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四)

2015-01-09

国防 2015年2期
关键词:兵器工业国防工业动员

张 羽

新中国战时动员 4

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四)

张 羽

军事历史 新中国动员史 战备动员 战时动员

作者:张羽,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国防综合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校

六、国防工业“备战增产”

在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中,最早开展的是军工生产动员。当年,国防工业除正常的年度生产任务外,特别为紧急战备安排了两次“备战增产”任务。其中,1962年初下达第一批“备战增产”任务,要求在4~6月间完成;1962年6月下达第二批“备战增产”任务,要求在10月底前完成。“备战增产”的重点是滩头抗登陆作战的远射程压制火炮、大口径炮弹和适于滩头作战的轻便武器和弹药,以及海军和空军所需的弹药。1主要原因是军队作战装备的储备不足,生产不平衡、不配套,有的还有缺门,虽采取以小代大,以旧代新和抓紧修理等办法,并抽调了一部分二线部队的装备,挖了某些装备的库存,但仍感到不敷需要,所以不得不临时向国家提出了安排急需的装备物资的生产要求。2“备战增产”的组织领导,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下,由国务院国防工办组织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的生产”。3

从1962年6月12日开始,第三机械工业部在国防工业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同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军、兵种在一起,对总参谋部和总后勤部提出的第二批备战急需装备和物资积极进行了安排。这批备战急需物资,是由总参谋部和总后勤部于6月3日、8日、9日、10日、12日先后5次提出的,包括了空军、海军、军械部、通信兵部、工程兵部、防化学兵部、总参三部、总后运输部和卫生部等9个军、兵种提出的装备和物资。其中共提出装备76项,零备件2787项,器材117项,修船145艘,合计3125项。6月30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在报告中称:“经过十几天来一件件、一桩桩地反复核算摸底,反复磋商,有的还同重点厂做了初步研究,积极挖掘潜力和按照各方面条件的可能,凡是能够做到的都尽量满足,使需要同可能平衡;凡是采取紧急措施有条件安排的就积极安排,并同时制定具体措施;凡确实缺乏条件不能安排的,已向使用部门作了交代,暂不安排。……已经安排的包括预计到年底前能全部交付、部分交付和进行试制的共1729项,

占提出项数的55.5%;正与工厂研究安排的有895项;从调整分配中解决的有13项;未能安排的488项。……在76项装备中,可以如数满足的43项,占57%;部分满足的17项,占22%;安排试制的9项,占12%;不能安排的7项,占9%。”4

为扩大生产能力,完成备战急需装备物资的生产任务,第三机械工业部在1962年上半年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增加少量的基本建设。到1962年5月,第三机械工业部为“备战增产”安排的基建项目有24个,投资1553万元,增加设备518台。在这批项目中:为增加大口径弹体产量,在七四三厂水压机车间安装第二套水压机,投资614万元;为增加牵引车及其配套的变速箱和主离合器产量,在二五六厂补充齿轮加工设备,投资71.2万元,并完成了水源收尾工程;为生产两种船用发动机配件,在636厂补充了一些设备,投资14.3万元。6月,第三机械工业部“又在32个老厂投资2257万元,分两批实施。第一批15个项目,投资1256万元;第二批17个项目,投资1001万元。其中引信厂6个,火工品厂3个,炮弹厂9个,枪弹厂7个,炮厂3个,火药厂2个,航弹厂1个,光学厂1个”。5二是保持和增加劳动力。年初,第三机械工业部直属企业按要求应精简2.7419万人,“备战增产”开始后,决定少减2万人,不足部分从部属学校毕业生中和当地部属企业中进行调整补充,再不足时请当地调剂解决。三是调整年度生产计划,将一些非备战急需的产品生产放缓或推后。四是动员民用工业生产一部分产品。

1962年上半年国防工业生产及“备战增产”,“按完成数量检查,属于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有126项,占186项的68%;出了成品但未完成计划的43项,占23%;未出成品的17项,占9%。……从15类主要军工产品完成情况看,战斗舰艇计划完成5艘,实际完工5艘,为上半年计划的100%,为全年计划的38%;各种枪支计划95755挺(支),实际完成106741挺(支),为上半年计划的111%,为全年计划的39%;炮弹计划96.35万发,实际完成111.3万发,为上半年计划的116%,为全年计划的33%;军用枪弹计划18137.7万发,实际完成19327.8万发,为上半年计划的107%,为全年计划的42%;坦克计划20辆,实际完成25辆,为上半年计划的125%,为全年计划的36%;柴油发动机计划85台,实际完成107台,为上半年计划的126%,为全年计划的42%;火炮牵引车计划45辆,实际完成45辆,为上半年计划的100%,为全年计划的60%;手榴弹计划65.5万个,实际完成75.5万个,为上半年计划的115%,为全年计划的38%;飞机计划27架,实际完成19架,为上半年计划的70%,为全年计划的15%;飞机发动机计划153台,实际完成152台,为上半年计划的99%,为全年计划的32%;辅助舰艇22艘,实际完成21艘,为上半年计划的95%,为全年计划的38%;雷达计划282部,实际完成194部,为上半年计划的69%,为全年计划的17%;定向及导航设备计划102部,实际完成10部,为上半年计划的10%,为全年计划的2%;无线电通信设备计划3116部,实际完成2296部,为上半年计划的96%,为全年计划的32%;各种火炮计划1155门,实际完成811门,为上半年计划的70%,为全年计划的17%。……备战继续的第一批增产任务,计划在4、5、6月份出成品的有17项,实际出成品的15项,未出成品的2项,这2项是:一二〇迫击炮弹和一五二加农炮弹。已出成品的15项中,防坦克地雷1项已于6月底前全部完成;其余14项完成情况是:完成50%以上的有85毫米口径加农炮等10项,完成50%以下的有82迫击炮弹等4项”。6

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在事后的报告中认为,包括第一批“备战增产”任务在内,1962年上半年的国防工业生产如就全年计划来分析,计划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未完成任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生产计划下达得较迟,给企业管理,生产安排造成了

一定的困难。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很长时间忙于计划的安排调整工作,对生产抓得不够紧。其次是列入上半年生产计划的部分产品,由于技术还没过关,而未完成计划。三是部分关键材料短缺或是质量达不到要求,以及部分协作配套件供应不及时,对完成计划有一定影响。如在快艇修理方面,因缺铝板,停工待料三个月。在协作配套方面,由于配套产品未能供应或未能及时供应,也影响了部分产品的完成与交付。如:407型中、远程警戒雷达,上半年计划28部,实际只完成6部,其余22部也生产出来了,并且均已调试好,但因缺12千瓦柴油发电机组,配套不了,故未完成上半年计划。除上述外,上半年军工各企业在精简人员中,由于工作做得不细,使部分职工思想波动,短途运输有时紧张,部分工厂一些关键设备维修跟不上等因素,对生产任务完成有一定影响。7

1962年6月3日,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又对5月25日提出的武器装备生产需求进行了补充,新提出一个需要安排生产的计划,即“第二批紧急备战武器装备需求计划”。6月4日,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开始在沈阳组织召开国防工业企业领导干部会议,动员部署第二批“备战增产”任务。

6月8日,周恩来总理亲临会议进行动员。他在讲话中指出:“在这次动员中,要注意把过去的工作和经验教训总结一下,不要多,有几句话就行了。……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军工生产过去十多年来,是有成绩的,成绩是主要的。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打败了世界上最强的敌人,使朝鲜可以和平建设。两年半的抗美援朝,东北的军工发挥了作用嘛!我们自己进行军工建设,也是付出了心血的。加上苏联的帮助,打下了常规武器生产的基础。在全国工业化的基础上,初步打下了国防工业的基础,因此,今天一动员就能生产。”周恩来要求国防工业系统要“集中在备战的前提下,统一步骤,一致行动起来。各部门要协作,共同努力完成生产任务。第一批的生产任务已经下达,要努力完成,还要布置第二步的任务,也还要从更大的方面设想,要准备有更大范围的布置。既然开动了马力,就要把第一、第二步连接起来,准备在今后十年中,把常规武器搞充足起来。不管敌人打什么仗,都一定要把敌人埋葬在我国国土上”。8

这次会议之后,国防工业系统全面转入临战生产状态,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特别是两批“备战增产”任务昼夜奋战。第三机械工业部立即向所属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下达了《关于立即行动起来,加紧进行备战整军工作的指示》,具体部署了备战生产任务。当时,兵器工业的“备战增产”任务,品种多、数量大、时间紧,远远超出了兵器工业的生产能力。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兵工战士,克服困难,全力以赴投入备战生产。绝大多数企业改变了正常生产安排,实行日夜两大班工作制,突击生产。9

引文:

1.《当代中国的兵器工业》,60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2.总参谋部《东南沿海战备工作总结》,中央档案馆,1962-12-26。

3.《当代中国的兵器工业》,60~61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4.《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关于第二批备战急需装备和物资安排情况的报告》,国家发改委档案,1962-06-30。

5.《当代中国兵器工业丛书·基本建设》,59~60页,1991。

6.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1962年上半年军品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简报》,解放军档案馆,1962-08-10。

7.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1962年上半年军品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简报》,解放军档案馆,1962-08-10。

8.周恩来:《关于国防军工生产的几个问题》,《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9.《当代中国的兵器工业》,61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何 荷)

E25

E

ISSN1002-4484(2015)02-0076-03

猜你喜欢

兵器工业国防工业动员
普京:俄罗斯国防工业必须实现100%进口替代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美国国防工业供应链对外依赖情况
美国巩固提升国防工业供应链能力的举措及启示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