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工作实践
2015-01-09西安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西安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抗日战争时期,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党指挥枪和部队有效履行职能使命,大力开展政治教育和文化宣传,制定颁发决定指示和命令条例,恢复健全组织制度,从思想、政治、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了服务保证作用,开辟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新舞台、赋予了新内涵、注入了新动力,从实践层面回答和破解了时代难题。
一、大力加强教育宣传,强化党的思想领导
政治教育、文化宣传和文艺工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7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一)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作用。军队政治工作实质上就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是人民军队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向来非常重视从思想上领导和掌握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途径和基本经验。一是廓清思想迷雾,指引正确方向。在抗战初期,各部队深入进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育和抗日民族解放教育。在教育中着力讲明了八路军、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本质区别,讲明了红军改编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国一致抗日的重大意义,有效激发了红军官兵的民族正义和对敌仇恨,捐弃前嫌,顺利地进行了改编。为了有力批判“亡国论”“速胜论”,使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能够客观认识和正确判断抗日战争,鼓舞信心士气,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该文鞭辟入里地客观分析了敌我态势,其结论是:“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514~515页。这为抗战军民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必胜的信心,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二是重视系统学习,加强理论武装。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指出:“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各级党的组织必须把干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经常给以检查、指导和帮助”。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7册,1~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在理论学习上坚持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的原则。“甲,初级课程: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社会科学常识。乙,中级课程:联共党史、马列主义。丙,高级课程: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近代世界革命史。丁,时事政治课程分为中国、日本、国际三个方面经常研究。戊,军队中应有军事学习课。”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7册,1~2页。还建立了在职干部平均每日两小时的学习制度,编辑和撰写了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文章。三是突出领导干部,强调表率作用。《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强调:“各级组织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责的领导和提倡其他干部的学习。”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7册,1~2页。为了强化高级干部的学习,使之成为一般干部的表率,194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成立高级学习组的决定,指出:高级学习组“其成分以中央、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区党委或省委之委员,八路军新四军各主要负责人,各高级机关某些职员,各高级学校某些教员为范围”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623页。。通过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先进的理论和高度的政治自觉,统一了全党全军的思想政治认识,加强了党对军队的思想领导。
(二)注重吸收知识分子和发挥各类院校的强大育人功能。我们党在长期的残酷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只有这样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618页。1939年6月25日,王稼祥、谭政签发了《总政治部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和培养新干部问题的训令》,指出:吸收新的革命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工作,已成为当前干部工作上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坚决纠正排斥和拒绝知识分子的倾向。中共中央于1939年12月作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一切战区的党和一切党的军队,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⑦《毛泽东选集》,第2卷,619页。。1941年4月23日,中央军委又发出《关于军队中吸收和对待专门家的政策指示》,明确规定:“一个军队没有大量的专门家(军事家、工程师、技师、医生等等)参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组织的。”至20世纪40年代初期,延安汇集了数万知识分子。一时“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成了“知识分子的圣城”。一流的军队必然拥有一流的人才;强大的军队需要培育素质过硬的军政干部。在抗战时期,我党我军非常重视各级各类干部的教育培养。为此,在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大批军政干部学校。1937年1月,“中国抗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机关从保安(今志丹)迁至延安后,即根据中央决定,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是我党我军干部成长的摇篮,它由最初师生243人,发展到15个分校,培养了10余万抗日骨干,在我党我军干部队伍建设上贡献巨大。毛泽东称赞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⑧《毛泽东文集》,第2卷,1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除抗大之外,中央军委于1939年12月在延安开办了八路军军政学院。在此期间,中共中央还先后在延安创办了中共中央党校、马列学院、陕北公学、中央民族学院、行政学院、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中国女子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部队艺术学校、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20多所学校。各类学校的相继开办,使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和提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注重发挥文化宣传和文艺工作的熏陶塑造作用。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创办了大量的各具特色的报刊杂志,大批知识分子和部队文艺骨干创作了很多富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充分发挥了文化宣传和文艺工作的感染熏陶作用。在抗战中,由于局面扩大,部队增多,尤其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部队处在高度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中,需要更多的报刊杂志及时传播中央、军委和总部的指示,交流部队工作经验,提高军民文化素养,鼓舞军民斗志,因而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据统计,八路军总司令部和野战政治部先后创办的报刊有《八路军军政杂志》《华北每月》《红星杂志》《前线月刊》《前线周刊》《敌国汇报》等。除总部外,各部队也创办了各种报刊。如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创办的报刊有《部队生活》《战火报》《工作通讯》《生产报》等24种。八路军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报刊主要有《抗敌三日刊》《熔炉》《抗日战场》《战友报》《人民军报》等。新四军在华中创办的报刊有《电讯要闻》《抗敌报》《战斗报》《团结报》《军事杂志》等40余种,油印小报200余种。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创办的报刊有《新百姓》《前进报》等。党和军队的各级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对报刊杂志的组织领导。如《八路军军政杂志》的编委会由毛泽东、王稼祥、萧劲光、郭化若、萧向荣5人组成。豫皖苏边区游击队的党报委员会,由彭雪枫、张震、吴芝圃、萧望东、岳夏、王子光等组成,彭雪枫任主任。这样就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报刊的政治与业务领导。抗日战争初期,许多文艺工作者抱着献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崇高愿望,从敌占区、国统区奔赴延安以及华北、华东抗日前线,同部队原有的文艺工作者一起开展文化活动。同时部队各级政治机关也培养和造就了相当数量的青年艺术工作干部,使部队文艺工作在红军时期文艺工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建立了各种适应抗战需要的新的文工团、宣传队,在政治、艺术和技术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并协助和推动了地方文艺运动的发展。1941年1月18日,总政治部、中央文委联合发出《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指出:“部队文艺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因其不仅在于能够帮助部队的政治教育与宣传鼓动,调节部队生活,提高部队战斗情绪,而且是密切部队与群众联系及对外扩大我军影响的有力工具。”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6册,19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地阐明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系统地回答了现代文艺运动中许多有争论的问题。他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847页。
二、深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强化党的政治领导
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实践性往往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运动来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全军上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各项运动,提高了觉悟,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激励了士气,鼓舞了斗志,坚定了信念。
(一)开展整军运动。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在获得较大发展的情况下,参军人员成份日趋复杂,部队一些人一度出现了阶级意识弱化、领导松散、部队编制混乱、战斗力有所下降,甚至逃亡叛变的现象。为此,从1939年2月起,八路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的指示,连续进行了三期整军。整军的总方针是:从政治、组织、思想、装备、战术、技术、纪律等方面巩固部队,提高质量,使人民军队成为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经得起任何严酷斗争考验,政治上坚定、组织上严密、军事上坚强的革命正规军队。1939年2月14日,《八路军政治部关于整军政治工作计划》明确要求:“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军事、政治、理论、文化水平,轮流开办各级干部训练班、各种工作训练班,并专门训练杂务人员,尤须定期测验,保证教育进度彻底实施。巩固部队与党的领导,提高自觉纪律,严肃军风纪,讲究军队礼节。发扬各种优良制度,保证经常性,严格监督检查,整理和总结抗战以来各种工作经验。”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4册,444页。1940年2月21日,针对整军工作已在各部队陆续展开的情况,朱德、彭德怀、左权、傅钟、陆定一等在《关于一九四零年整军计划的训令》进一步明确了整军要求:“a、加强与巩固党在部队中之绝对领导;b、保守军事秘密,巩固部队、扩大部队,相机会合起来;c、建立与健全军队制度,特别是建立与健全各级支队参谋机关的工作;d、巩固自觉纪律、制度,肃清游击习气;e、提高战术素养(目前须解决是游击战争);f、提高技术能力(主要是射击、打手榴弹);g、提高文化程度。工农分子知识化,消灭文盲,其标准:连以上干部概能识二千字以上并能写简单文章;h、巩固新、老干部之团结,信用新干部,吸引新干部参加各部门、各种职务的工作,使知识分子在实际工作上来加强阶级教育,坚强部队团结;i、提高战斗力,提高各级干部机动能力。”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5册,89页。整军后期,八路军部队按照野战政治部的指示,开展了“政治整军”。“政治整军”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健全部队中党的组织,建立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审查干部和发展新党员等。整军中,主力部队、新部队、游击部队分别提出了“为创造坚强的铁的党军而奋斗”“为创造模范的主力兵团而努力”“向八路军新四军看齐”等口号,开展了创造模范党支部、模范党员等活动。整军运动的开展,使人民军队由“大刀阔斧”的发展转入了“精雕细刻”的新阶段。
(二)开展整风运动。军队整风是全党整风的一个重要方面。1942年6月,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军队中整顿三风的学习与检查工作的指示》,标志军队整风运动的正式开始。《指示》指出:“革命军队的干部必须能充分掌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建立与发展我们自己的军事理论,反对军事领域中的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肃清地主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对于我们的恶劣影响(这不是指吸收这些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克服军事理论与军事学习的落后,不让非马列主义的思想存在于我们的部队中,使我们军队干部的思想能够正确的蓬勃发展起来。这对于克服目前困难,迎接将来光明,这对于进行目前游击战争与准备将来正规战争,都有头等的重要意义。”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6册,785页。1943年、1944年不断深入发展,至1945年春胜利结束。整风采取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根据部队的特点,中央规定了军队整风的原则:部队是战斗组织,整风是为了团结我们的力量,不是为了涣散自己的力量;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战斗,不是为了妨碍战斗;一切有害于团结的言论和行动,必须纠正;学习文件与检查工作均应适应战斗环境,务求不松懈战斗的警惕性,不妨碍战斗的准备与进行。依据这些原则,军队整风在指导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干部学习中央指定的整风文件,提高整风的自觉性,自觉肃清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安排,保证整风、战斗两不误。1942年10月15日,总政治部发出《关于整顿政治工作中的三风不正给各级政治机关的指示》,要求“我们必须负责的认真的检讨我们思想中工作中三风不正的事实,我军确实存在着这种事实,我们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切实整顿我们的军队,提高我们的干部,洗刷三风不正的现象,使之有利战斗,而绝不妨碍战斗。”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6册,942页。按照总政治部的指示,政治工作整风普遍注意了联系实际,着眼于提高部队战斗力,从解决迫切问题入手,集中力量,突出解决了政治工作领导与作风、干部的培养与使用、部队的宣传教育、锄奸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等问题。经过整风,政治工作有了很大转变。
(三)开展拥政爱民运动。“拥政爱民”运动是整风运动的成果之一,是实行军民一致原则的发展。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指出“党政军民关系中(实际上是党政军民系统中党员干部的关系),在某些地区,还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现象”④《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6册,849页。;“党政军民关系不协调,在一般情况之下,军队干部应负较大的责任,军队手中有枪,容易独断独行,轻视党政,不守纪律,自由行动,破坏群众利益。因此,军队中军政干部必须特别约束部下,检点自己。必须号召自己的部下,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政府,坚决执行党的决定与政府法令”⑤《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6册,853页。,并提出开展“拥护政府、爱护人民、拥护军队”活动的要求。紧接着,中共中央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的指示中,要求军队宣布拥政爱民公约,检讨有损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求地方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宣布拥军优抗公约,将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制度化。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3年1月15日公布了《拥护军队的决定》《拥军公约》《开展“拥军运动月”的工作指示》,确定从1月25日至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作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关于拥政爱民月的工作指示》,确定从2月5日至3月4日为“拥政爱民月”,并公布了《拥政爱民十大公约》。1944年2月7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检查拥政爱民及拥军优抗工作的指示》,进一步明确:“拥政爱民运动,是当前旧历年节中最重要的革命工作,希望各地党委切实抓紧检查,发扬好的经验,纠正缺点,务使这一运动真正达到改造战士思想与巩固军民团结的目的。在旧历年节的拥政爱民与拥军优抗运动月过去之后,各级党委及政治部仍须根据上述各点进行工作检查,继续深入此两项运动尚未完成的工作,以期彻底改善军民关系与军队内部关系。”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7册,395页。拥政爱民运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党政军民大团结,有效地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四)开展尊干爱兵运动。实行官兵一致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抗日战争后期,由于部队受军阀主义、教条主义的影响,官兵关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一些干部缺乏高度的爱兵观念,缺乏群众观念,管理方法上存在着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和惩办主义。因此,1944年,陕甘宁边区留守部队在学习《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为改善官兵关系、增进部队团结,率先提出了“尊重干部,爱护士兵”的口号,突出强调改善官兵关系,开展尊干爱兵活动。总政治部及时总结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号召全军向他们学习。全军上下积极响应号召,尊干爱兵运动全面展开。尊干爱兵运动的核心是在阶级友爱的基础上,强调战士要尊重干部,干部要爱护战士,达到官兵团结一致之目的。它是整风运动在部队基层的深入,是军队内部民主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军正确处理官兵关系经验的结晶,是对官兵一致原则的运用与发展。通过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尊干爱兵公约,极大地改善了官兵关系,增进了军队内部的团结;巩固了新型的官兵关系,使干部与士兵能够坦诚相待,亲如兄弟,干部爱护士兵,士兵服从干部,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三、恢复完善组织制度,强化党的组织领导
党的组织领导是为思想政治领导服务的,没有正确的组织领导作保证,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通过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制定颁发规定条例,建立恢复各项制度,有力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一)建立完善组织机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组织部迅速作出《关于改编后党及政治机关的组织的决定》,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关于成立前方军委分会及各师成立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决定在师以上及独立行动的部队中组织军政委员会,师、团组织党务委员会,连队建立党支部。1937年8月1日,总政治部作出《关于新阶段的部队政治工作的决定》,重申“在新的环境中千百倍加重了共产党对红军的领导责任。应该健全与加强红军中党的组织及其作用,党的组织应该成为部队全部生活决定的骨干,成为一切政治工作的支持与依靠,而政治机关亦始终应保持其为党的工作机关的特点。”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4册,16页。《决定》提出在抗日新阶段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一切为着积蓄与加强抗战的力量,保证在抗战中的胜利;保证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依靠党的领导的加强,保持红军的传统,巩固与提高部队战斗力;提高军队的军事技术与战术,提高指战员的政治文化水平,迅速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并培养大批新干部,使之适应于对日作战的需要。是月,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周恩来任副主席。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在八路军中设立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后称华北军分会)朱德任书记,彭德怀任副书记,代表中央对部队实施领导。新四军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于1937年12月决定设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任命项英为书记。在领导体制上八路军、新四军除接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军委分会的领导之外,还就近接受所在地中央局或中央分局的领导和指导,主力军接受所在地党委的一元化领导,从组织上保证了全党全军的集中统一。
(二)制定颁发各类决定指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根据当时对敌斗争的形势以及现实情况,制定颁发了大量的规定、决定、决议、条例等,有力促进了政治工作的开展,保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落到实处。在这一时期,我党我军陆续颁发制定了《关于改编后党及政治机关的组织的决定》《总政治部关于新阶段的部队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央军委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成立前方军委分会及各师成立军政委员会的决定》《中央军委关于成立总政治部的决定》《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政治工作暂行条例》《毛泽东、刘少奇关于在华北应加强瓦解敌军的宣传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帮助国民党及其军队工作原则的决定》《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政治部关于地方党与八路军关系的决定》《朱德、彭德怀、任弼时转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在军队中领导的决定的命令》《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地方党及军队中党务委员会工作的决定》《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军队中干部抚恤条例》,等等。这些决定指示涉及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紧紧围绕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核心,创新发展了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拓展了渠道路径,提高了正规化法治化水平。例如,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央军委在总结领导部队建设数年来的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军政委员会条例》,经中央书记处批准,于1941年2月颁发全军施行。在党委制中断的情况下,军政委员会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尤其是加强军队内部党的集体领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恢复建立各项制度。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以及抗日战争前期,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一度取消了党委制以及政治委员制度,给我党我军造成了损失。鉴于出现了各种不利影响,我们党适时作出决定,恢复与发展红军时期创立形成的各项制度,及时消除了不良影响,扭转了不利局面。1937年10月19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致电中央提出,改编后,由于政治工作地位和职权降低,部队建设受到损失,且多数单一首长深感自己能力不够,建议恢复政治委员和政治部制度。10月22日,张闻天、毛泽东复电朱、彭、任指出:“关于恢复政治委员及政治机关原有制度,我们完全同意,请即速令执行。”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4册,57页。决定聂荣臻(后由罗荣桓继任)、关向应、张浩(后由邓小平继任)分别任各师政治委员。同时决定成立军委总政治部,由任弼时任主任(1938年底由王稼祥继任),邓小平任副主任(后由谭政、傅钟继任),对外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10月28日,因受国民党干涉而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和改为政训处的政治部名称在事隔仅数月后便得到恢复。1944年4月11日,谭政受中共中央委员会委托,在代表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向西北局高干会议所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提议“恢复古田会议决议的党的代表会议制”和党委集体领导制度。1945年党的七大在总结建军18年来军队领导体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原则上确定恢复党委制。同年11月,晋冀鲁豫军区率先在所属部队恢复了党的委员会。194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军队中组织党委会》的指示,肯定了晋冀鲁豫军区的做法,决定在军队中恢复各级党的委员会。政治工作各项制度的恢复,成功解决了当时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毛泽东文集》,第2卷,1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选集》,第2卷,7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