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后勤工作

2015-01-09刘春生康小岐

军事历史 2015年5期
关键词:伤病员后勤工作人民军队

□刘春生 康小岐

1927年8月至1930年5月,是人民军队的初创时期。当时,中国各个地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军阀政治和落后的农业经济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最重要特征,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初创时的人民军队后勤,要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客观情况,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一、武装起义部队沿袭原有后勤保障体系

在1927年8月至1930年初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共领导发动200多次武装起义。这一时期,起义指挥部一般都设有专司给养供给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但由于准备不足,各项后勤工作都是在缺少统筹的情况下随机展开的。另外,大部分起义部队沿用原有后勤组织机构实施保障,后勤体系不健全,起义后又大都没有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来解决关乎全局的给养问题。

最早的武装起义是1927年8月爆发的南昌起义。在起义后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内,下设财政委员会(主席林祖涵,即林伯渠)和粮秣管理处(处长彭湃),负责对起义部队进行保障。另外,委员会内还设有政治保卫处,负责向地主劣绅勒款。后来,为了统筹需要,成立了战时经济委员会。起义各部队基本保留原有后勤机构,军、师有军需处、军医处、军械处;团有军需处、卫生队;有的团还设有十几个人组成的辎重队。在起义成功的当天,革命委员会曾专门讨论财政政策和部队的补给问题。提出要改变以前军阀的财政政策,将财政负担从贫苦工农身上转移到富有阶级身上。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后勤的指导既缺少经验,又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起义部队在经费物资筹措的“新”“旧”方式之间(旧的普遍派款与新的向地主勒款)一再犹豫动摇,没有采取坚决措施解决筹款问题,在后勤保障方面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使得后勤保障日趋困难。

1927年9月爆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设立行动委员会,担任发动群众、组织运送粮食、供给部队给养等工作。起义部队中,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有军需处、卫生队;而由工农起义人员编成的部队,后勤机构很不健全。起义部队向农村转战途中产生的伤病员,轻者随部队行动,重者安置于沿途村镇。由于战斗失利和组织不健全,丢失伤病员的情况时有发生。起义部队占领一些村镇后,由于没有坚决实行没收征发的政策补充给养,没有着手成立革命政权,致使后勤承担不起保障部队供应的任务。秋收起义初期行动遭受挫折之后,能很快地、比较自觉地把着眼点由城市转向农村,为创建人民军队后勤提供了可能。

1927年12月爆发的广州起义,部队设立财政处、粮食处、交通队等后勤保障机构。陈赓担任起义军事指挥部副官,统筹部队后勤供应工作。留守广州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医处和后方医院在共产党员贺诚等领导下参加了起义,成为起义部队的卫生机构。当时,许多工人、市民和学生参加后勤工作,给起义军以有力的配合和支持。但由于后勤工作准备仓促,又没有实行打土豪筹款,致使部队的后勤供应十分艰难。

二、三湾改编拉开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后勤的序幕

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它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同时,在后勤工作方面也采取了几项重大措施。这些措施,拉开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后勤的序幕。标志着人民军队后勤已经形成并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人民军队后勤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首先,“三湾改编”第一次建立了人民军队后勤机构,委任了第一批人民军队后勤干部,编设了政治工作干部。当时,由于连续作战,人员散失,起义前设立的行动委员会已无法实施对部队的后勤保障。整编中,以团部副官负责计划经费,经办伙食、被服等勤务,具体组织实施对部队的军需保障。设立了卫生队,负责部队的医疗保障,将分散在各连的伤病员集中起来,与卫生人员编在一起,边治疗边随部队行动,使部队医疗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另外,还设立了辎重队,负责携带物资和运输等事宜。副官、卫生队、辎重队,后来逐步发展演变成为贯穿于整个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后勤的供给、卫生、运输三大系统。

其次,“三湾改编”还系统地提出并实践了人民军队后勤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一是实行供给制。废除官长小灶,官兵生活待遇平等,同吃一锅饭,同吃一样的菜;二是伙食管理公开。士兵参加伙食管理,每月公布一次帐目,结余官兵平分;三是民主理财。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管理,监督部队财经收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工作和官兵生活待遇平等、民主理财等原则的实行,使人民军队后勤同剥削阶级军队后勤彻底区别开来,摆脱了旧军队雇佣性、官兵不平等的影响。这些原则,成为人民军队后勤在尔后各个历史时期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奠定了人民军队后勤建设的基本框架

1927年10月下旬,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的茨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28年4月,南昌起义军余部来到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后统称红军)第4军,形成了人民军队后勤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井冈山根据地建设,使初创的红军有了可靠的后方依托,人民军队后勤在建设实践中创造了宝贵的经验,标志着人民军队后勤的创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红4军在军、团两级建立了较完善的后勤保障机构,形成了由履行供给、运输、医疗、修理等职能的机构及其下属分队组成的保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项勤务分工明细,平、战时任务及运作程序明确,奠定了人民军队后勤组织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在整个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后勤组织机构虽经多次调整,但都没有超越这个基本框架。

红4军军部设有军需处、军医处、军械处、留守处等4个后勤机构。军需处(后改称经理处)下辖财政、会计、被服、粮袜等4个科和运输连、被服厂。负责钱、粮、被服的筹措与分发,作战时随部队行动,归副官长指挥。军医处(后改称卫生处)下辖医务科、医院、担架连。作战时,医院留在后方归留守处领导,其余均随部队行动,负责伤病员救治和后送工作。医院最初仅有三四名医生和几名护士,连同担架员才20多人。医疗条件极差,没有病房,官兵们纷纷将平时发的伙食尾子捐献出来,就地取材,自己建设;西药奇缺,就采掘草药煎熬给伤病员服用;缺少医疗器具,就用木头、竹子等制作成镊子、消毒盆、探针等器具;没有药棉,就将土布洗干净作药棉;没有手术刀,就用盐水泡过的剃头刀、梭标甚至菜刀当手术刀使用,用小锯齿的木锯子当作骨锯来做手术;没有消炎药水,就用食盐水甚至石灰水给伤员消炎。军械处下辖2~3个科和1个修械所。作战时,修械所留在后方归留守处领导,其余随部队行动,负责枪械、弹药的搜集和分发等工作。修械所初建时,有30余名枪工,依靠缴获的一套设备修理枪支和制造简单兵器,以后发展到可以制造五响枪和马尾手榴弹。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中使用的那门迫击炮,就是在修械所修理后抬上黄洋界参加战斗的。此外,修械所的工人们还经常帮助当地农民修理镰刀、锄头等各种农具,密切了军民关系。留守处下辖辎重(负责钱粮)、医务、军械、管理4个科,常驻井冈山茨坪,负责战时留守人员的行政管理和物资供应工作。

红4军下属各团均设有辎重队、卫生队,负责本团的物资供应、运输和伤病员救治。为便于部队机动作战,各团分别设有留守处,负责照顾伤病员和看管部队不便携带的物资。

同一时期,其他武装起义后建立起来的人民军队,也陆续建立了后勤机构。1928年10月,以平江起义部队为主编成的红5军,军部设副官处;纵队设副官长(后改为副官主任);大队设事务长(后改为特务长),分别负责本级的后勤工作。1928年7月,鄂豫边根据地的红11军第31师成立后,设经理处和医院。1930年4月,该师与其他部队合编为红1军后,军部设经理处和军医院;师、团都设有军需处和医疗机构;营、连配有供给、医务干部。1928年7月在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组建的红4军,军部设有副官长和军需处。这些部队与井冈山根据地的红4军一样,都按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在后勤机构中先后建立了党的支部,编配了党代表和其他政工干部。

四、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后勤建设的基本原则

1929年12月,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史称“古田会议决议”。“决议”阐述了人民军队的根本任务、指导思想、建军原则、党在军队中的组织路线和基本工作方法,是人民军队及其后勤建设的伟大纲领。其中,有关后勤工作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反对单纯军事观点,肯定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是红军三大任务,第一次将“没收、募捐、筹款”作为红军主要任务之一写入党的文件。第二,提出纠正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倾向,在主要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要设法改善红军的物质生活”。第三,明确红军人员的物质分配,应该做到大体上的平均,例如官兵薪饷平等,但是必须反对不问一切理由的绝对平均主义。第四,重申红军经济管理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如经济来源、管理组织、士兵参加审查的经济民主。第五,强调军政机关应讨论卫生问题,要派有能力的人负责卫生工作;部队官长,特别是和士兵接近的官长,应随时重视伤病员,关心、慰问他们,切实解决伤病员的实际问题。第六,要求做好勤务兵、马夫、伙夫等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后勤工作的纪律性。

古田会议的召开和“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标志着人民军队后勤创建阶段的结束。在这一历史阶段,人民军队后勤经过艰苦的探索,在保障人民军队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服从并服务于党的根本政策的建设方针和基本原则,初步确立了与军队建设的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组织体制和保障方式,为人民军队后勤尔后各个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李云清:《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七十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

[2]唐小平、欧阳月明:《井冈山时期的后勤保障体系及其经验启示》,载《党史文苑》,2007(24)。

[3]姜廷玉:《红军时期人民军队的初步正规化建设》,载《军事史林》,2012(10)。

猜你喜欢

伤病员后勤工作人民军队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浅谈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人民军队忠于党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后勤科学发展
浅析微信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应用
关于学校后勤工作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