为根
(特种作战学院 军事体育理论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实战化视域下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策略
黄为根
(特种作战学院 军事体育理论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阐述了军事体育训练实战化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军队和军事组织在军事体育训练实战化方面的主要理念与做法,提出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实战化应结合战术背景、战场环境、兵种专业、携装携弹等展开的发展策略。
实战化;军事体育训练;发展策略
习近平强调指出:“要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不断强化官兵当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他指示要将军事训练实战化引向深入,切实提高部队的实战化水平。军事体育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基础,实战化训练对军事训练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军事体育训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 军事体育训练实战化的背景与意义
1.1历史上看,军事体育训练与战争、实战是分不开的
所谓实战“化”即要像实战一样,这就要求训练要贴近战争实际。从历史上看,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正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实战中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1927年,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开辟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同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党和苏区政府坚持体育服务于革命战争的指导思想,提出了“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拥有健全雄壮的身体,造就坚强的铁的红军,准备时刻能参加到前线去,战胜一切敌人”的体育方针[1]。中共苏区中央局对红军训练提出了“体育军事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体育与实战的结合,红军在战斗间隙每日“三操”,将军事体育训练与军事技能紧密结合,积极开展符合实战需要的军事体育训练项目,如射击、投手榴弹、超越障碍、刺枪、劈刀、抢占山头、过浪桥、爬城墙、散兵、防空、防毒等。其中很多项目都是红军根据战争经验设计出来的,实战化特点十分突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新华日报》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军事体育为抗战服务的指向性十分明确。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利用战斗间隙开展练兵运动,“大比武、大练兵”,锻造了坚强的体魄,为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身体基础。从我军军事体育的发展史来看,军事体育训练是在战争中逐步成长起来的,是在实战中不断实践不断发展的。
1.2发展上看,实战化是“三从一大”训练理念的继承与创新
“三从一大”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该训练指导思想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产生的,是我国体育工作者对竞技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对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及运动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实战出发”是“三从一大”训练理念中最为科学的经验概括。赛场离战场一步之遥,“三从一大”练兵思想对部队训练影响至深,从实战需要出发的训练理念在部队深深扎根。60年代中期,郭兴福教学法坚持带着敌情练兵,着眼实际、瞄准实战,把兵练活、训精,顺应部队训练和战斗力生成的基本规律,大受部队欢迎。叶铁虎是郭兴福连里的战士,他曾经这样谈到郭兴福教学方法:比如爆破训练,有一次他做示范,一手托着炸药包,一手支撑着身体在雪地上匍匐前进,积雪灌满了衣袖,双手冻得红彤彤的,可是他连手套都不戴,严格按实战要求做动作[2]9。演习中,一个战士根据郭兴福的命令去爆破一座地堡。当他勇敢地接近了地堡,伸手去拉炸药包时,郭兴福即兴改变“战场”情况:“炸药包失效!”机警的战士立刻放弃炸药,向地堡的射孔里打手榴弹。可是,郭兴福又说:“手榴弹被敌人又扔出来了!”这个战士又改变方法,把手榴弹的弦拉断后停几秒钟,等它快爆炸时再扔进去。然而,郭兴福又说:“射孔加了铁丝网,手榴弹扔不进去了!”这个战士转过身来,立刻又找地堡的进出口和透气孔……[2]12由此可见,郭兴福教学法注重模拟千变万化的实战环境。从“三从一大”到郭兴福教学法,其中的核心精神就是教学训练必须从实战需要出发,其思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影响着部队军事训练。
1.3现实来看,实战化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必然要求
战与练的关系,可以套用一句话概括,即战之练所倚,练之战所伏。信息化条件下要始终坚持练为战的指导思想,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反复苦练什么、什么在实战中最管用就把什么练精练过硬,真正把功夫下在打牢训练基础上、提高作战能力上。实战化训练的本质要求是从难、从严。实战化训练的基本标准是训战一致。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在近似实战的环境和条件下摔打部队,是部队实战化训练的根本方向。军事体育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体育训练也需要结合使命任务,丰富实战化训练的内涵,探索富有成效的训练方法,全面提高军事体育训练的实战化水平。
2 外军体育训练实战化的理念与实践
2.1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推动身体训练与作战准备的结合,实现一般性体能训练向作战体能训练转变
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及军事组织如美国、俄罗斯、北约部队等近些年先后提出迥异于以往的有关身体训练(Physical Training)的表述,将身体训练的健康功能延展至作战功能,从一般性的体能训练深化为作战体能训练,将身体准备训练与作战准备训练紧密结合,实战化的意味浓厚。如,美国陆军2012年颁布的最新修订的身体训练野战条令(FM 7-22:Army Physical Readiness Training),条令名称从“体能训练”改为“身体准备训练”,明确身体准备是战斗准备的基础。北约组织于2009年推出“优化作战体能”(Optimizing Operational Physical Fitness)的技术报告,报告对行军(接敌行军、紧急接敌行军)、挖掘(工事、战壕)、物资搬运等一般军事任务进行分析,从人体生物学的角度对完成军事任务的身体动作进行分析,以获得良好的训练绩效,北约部队身体训练实战化的理念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已然付诸实践。2013年4月加拿大国防部颁布新的武装力量作战体能训练计划(Fitness for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for Canadian Armed Forces Employment Program),明确体能训练是基于作战的需要(Fitness for Operational Requirement)。该计划的制订与颁布是加军推动体能训练实战化的有效成果,加军在过去的20年组织科研人员分析研究了400多种军事任务、战斗行为及战斗动作,梳理出20多种满足作战需求的体能训练项目,将其列入训练计划,具有很强的实战性。俄罗斯于2013年颁布新的体能训练条例,指出体能准备是军人为遂行作战训练任务、提高武装力量的战斗力而进行的作战准备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不断优化作战武器装备的同时,没有“边缘化”体育训练,相反不断推进身体训练的实战化发展。
2.2外军以战斗行为、战斗动作对军人身体需求为牵引,确定满足作战需要的体育训练手段
战场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战斗行为和战斗动作对身体提出什么样的需求,就要进行什么样的训练。外军在确定体育训练手段和项目时,从实战需要出发,以需求定训练内容,针对性很强。如美国陆军要求,身体训练手段应与战斗任务直接相关,有效整合诸如攀登、匍匐、跳跃、落地以及冲刺等基本技能以满足作战任务的需要。一切身体训练围绕战斗任务展开,以便使身体准备状态达到战斗熟练的程度。表1所示,不同军事任务对应不同的身体需求,根据需求明确训练手段。美国陆军认为,身体准备训练的内容、条件及标准来自对作战核心任务或战斗行为的动作分析。例如,在战斗中士兵要对直瞄火力作出反应或移动,通过动作分析,士兵此时的身体反应主要包括跑、跳、跃进、匍匐、推、蹲、翻滚、停止、开始、变向等。而这一系列的身体反应恰恰就是士兵在某一特定战斗行为中的身体需求情况,其他战斗行为推而论之,从而建立起以身体需求为基础的各类训练手段。这样一来身体训练手段就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实战[3]。
表1 战斗任务的身体需求
2.3外军模拟仿真战场环境实施军事体育训练与评价
外军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善于利用实地或模拟仿真的战场环境进行身体适应力训练,以达到实战训练的效果。如,美国陆军定期组织部队到寒区作战训练中心进行野外生存、寒区救护、冰上运动以及滑雪等内容的训练,强化官兵耐饥饿、耐寒冷能力以及寒区条件下作战的特殊技能。德军、英军、法军等几乎每年都派部队到奥地利作战训练基地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部队山地作战能力[4]。美军非常重视实战化训练和模拟仿真训练,强调按作战任务需要进行近似实战环境的适应性训练,要“像实战一样进行训练”。美国陆军认为:战场上的胜利不是偶然的,它是艰苦的、逼真的、富有挑战性训练的直接结果。美国本土军队每隔一段时间就到被称为“准战场”的训练中心——欧文堡轮训一次,其强度超过实际战争。美国陆军强调:确保我们的士兵在体力和脑力上为能主导下一个战场做好准备,确保没有一个士兵因未受到良好的训练而面临危险。在体育训练的考核评价上,也尽量贴近实战化条件。如,美国陆军近年进行的体能测试改革,首次启用了战斗准备测试,大量引进战斗行为与动作的测试,如拖拉伤员、瞄准目标移动、携带15 kg弹药箱过平衡木等,测试时要求着陆军作战服,佩戴作战头盔,携带武器,模拟战场环境,测评的导向直接指向实战化。在实战环境中训练,在实战环境中测评,实现训、考与实战的有机融合。
3 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实战化的发展策略
实战化训练既是落实“战训一致”原则的根本要求,又是促进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更是适应军事训练转变的必然选择。军事体育训练实战化发展应实现军人身体训练与武器装备、战场环境、兵种岗位的有机结合,摒弃“体能训练是体能训练,军事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错误认识,要将军体训练与军事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进行有战术背景下的军体训练、贴近战场环境的军体训练、全副武装的军体训练等。
3.1军事体育训练的实战化应结合战术背景展开
军事体育训练并不是孤立的,不是简单的跑跑跳跳,它与军事专业训练是不可分割的。兵种专业体育训练应结合战术背景实施训练改革,可以紧密结合实际作战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将分散独立的训练课目有机融合,连续实施。如把单兵5 km武装越野、400 m障碍、3种姿势射击连贯组训,体现冲击突破的真实作战进程[5]。在通过障碍的训练中,也可想定班组作业的方案,巧妙地将体育训练与班组协同联系起来。将军人身体训练置于战术背景下的军事训练中,让军体训练与专业训练紧密融合,实现身体素质、军事素质、战术素养的同步发展。
3.2军事体育训练的实战化应结合战场环境展开
实战化训练要求军事体育训练必须与作战环境和作战条件相适应并进行针对性训练、适应性训练和仿真训练。与作战任务相符的仿真训练是提高战斗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军事体育训练也应强调身体训练与作战环境的结合,充分考虑作战环境对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如时差适应、夜战等,也应考虑到战场环境的特殊影响,如气候影响(温度、湿度等)、地理环境的影响(热带丛林、沙漠、海岛、高原、高寒地区)等。军事体育训练环境应该模拟未来可能作战区域的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
3.3军事体育训练的实战化应结合兵种专业展开
军事体育训练手段不能千人一面,实战化训练就是要求兵种专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规律实施相应的“专项”或“专业”训练。需要什么练什么,这是专项军体训练的基本原则。但是,目前我军一些兵种专业在军体训练中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身专业对身体的需求情况,盲目地进行军事体育训练,训练效果不尽如人意。比如舟桥专业对臂力和腰力要求很高,就应该在军事体育训练中着重进行力量训练,而不是经常性地组织5 km长跑训练来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如果军事体育训练与兵种专业的特点不相吻合,与专业训练没有契合度,军事体育训练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3.4军事体育训练的实战化应结合携装携弹展开
军事体育训练的安排一般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础到应用,由徒手到携装,由营区到野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军事体育训练的实战化应逐步加强全副武装下的训练,携装携弹“真刀真枪”地实施“野地”训练。目前我军一些兵种在军事体育训练中注重携装训练,如有线通信兵爬电线杆、背线跑、500 m放线跑等训练活动,有效提高了专业训练的质量,取得良好效果。在实战化军体训练中,应加强军人与作战服、作战武器结合的训练,提高战场的适应能力,增强作战能力。
[1] 李之文,陈孝平.军事体育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37.
[2] 钱永柞.练兵场上的辩证法——郭兴福教学方法观摩札记,哲学研究,1964(3):9,12.
[3] 黄为根.美国陆军身体准备训练概况[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29(4):70—73.
[4] 苏谧,王亚.外军实战化训练主要特点[J].现代兵种,2013(5):73—74.
[5] 田伟,胡春雷.对深化实战化训练的思考[J].现代兵种,2013(4):27—28.
Study on Battle-focused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HUANG Weig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Military Sport Theory,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Guangzhou 510500,China)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meaning and history of battle-focused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of the PLA,sets forth the main ideas and practices of battle-focused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of great power and military organization in the world,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of combat-oriented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that it should combine with tactics,battlefield,arms,specialties.
battle-focused;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16711300(2015)01004004
2012年全军军事学研究生资助课题“美俄军人体能训练研究及我军体能标准的实践与思考”(2012JY002-206);本文获特种作战学院2014年学术研讨会一等奖。
20141209
黄为根(1977—),男,福建闽清人,讲师。研究方向:外军体育训练、军事体育管理。
G873
A
●军体理论与应用·军体实战化训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