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对日裔语言专家的训练和使用

2015-01-09□张

军事历史 2015年5期
关键词:日裔战俘盟军

□张 凤 高 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太平洋战场上活跃着一支主要由第二代日裔美国人组成的语言专家队伍。他们的情报工作,使得美军对于日军的许多情况了如指掌,为美国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的麦克阿瑟对此评价道:“在军事史上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在实际交战开始之前对敌人有那么多的了解。”①On the Move|MIS:America's SecretWeapon,accessed on Jan.16,2015 at http://www.misveteranshawaii.com/onthemove.该战区司令部军事情报处处长威洛比准将认为,“日裔美国人使太平洋战争缩短了两年,挽救了可能有100万美国人的生命,节省了几十亿美元的费用”。②On the Move|MIS:America's SecretWeapon,accessed on Jan.16,2015 at http://www.misveteranshawaii.com/onthemove.

这批日裔语言专家的身份和工作性质,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处于严格保密状态。1972年尼克松总统签署第11652号行政命令,对二战期间的部分情报文件进行解密,这段历史才浮出水面。2000年4月1日,美军陆军情报部的日裔语言专家被授予“总统集体嘉奖”,这是美军部队中最高级别的集体荣誉;2010年10月5日,二战期间在军事情报部门服役的6000名日裔美国人被授予“国会金质奖章”。③Steffen,Jordan,“White House honors Japanese American WWIIveterans”,Oct.6,2010,The Los Angeles Times.

一、美国陆军情报部语言学校的创办和发展

1941年7月28日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宣布对日经济制裁,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并实行石油禁运。美日矛盾加剧,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国为加强对日情报工作,开始招募第二代日裔美国人加入美军情报部门工作。曾在日本受训的陆军上校约翰·韦克林(John Weckerling)和上尉凯·拉斯姆森(Kai Rasmussen)负责测试陆军中日裔士兵的日语能力,以筛选出所需要的日语人才。结果发现,参加面试的日裔士兵中只有少数几人可以流利地使用日语进行会话和写作,大部分人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后才能胜任军事情报工作。于是,在他们的建议下,陆军决定成立一所秘密学校,主要培训日裔语言专家。1941年11月1日,美国陆军第4集团军情报学校成立,主要招募第二代日裔美国人进行培训。学校设立在旧金山普雷西迪奥地区克利斯菲尔德的一个旧飞机库中。学校的预算仅有8.2万美元,第一期招收60名学员,其中58人为第二代日裔美国人,2人为白人。校长由凯·拉斯姆森担任,教务长为日裔人员约翰·相曾(John Aiso)。日裔学员中有一些是在美国出生,在日本生活和接受教育后返回美国的。开设的课程有日语阅读、写作、翻译、地理、航图测读,以及有关日本的军事体制、政治和社会的课程。此外,学员还要接受文件分析和审问战俘等方面的训练。①Vanessa Hua,The U.S.military quietly recruited Japanese Americanswith language skills for special training before Pearl Harbor,June 12,2007,accessed on May 21,2015 at http://www.sfgate.com/news/article/SECRET-REVEALED-NISEI-S-WW II-ROLE-The-U-S-2587603.php.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国内反日情绪不断高涨,日裔美国人的忠诚度受到严重质疑。1942年2月14日,美国陆军西部防御司令部司令兼第4集团军军长约翰·德威特(John L.DeWitt)中将向陆军部长史汀生建议,从美国西海岸地区肃清日本人及日裔颠覆分子,理由是日裔居民中会发生间谍和破坏活动。②War Comes to Hawaii|MIS:America's SecretWeapon,accessed on Jan.16,2015 at http://www.misveteranshawaii.com/warcomestohawaii/.2月19日,罗斯福总统签署第9066号行政命令,授权陆军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美国的国防物资、建筑物和设施。按照这一命令,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利福尼亚州西半部(后来扩大到整个加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南部三分之一的区域被划定为军事区,所有在此区域内的日裔居民被安置到中西部各州设立的11个拘留营中,大约有11万人。另有2000名左右的日裔社区领导人被联邦调查局逮捕,关押在美国司法部设立的拘留营中。③On the Move|MIS:America's SecretWeapon,accessed on Jan.16,2015 at http://www.misveteranshawaii.com/onthemove.在这种背景下,第4集团军情报学校引起很大争议,但学校认识到学员很快要在战场上发挥作用,于是加快了培训进度。1942年5月,经过6个月紧张的学习后,第一期60名学员中有45人毕业,其中35人被派遣到阿拉斯加、夏威夷和澳大利亚,其余10人留校任教。6月,按照第9066号行政命令,情报学校搬迁到明尼苏达州斯科特郡的塞维奇营地,在隶属关系上改为陆军部直接管辖,并更名为军事情报部语言学校(MIS Language School)。

派往战场的35名首批日裔语言专家参加了在阿留申群岛、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的战斗行动,他们负责搜集和翻译日方文件、参加战斗、审问日本战俘,并以自己的出色表现,为日裔美国人重新赢得了信任——陆军部决定组建完全由日裔美国人组成的第442步兵团和第100步兵营,分别在密西西比州谢尔比营地和威斯康星州麦科伊营地进行训练,④Steve Hammons,The Japanese-American U.S.Army Intelligence Unit thathelped win WW II,April22,2015,accessed on July 16,2015 at http://www.cultureready.org/blog/japaneseamericanusarmyintelligenceunithelpedwinwwii太平洋各个战场的美军指挥官也纷纷向语言学校要求派遣更多的日裔语言专家。⑤James C.McNaughton,Nisei Linguists:Japanese Americans in the Military Intelligence Service During World War II,Department of the Army,2006.为了满足战场需求,语言学校于1942年12月从第442步兵团、第100步兵营分别抽调250名和58名日裔士兵进行培训,并从日裔拘留营中招募学员。此外,语言学校还从夏威夷招收了500多名日裔人员进行培训。随着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于1944年8月搬迁至明尼苏达州斯内林堡,⑥Masaharu Ano,Loyal linguists:Nisei of World War II learned Japanese in Minnesota,Minnesota History,Fall,1911:273-287.并从当年11月起开始招收女性学员,共有近50名女学员接受培训。到1946年初,语言学校的培训规模达到顶峰,在校学员达到3000人。除日语外,还有汉语、朝鲜语的培训。1946年6月,最后一期学员毕业,语言学校搬迁至加州蒙特雷,并更名为国防语言学院(Defense Language Institute)。在语言学校存续期间,为了执行对日作战和占领任务,共培养了约6000名语言专家,其中85%为日裔美国人,绝大部分毕业学员被派遣到太平洋战争的各个战区。⑦Curt Brown,Minnesota history:Secret military language school at Fort Snelling getting recognition,Star Tribune,accessed on May 10,2015 at http://www.startribune.com/secret world warii military language school at fort snelling getting recognition/303181451.

二、日裔语言专家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主要工作

日裔语言专家不仅精通日语,而且对日本民族和文化有着深刻理解,这两个优势使得他们能够胜任对日情报工作。随着日裔语言专家的价值得到认可,盟军各个部队对他们的需求都有大幅增加。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裔语言专家遍布于美军每一个军种,支援了130多家单位。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不接受日裔人员加入,因此陆军派遣一部分日裔语言专家参加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行动。另外,还有一部分日裔语言专家被派遣到陆军航空队,参与对日战略轰炸。除了美军以外,他们也被派遣往英、澳、荷、中等盟军。由于其总体规模较小,日裔语言专家被随时根据需要而分散到各部队中,从事各种各样的任务。他们的工作对于太平洋战争的进程和结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语言翻译。日裔语言专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翻译盟军缴获的日军文件和日记。从日军文件中可以获得重要的战术信息,如日军计划发动下次进攻的时间、地点以及日军的士气等。另外,许多日军士兵在前线战场上有写日记的习惯,从日记中也能够获得一些重要、及时的战术信息。这些文件和日记经日裔语言专家翻译后,被送到更高一级司令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为指挥官提供更多的战略方面的情况说明,使其了解日军武器装备的技术信息、部队的实力、部署情况或军事战略等。①Ozawa,Tomoko,Nisei Interpreters/Translators of the U.S.Military,海外移住资料馆,研究纪要第3号:37-50,accessed on July 26,2015 at http://www.jomm.jp/kiyo/pdf/pdf3/kiyou200903.pdf.

1942年7月,麦克阿瑟在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情报处设立了盟军翻译科(Allied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Section),成为针对日本的最大的军事情报中心。整个战争期间,有3000余名日语语言专家在该科工作,翻译了35万余份缴获的日军文件,审讯了1万余名日军战俘。1944年3月12日,日本联合舰队参谋长福留繁座机坠海,其随身携带的西太平洋防御计划(美军称为“Z计划”,日军称为“阿号作战计划”)被菲律宾游击队获得,并交给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盟军翻译科两名日裔语言专家山田良保(Yoshikazu Yamada)和乔治·山城(George Yamashiro)对该计划进行了翻译,然后分发到美国海军每一个司令部。由于对日军的防御计划有充分了解,在6月19—20日的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国海军击沉日军3艘航母,击落600架日机,完全取得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1944年7月,美军在塞班岛缴获50吨的日军情报资料,最初的判断是没有什么价值。但是,这些资料被送往设在马里兰州里奇营的太平洋军事情报研究科后,日裔语言专家从中发现,一个文件详细记载了日本本土所有的火炮仓库和设施的地理位置。这一重要信息使盟军在战略轰炸时能够专门针对火炮仓库和设施进行定点轰炸,并为盟军占领日本期间销毁日军的武器装备提供了便利。

(二)审问战俘和心理战行动。日裔语言专家在语言学校接受过审问战俘的培训,并且熟悉日本的文化和民族心理。这些使他们在审问战俘和开展心理战行动方面具有优势。日军官兵深受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的蛊惑,通常不惜代价避免被俘,甚至自杀;即使在被俘后也拒绝与盟军合作。盟军为日军战俘提供食物、医疗、香烟和其他福利,并且由日裔语言专家与他们进行沟通,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中太平洋战区,尼米兹建立的太平洋战区联合情报中心有几百名日裔语言专家担任翻译和战俘审讯人员。他们被派遣到各个军种的部队中,参加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攻占塔拉瓦岛、马金岛、夸贾林环礁和埃尼威托克岛的两栖登陆战斗,并作为攻击部队成员参加了塞班岛、硫磺岛和冲绳战役。在这些战役中,日裔语言专家发挥其语言和文化上的优势,劝说藏匿在山洞中的日军投降,并尽量避免平民伤亡。在1944年6月15日至7月9日的塞班岛战役中,第27步兵师的日裔语言专家、技术军士久保保一(Hoichi Kubo)曾独自一人进入到一个山洞中,与9名日军士兵谈判,劝说他们投降并释放其劫持的120名平民。他将自己的口粮分给他们,告诉他们自己的祖父和外祖父曾在日俄战争中的日本陆军第5师团(广岛师团)和第6师团(熊本师团)中服役,并且说自己的父母都是日本人,自己也热爱日本的语言和文化。经过两个小时的谈判,最终说服日军士兵投降,120名平民安然无恙。久保因此获得“杰出服役十字勋章”,这是陆军表彰作战勇敢的排名第二的荣誉,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日裔语言专家获得的最高奖励。①Stemming the Tide|MIS:America's SecretWeapon,accessed on July 26,2015 at http://www.misveteranshawaii.com/stemming-the-tide/.

(三)无线电监听。日裔语言专家在战争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监听日本的无线电通信和广播,从中获取情报。1943年4月14日,太平洋联合情报中心的日裔语言专家监听到日军无线电通信的机密电报,该电报使用的是日本海军新更换的密码,日军认为是无法被破译的。然而,威廉·戈金斯海军上校领导下的日裔语言专家熟悉日语的语法习惯,并对日军各作战单位的无线电呼号了如指掌,仅仅用6个小时就破译了密码。②Andrew Warinner,How Did the U.S.Break Japanese Military Codes Before the Battle ofMidway,accessed on July29,2015 at http://www.slate.com/blogs/quora/2013/11/20/us_in_world_war_ii_how_the_navy_broke_japanese_codes_before_midway.html从这份机密电报中了解到,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将于4月18日飞往布干维尔岛的一处空军基地视察。罗斯福总统亲自下令对其进行截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与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哈尔西共同制定计划,最终于4月18日击落山本座机,并使其毙命。

(四)秘密行动及直接行动。二战后期,日裔语言专家还被派到中国-缅甸-印度战区,执行特种作战任务。1944年11月1日,14名接受过特种作战训练和军事日语培训的日裔语言专家被派往新德里,分为3个组执行任务。其中5人被派到在昆明执行任务的第202特遣队,2人被派到设在新德里的第101特遣队总部,7人被派到在缅甸活动的第101特遣队。被派到缅甸的7个人在接受更高强度的丛林生存、密码和缅甸语的训练后,于1944年12月被空投到缅甸密支那地区。第101特遣队在当地招募了1万名克钦族游击队员,将他们编成6个营,每个营由战略情报局派出的几名美国军官指挥,并配有缅语、克钦语翻译和1~2名日裔语言专家。他们炸毁日军的桥梁、铁路和补给物资存放点,切断日军的补给线和通讯线路,并搜集日军的数量和活动地点等情报,供美国陆军航空队轰炸目标时使用。特遣队最终击毙日军5447名,使日军负伤和失踪人员达到1万人。其中,第1营的日裔中尉拉尔夫·叶姆库普(Ralph Yempuku)负责指挥其中一个连。他不仅率领连队直接参与地面战斗,而且从游击队缴获的日军文件和审问日军战俘中获得了大量重要情报。

此外,日裔语言专家还为第10陆军航空队执行无线电监听任务,在东南亚翻译审讯中心工作,并为美国战争新闻办公室制作对日宣传资料。

(五)营救盟军战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为了掩盖虐待战俘的暴行,日军开始对一些战俘营中的盟军战俘进行屠杀。美军战略情报局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已经制定了营救盟军战俘的计划,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立刻启动营救计划,把营救小组空投到日军在中国各地的盟军战俘营,展开营救行动。每一个营救小组都配备一名日裔语言专家。8月16日,日裔语言专家纪藤文男(Fumio Kido)参加的6人营救小组搭乘B-24运输机空降奉天(今沈阳),执行“红雀行动”。日军最初拒绝合作。经过努力,营救小组于8月20日最终解救出1700名盟军战俘,其中包括驻菲律宾美军司令乔纳森·温莱特(Jonathan Wainwright)中将在内的美、英、荷、印等盟军高级将领。8月17日,迪克·滨田(Dick Hamada)和6名救援队员空降北平(今北京),执行“喜鹊行动”。他们见到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高桥坦后,解救了642名美、英、澳战俘,其中包括4名参加过1942年4月18日空袭东京的美军轰炸机机组人员。8月27日,拉尔夫·叶姆库普(Ralph Yempuku)参加的9人营救小组空降海南八所镇,执行“鸽子行动”,从战俘营中解救出356名荷兰和澳大利亚战俘。1945年8月17日,泰德·永木(Ted Nagaki)参加的6人营救小组空降山东潍坊,执行“鸭子行动”,解救出1400名盟军战俘。此外,由日裔语言专家参加的营救行动还有台北的“金丝雀行动”、哈尔滨的“火烈鸟行动”、上海的“麻雀行动”和广东的“信天翁行动”等。③Victory Over Japan|MIS:America's SecretWeapon,accessed on July 26,2015 at http://www.misveteranshawaii.com/victoryoverjapan/.

三、美军训练和使用日裔语言专家的主要经验

(一)未雨绸缪,及早规划。美国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前没有为战争做好充分准备,对日情报工作严重不足,精通日语的情报人才十分匮乏。美国陆军情报部只是在珍珠港爆发前1个月才开始创办语言学校,培养日语情报人才。语言学校每期学员在校学习6个月左右的时间,很快就派往太平洋战争各个战区,应该说人才培养速度很快。但是,人才培养是需要一定周期的,而精通外语的情报人才不可能在6个月内培养出来。美国陆军情报部不得不选拔第二代日裔美国人,他们本身有日语基础,经过6个月左右的刻苦训练后可以胜任情报工作。太平洋战争历时将近4年,这也使得语言学校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持续不断地选拔和培训学员。但是,冷战结束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未来的战争都是突然爆发,速战速决,不可能像太平洋战争那样旷日持久。如果不及早规划,可能会出现情报人才还没有培养出来,战争就已经结束的局面。

(二)重视外语教育,加强对象国的文化研究。美国陆军情报部语言学校之所以从第二代日裔美国人中招收日语情报人才,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这些人除了语言基础以外,对于日本文化有深刻理解。无论是夏威夷还是美国本土西海岸各州,居住在这些地区的第一代日本移民在自身缓慢融入美国社会的同时,也希望子女保持与日本文化和社区的联系。他们创办学校,在周末或子女从公立学校放学后的时间教授日语,学习日本文化。因此,第二代日裔美国人在接受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熟悉日本文化的价值观。这使得他们在进行情报分析、审讯战俘和开展心理战行动时,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今天,美国政府和军方更加重视外语教育,尤其是对象国文化的研究。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都使其认识到,准确理解对手的作战动机、意图和思想对确保行动的成功十分重要,而这些都需要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因此,美国军方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鼓励官兵加强关键地区语言(如阿拉伯语、普什图语、汉语、波斯语)的学习,了解这些地区的文化。由此,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目标地区的战场环境,并与所在地区的政府和民众进行顺畅的沟通。

(三)严格审查和监督,做好保密工作。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在美军和盟军中工作的日裔语言专家都表现出了很高的忠诚度。他们其中有一些人的家人还被关押在拘留营中,有的人在日本还有亲属。在太平洋战场上容易被美军部队误认为是日军而遭到攻击。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被日军俘虏的风险比受伤或阵亡更可怕,因为那样会被日军视为叛徒而加以酷刑。但这些人都忠于职守,不怕牺牲,没有出现一起日裔语言专家充当间谍或泄密的事件。

语言学校在选拔学员时,通过面试和家庭背景调查确保学员在政治上的忠诚可靠。由于夏威夷的第二代日裔美国人已经融入到美国社会中,因此对于他们的要求略有放宽,而其他地区的日裔凡是有父亲、母亲或兄弟姐妹有一个在日本的,都被淘汰。此外,在太平洋战争的早期阶段,在一些战区中,美军为每一名日裔语言专家配备专门的警卫人员,一方面防止他们被己方部队误认为是日军士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监视他们的活动。而在太平洋战区联合情报中心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盟军翻译科中,日裔语言专家都必须在白人军官的领导下工作。

(四)语言培训与军事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相结合。军事情报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学员的综合素质,既要求学员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又要有军事知识和技能。语言学校中除了一般的日语课程以外,还为学员开设军事日语、日本地理、日本社会、日本政治和日本军事等课程。并且,学员还要接受情报分析和审讯俘虏等方面的训练。参加特种作战的人员除了接受以上训练以外,还要进行严酷的体能、搏斗、海滩登陆、渗透、爆破等方面的训练。正是由于这些严格的训练,日裔语言专家在战争中才有出色的表现。

猜你喜欢

日裔战俘盟军
浅谈美国日裔跨种族婚姻状况之研究价值
走亲连心享童年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在美亚裔中日裔最不支持特朗普
日军设置的上海盟军战俘营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
日军步兵第四联队与中国远征军交战始末
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真实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