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另存为”被你打开
2015-01-09杨雪松
●杨雪松
有多少“另存为”被你打开
●杨雪松
许久没有整理书柜了,今日找东西看到几本久未翻阅的剪贴本,轻轻掸掉上面的浮尘,忆起几年前从事政治工作伊始,每天阅读军报和各军区军兵种报纸,细心裁剪下认为精品的文章,将它们分门别类粘贴。当时觉得都是有用的东西,以后可能用得到。我还是全军政工网“建言献策”和“宣传简报”栏目的忠实读者,每每阅读到“精华”和“A级”稿中的精彩佳作,无比亢奋,手指毫不犹豫地频频点击右键“另存为”。而一旦确知它已安全着陆于我电脑中的某个位置,彼此间的“蜜月期”即随之结束,似乎把一切“据为己有”才是初衷。
就像少年时期经历过的“书非借不能读也”,每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在读《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或其他小人书时,我的心就会特别痒痒,可父母一旦买回却又束之高阁。这情景,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都不陌生。谁的硬盘里没有储存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G的,自认将来可能有用但却从未再次打开的文件夹呢?这就是现代人的通病——错把拥有信息等同于获取知识,又错把获取知识等同于增长智慧。
随着社会进入人手一机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低头族”。他们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低头看手机,朋友聚会时低头看手机,甚至在如厕时也不忘拿起手机,“有问题、找百度”俨然成为大多数人的求解方式,它正在一点一滴地侵蚀着我们对阅读的耐心、对事实判断的逻辑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甘愿被最新鲜的新闻、最流行的段子、最隐晦的笑话填充;我们习惯于迅速得出结论,习惯于寻找宣泄的渠道,习惯于和大多数共舞……我们努力保持和时代同行,其实早已把自我像影子一样留在了身后。这样的“学习焦虑症”患者屡见不鲜,我自己就是。
读书使人明智、使人明理,读书让军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若想让“能文善武”成为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新名片,就要捧起手中书,打开那些“待读”“待下载”“待完成”,把剪贴过的文章、下载过的东西计入时间表重温,刚开始可能很艰难,坚持下去成为习惯就好。
【作者系96275部队政治处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